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之殇,华为被卡脖子,但美国顶尖人才却来自中国

中国芯片之殇,华为被卡脖子,但美国顶尖人才却来自中国!

有人说这是标题党,但我要告诉你,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这个事情今年6月份媒体其实已经公开报道过了。

中国芯片之殇,华为被卡脖子,但美国顶尖人才却来自中国

我知道这也许是巧合哈,但的确也蛮刺激人滴。第一名:杨培东,毕业于中科大;第二名:殷亚东,毕业于中科大;第三名:黄暄益,毕业于纽约皇后学院;第四名:夏幼南,毕业于中科大;第五名:孙玉刚,毕业于中科大;第六名:吴屹影,毕业于中科大。全是中国人,除台湾人黄暄益外,全部来自中国排名第四的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芯片之殇,华为被卡脖子,但美国顶尖人才却来自中国

这个问题就很值得反思了,表面上看是华为芯片之殇,但却折射了什么问题呢?中国的人才系统显然是有某些硬伤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制约了中国芯片人才的成长呢?

据一位芯片产业的资深人士说,由于这一领域对专业素质的要求较高,要从事集成电路工作,至少得是硕士毕业,培养一个人平均就得花上七、八年时间。所以,培养时间长、耗费的成本高首先是制约了行业从业人数的第一杀手。

其次,学校要培养一个专业人才,所需要的生产资料过于昂贵,无法给到学生实践的机会。但在美国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因此,中国芯片人才主要还是依靠企业自己培养。同时,芯片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不断投入资金来培育。比如,光在去年,华为在研发费用上的就投入达到了147亿美元,相当于思科、爱立信以及诺基亚研发费用的总和。为了保障储备人才,整个华为集团每年需要投入大量经费支撑着负责华为芯片研发和销售的半导体子公司海思。

中国芯片之殇,华为被卡脖子,但美国顶尖人才却来自中国

这不是一般的公司所能承受得起的。

另外,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相比起互联网IT开发人员以及金融行业,芯片行业的工资并不算高。这也是导致专业内的毕业生不愿从事此行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虽然在集电设计领域人才需求增幅趋于稳定,但更高端的人才还非常紧缺。

而且呢,据说这一行业的从业人员还会受到产业空心化的影响。

芯片半导体产业属于制造业,我国一线城市近年来为了顺应互联网发展的需求,大部分地区将制造业回迁至二三线城市或偏远的郊区,这就降低了年轻人参与制造业的热情。在深圳,近年来制造业外迁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华为早在几年前就将加工基地外迁,现如今研发机构等产业链前端也迁向了东莞。

中国芯片之殇,华为被卡脖子,但美国顶尖人才却来自中国

这种现象无疑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研发技术人员的工作环境。

以上种种原因都限制了芯片人才的发展,也使得人才流失的问题越发严重。

当然,有同学说了,更主要的原因是国家目前的人才体系不够完善,对核心人才的保护和培养缺乏更有效的措施,我认为也是对滴。

其实,讲白了,高尖端人才,国家要多花钱来培养,而非让企业承担过多的费用。结果导致用不起,要么浪费要么人才流失。

相信经历这次的华为芯片危机事件后,国家也一定会出台政策,促进我国高尖端产业人才的储备和发展。

所以,总体上,我想未来还是可期的,还是那句话:中国市场很大,机会很多。

感谢各位的阅读,欢迎关注战略企划枪手说市场的账号,有问题,我们在评论区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华为   美国   中国   思科   芯片   爱立信   人才   制造业   费用   现象   人才流失   原因   产业   国家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