美国商业地产之王的成功启示丨从西蒙地产看中国商业地产的未来


美国商业地产之王的成功启示丨从西蒙地产看中国商业地产的未来


中国房地产业已经是毫无争议的全球第一,但这个第一有三个问题:其一,非常依赖于过去十几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势;其二,财富更多聚集在住宅地产领域;其三,整体的投机炒作氛围过高。


所以政府才提出房住不炒的定位。我们可以确定,房住不炒之后的时代,中国的房地产业肯定要有大变化,这已经是行业共识了。而在所有变化中,有一个大趋势非常值得关注的,那就是:


从偏重住宅地产,向各类商业地产进行多元化发展;从开发、销售的粗放模式,向持有、运营的精细化模式发展。


正因如此,笔者之前写了很多房托基金(REITs)文章,也介绍了REITs里,长租公寓的龙头EQR成功案例,今天,咱们就聊聊购物商场类龙头——西蒙地产的成功故事。


西蒙地产,王健林点名要超越的对象,中国商业地产的龙头是万达,美国商业地产的龙头就是西蒙。西蒙既是商业地产的第一,也是整个REITs行业的第一。自1960年诞生以来,一直引领着美国乃至全球零售业的发展,旗下经营着你听过的所有大型购物中心,什么奥特莱斯、摩尔购物中心等。


那么,西蒙这位商业地产之王到底是如何炼成的呢?它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国内同行学习呢?接下来,咱们就从西蒙的创业与发家说起:


西蒙地产发家简史


西蒙地产的发家史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960-1993是第一阶段,这个时期以专注自身物业的经营为主;1993-2000是第二阶段,这个时期以融资并购,规模扩张为主;2000年之后是第三阶段,以品牌化运营为主,规模扩展为辅。


西蒙的神奇之处就是,每个阶段,都踩在了时代的节拍上,跟紧时代,引领时代!


一 老西蒙的创业故事


西蒙地产的创始人叫梅尔·西蒙(Melvin Simon),我们可以叫他老西蒙,因为待会还会出现一个更厉害的小西蒙。老西蒙是做租赁代理人工作的,1959年的时候,感受到了时代的召唤,认为美国未来的地产开发业将大有可为,于是毅然决然的辞去工作,投身创业的大潮中。


美国商业地产之王的成功启示丨从西蒙地产看中国商业地产的未来


他搞了一个小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1960年改名为Melvin Simon & Associates,简称MSA。MSA创立于印第安纳州,创业之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开发一个小型的露天购物广场,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后来连续开发了4个类似的项目。


短短时间内,MSA就赚到了第一桶金,也打出了自家的口碑。很多零售商都慕名而来,跟他合作,租他家的商场。


头炮打响后,老西蒙已经不满足小小的印第安纳州了,他想走出去。走出去的第一步,需要一个实力强劲的合伙人。


这个合伙人叫克雷格(Kresge),最早是做角钱商店起家的,所谓角钱商店,就是来买东西的客户,都是用几角钱的硬币,就能够买到亚麻布,衣物,学校用品和玩具等日常用品。可见当时美国的物价之低。


后来因为一战和二战的影响,美国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克雷格不得不涨价,从角钱涨到了几美元。


到1938年的时候,克雷格已经成为美国三大杂货连锁店之一。为了保持竞争力,克雷格一直坚持创新,所以在1962年的时候,克雷格在密歇根州开设了第一家Kmart(凯马特)折扣店。


这可是个划时代的壮举!Kmart是现代超市型零售企业的鼻祖,它一手创立了现代综合性零售业的行业标准;凯马特之于零售业,正如福特之于汽车业。


美国商业地产之王的成功启示丨从西蒙地产看中国商业地产的未来


当然,现在Kmart已经不行了。但是在1962年创立到之后的几十年时间,它可都是整个零售业的北斗泰山般的存在,而老西蒙走出印第安纳州的第一步,就是和克雷格合作,在美国中部为克雷格建设4个凯马特百货商店。


由此可见老西蒙的眼光之狠辣,把握时代趋势之精准。


那之后,MSA进入了发展快车道。1964年在Fort Collins(柯林斯堡)成功建成第一个室内购物中心,并与Montgomery(蒙哥马利购物中心)等知名零售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到1967年,MSA可租赁面积超300万平方英尺,且每年新增面积保持在100万平方英尺左右。


从80年到90年,MSA以每年3家室内购物广场的速度平稳扩张,一步步壮大。并在这个过程中,一直走在整个零售行业和商业地产业的前沿,为后来的规模扩展奠定了基础。


点评:


我们分析整个60年到90年这三十年间,MSA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其成功主要有两大因素:


第一:时代的馈赠


进入60年代后,美国的经济开始高速发展。GDP增长率进入一个稳定且持续的高增长阶段;同时,伴随着城镇化率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可以说,美国正是在那个时期,开启高消费的时代的,而零售业的发展,也正是为了满足不断发展的消费需求。


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美国商业地产之王的成功启示丨从西蒙地产看中国商业地产的未来

从上图可看出,美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30到1940年是一个低位平稳发展的阶段;而1940年开始缓慢上升,1965年左右开始加速上升。


美国私人消费支出:

美国商业地产之王的成功启示丨从西蒙地产看中国商业地产的未来

从上图可见,美国的私人消费支出,也是在65年到70年开始加速的。之后就一直高速增长。


MSA正是因为赶上了零售业发展的浪潮时代,并且在这个时代中,以勇敢且高明的战略,以稳扎稳打的经营,奠定了自己的江湖地位。


第二:战略与经营的高明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零售业的发展,这个发展不仅仅是规模上的发展,更多的是业态和模式上的发展。就像前面讲过的克雷格一样,一开始是角钱小商店,后来是几美元的小商店,再发展到后来变成了小商店的连锁。


这个时期,是小商店到小商店连锁的时代。而进入60年代后,变成了大型超市和大型超市连锁的时代。


MSA正是在大型连锁超市高速发展的起步期,就进入市场,开发各种大型购物中心的。而当在大型购物中心占据优势地位后,MSA并没有满足于一时的成就,而是积极开拓创新,探索零售地产的各种新模式。


例如,80年代开始,MSA提出"综合性商业地产"的概念,即商业广场不应该局限于购物中心这种单一的物业类型,而是应该把写字楼、酒店等物业类型和购物中心结合起来,形成综合性的购物-生活一体化,打造一站式体验。


不仅如此,为了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MAS还创新的在购物中心增加了电影院、餐饮等休闲娱乐场所。


美国商业地产之王的成功启示丨从西蒙地产看中国商业地产的未来


可以说,在90年代并购扩张之前,MSA做对了应该做对的所有事。它紧跟时代趋势,和各大零售企业合作在全国进行扩张,并创新性的发展各种零售地产的类型。正是有着这30年的雄厚积累,才有后来近10年的高速扩张。


二 小西蒙的并购之路


在老西蒙的带领下,MSA实现了从0到1,用30年的时间奠定了后来的雄厚基础。但是从全国范围来讲,还有很多家和MSA一样实力雄厚的商业地产公司,有些甚至比MSA还强大的多。而进入90年代后,整个行业的命运转折期来到了。


90年代对每个商业地产公司来说,甚至对每个地产公司来说,都是大浪淘沙的命运转折期。在这个浪潮之下,战略和经营高明的选手,可以乘风破浪、脱颖而出,一举奠定行业霸主的地位。而战略和经营一般的选手,就只能屈居人后,并且在未来的几十年里,除非前面的龙头犯错,否则就只能一直跟在后面。


我们可以把这个时期,当成是从诸侯争霸走向天下一统的时期。


这个时期,需要一个战略眼光和经营手腕兼具的高手,来领导整个公司的走向,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在快速发展的大潮中,走对每一步,步步争锋,最终赢得胜出。而幸运的是,老西蒙的长子小西蒙,正是这样一位传奇的地产大亨。


小西蒙全称大卫·西蒙,他在1990年接班,1993年带领公司上市,并正式改名为西蒙地产集团。上市当年,创下了8.9亿的当年最高IPO纪录。也是在这一年,公司从一家传统的商业地产公司,转型为一家REITs公司。


看过笔者《美国REITs历史》的朋友应该记得,1993年开始,美国第一家REITs(金克地产)进行了IPO,一举拉开了REITs行业IPO的大浪潮,这股浪潮基本上持续到90年代末,借着这股浪潮,全美REITs行业迎来了1960年以来最大的一波成长期,可以说,没有90年代IPO浪潮下的成长,就没有现在3万亿美元的REITs大产业。


之所以90年代的IPO浪潮对整个行业的意义这么重要,说白了,还是资本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90年代对大多数地产企业、REITs企业来说,都是战略转型、借助资本的力量进行大规模融资并购的关键时期。


美国商业地产之王的成功启示丨从西蒙地产看中国商业地产的未来


这个时期,很多REITs企业上市融资,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很多传统的地产企业,也转型为REITs,进行上市,他们转型的最大目的之一,就是想借助REITs的这一波融资红利。


例如上一篇讲到的,美国最大公寓类REITs企业EQR,他在93年之前就是传统的公寓类地产公司,也是在93年转型REITs上市后,借助资本的力量,大量的收购公寓物业,一举成为全美拥有自持物业最多的公寓企业,奠定了后来的行业霸主地位。可以说,没有90年代的大量收购,也就没有2000年开始的战略转型、精细化运营。


这个道理对西蒙地产也是一样的。西蒙地产在小西蒙的带领下,在90年代快速进行战略调整。从之前的自己开发物业,一步一步的稳步经营,转型为融资并购,通过买进竞争对手的物业,来快速攻城略地,快速抢占市场,形成规模优势,来奠定行业领先地位。


在这个时期,西蒙地产有几次关键性的并购,意义非常重大:


第一个是1996年收购DeBartolo Realty。DeBartolo是当时最大的购物中心企业之一,大概拥有近50个购物中心,尤其是在佛罗里达州,拥有着非常强大的地位;西蒙集团在收购了DeBartolo后,旗下商业中心数量一举达到186处,占据美国7%的份额,成为北美最大的上市零售地产商。


第二个是1997年收购The Retail Property trust。这是马萨诸塞州的一个私人房地产信托公司,专注商业地产领域;西蒙在收购了这家信托后,旗下又增加了10个购物中心和一个社区广场。加上其它小型并购,公司物业数量达到202处。


第三个是1998年收购Corporate Property Investors(CPI)。西蒙集团用59亿美元把CPI纳入旗下,通过收购CPI,西蒙集团又增加了23个区域购物中心、2座写字楼、1个社区中心。公司物业总量达到243处。


美国商业地产之王的成功启示丨从西蒙地产看中国商业地产的未来


这三次并购对于西蒙集团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正是这三次至关重要的并购,才让西蒙集团成为遥遥领先的行业龙头。西蒙集团拥有的商业地产数量,比排名第二到第五这四家的总和还要多。


当然,除了这三大并购外,整个90年代还有很多其它的并购案,但是和这三大并购比起来,影响力就要小的多了。


可以说,整个90年代西蒙的战略主线就是不停的融资并购,这个时期集团的成长,基本上都来自并购。1993年,西蒙旗下物业数量大概是110家,到了2000年,已经达到了251家;公司营收也从5亿美元增长到20亿美元。净利润从2000万增长到2亿多美元。


除了通过并购,直接把竞争对手收归旗下外,西蒙集团也会通过和其它商业地产公司合作的方式,来开发新的物业,扩大规模。西蒙深刻诠释了:能收服的就是收服,收服不了的就合作,这样一个经典的战略思想。


到了2000年,整个融资扩张的浪潮渐渐平息,行业领头企业大都率先发现了趋势的变化,开始调整战略,从外部扩张转向内部深化运营,西蒙集团也在这个时期进行了战略调整。


三 内外兼修的21世纪


如果说60年到90年,西蒙的战略主线是通过自己开发物业、经营物业来稳步推进;那90年到2000年,就是以并购的方式,来跑马圈地,迅速的抢占市场份额,获取规模优势。


因为这个时期大家都在圈地,如果西蒙不这么做,还守着之前自己慢慢耕耘的路子,就会被时代抛弃,被竞争对手超越,最终的结果,要么是甘愿做个小而美的商业地产公司,要么就是被别的企业收购。


而到了2000年后,情况又有不同,品质化经营、品牌打造、通过提高运营和管理水平来提高产品和服务水平,进而提高业绩水平,成了时代潮流。西蒙也及时的进行了战略调整。从90年代的融资并购,转变为内外兼具、全面提升的综合型战略。


所谓内外兼具、全面提升。就是在继续维持稳健高明的并购扩张的同时,一方面大力开展品牌建设,一方面优化物业配置、提高产品和服务水平。


1 品牌建设


作为一个商业地产开发商,它在消费者心中的存在感是非常低的。大多数消费者去超市购物,是冲着那些商品品牌和超市品牌去的,例如快销服装品牌Zara,例如连锁超市品牌家乐福等。但是谁会关注超市背后的开发商呢?


美国商业地产之王的成功启示丨从西蒙地产看中国商业地产的未来


但是西蒙集团不甘于做一个幕后的大房东,它想在承租的零售商和购物的消费者之间,建立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获取客户和用户的忠诚度。


所以在1996年的时候,西蒙就已经提前布局。创立了两个部门:一个是面向零售商的商业网络部(SBV),一个是面向消费者的品牌事业部(SBN)。通过SBV,西蒙搭建起和零售商家之间的快捷沟通桥梁,这有利于招租和续租;通过SBN,西蒙获得了向终端消费者发声的渠道,这有利于在消费者心中建起好口碑。


这在当时是非常大的创新,也曾经受到很多争议。很多同行和媒体认为,一个商业地产公司根本没必要搞品牌宣传。但是西蒙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道路。


等进入21世纪后,西蒙地产进行了战略调整,彻底把品牌建设当成了集团最重要的战略任务。通过面向零售商的品牌建设工作,西蒙的招租业绩得到极大提升;而面向消费者的品牌建设,使消费者一看到西蒙建设的标志,就认定这是一家高品质的购物场所,从而增加了西蒙旗下购物中心的人流量。


由此可见,西蒙的品牌建设工作,不是赔钱赚吆喝,而是实实在在的在赚钱。


2 优化运营


运营的优化工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物业的调整和翻新;第二是面向零售商的服务的优化和提高,第三是面向消费者的服务的优化和提高。


以物业优化来说。


虽然西蒙拥有大量的核心区域的核心物业,但是这些物业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物业形态显得单一;另一个是很多物业都是60-80年代收购的,都已经是老物业了。


我们之前说过,在60-90年,西蒙是引领零售物业的潮流的,但是这一优势在1990-2000年的时候,慢慢失去了,例如奥特莱斯(outlets)和摩尔购物中心(mills)这两种形态,在21世纪已经是零售业的主流,但是西蒙却没有跟上,2003年的时候,西蒙旗下还没有这两种物业。


美国商业地产之王的成功启示丨从西蒙地产看中国商业地产的未来


因此,西蒙通过收购和合作开发的方式,进行大规模的outletsmills 布局:2004年,西蒙收购Chelsea Premium Outlets,2010年西蒙收购Prime Retail,通过这两次收购,西蒙完成了奥特莱斯的布局;


而2007年到2012年的两次收购,西蒙又完全控股了Fallopian(第一次79亿美元,第二次15亿美元),完成了Mills的布局。


而老物业的翻新,则是一个持续进行的工作。西蒙根据物业的实际情况,有些是翻新一下,旧楼改新楼;有些则根据市场和需求的变化,直接改变了物业的风格和定位,使该物业的功能更加符合当下的潮流。这对招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美国商业地产之王的成功启示丨从西蒙地产看中国商业地产的未来


再说下面向消费者。


西蒙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品牌宣传,而是实实切切的为了提高用户的购物体验,而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创新。秉承着"客户的体验重于一切"的策略,西蒙不停的对企业物业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消费环境的提升。


例如:


增加了豪华舒适的软座椅、充电站、儿童玩耍区、家庭休息室;全天24小时的Wifi、代客泊车等;高端且种类多样的餐饮区等;以及方便消费者购物的各种智能设备等。


总之,所有现代购物中心里,能想到的设施和服务,西蒙都会做到最好,并呈现在消费者面前。


美国商业地产之王的成功启示丨从西蒙地产看中国商业地产的未来


3 并购扩张


当然,并购扩张是不会停止的。因为对于商业地产,特别是零售购物类地产来说,不停的并购和扩张,是保持公司增长的重要战略手段之一。


进入21世纪后,西蒙集团一边继续在美国本土进行并购,一边把触角伸到美国之外,进行全球化的并购和投资。


例如,西蒙在2012年以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欧洲上市公司Klépierre29%的股份。Klépierre是一家在巴黎上市的房地产公司,物业遍布欧洲16个国家,拥有260个购物中心,总价值超过210亿美元。


例如,通过之前收购的Chelsea Premium Outlets,西蒙得以进入日本市场,并以此为跳板,进一步进入整个亚洲市场。(Chelsea Premium Outlets在日本奥特莱斯界非常有名)


美国商业地产之王的成功启示丨从西蒙地产看中国商业地产的未来


目标,西蒙已经形成了欧洲为主,亚洲为辅的全球化格局。除了直接收购外,西蒙也多以合资的方式进行全部布局。


其实到了21世纪,特别是近些年,西蒙的对外并购和合资,除了规模扩张这一诉求外,更多是为了优化资产配置。通过不断的扩张和调整,来优化旗下物业的资产,降低单一类型、单一地区物业的经营风险,以保障集团整体经营的稳健和财务的稳健。


西蒙的收购之路还在继续,就在今年2月份,西蒙顶着疫情的压力,以3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竞争对手塔博曼地产。收购消息传出后,西蒙和塔博曼的股价都得到了上涨。


PS:

塔博曼也是美国的商业地产巨头,当然了,肯定是不如西蒙了。不过塔博曼成立比西蒙还早,早在1950年就成立了,另外,塔博曼对西蒙来说有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西蒙之前曾经进入过中国,但是后来又退出了,而塔博曼则在中国有很多业务,所西蒙这次收购塔博曼后,不仅能进一步稳定其老大地位,还有助于其借助塔博曼再次进入中国市场。


而之所以西蒙能够在实体行业经营不好的情况下,还能进行这样大笔的逆势收购,就是得益于其强大的物业经营收入能力和融资能力。


以上,就是西蒙地产的发家史,以及每个阶段的战略情况。通过西蒙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凡是优秀的企业,必然有着高明的战略眼光和高超的经营能力,能够在时代转折点到来之时,及时作出战略调整,把握先机,并以强大的执行力,把战略落地。


美国商业地产之王的成功启示丨从西蒙地产看中国商业地产的未来


下一篇,咱们具体讲讲西蒙现在的业绩情况,以及旗下物业的类型情况,当然更重要的,是对中国商业地产的具体启示意义。敬请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西蒙   美国   商业地产   地产   购物中心   零售业   启示   时期   消费者   物业   年代   战略   美元   未来   集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