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国不惜重资也要造自己的破冰船?震撼全球的雪龙号有多牛?

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冰融量增加,世界各国都在寻找北极开发商机,如北极航道通航及商业运营、北极地区油气资源、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旅游开发、北极海域渔业捕捞等。

但由于北冰洋每年有9个月是由厚冰覆盖的,因此开发周期非常短。

因此说,开发北极最麻烦的事就是它恶劣的自然环境,常年的低温、经常性的风暴都是开发的阻碍,还有每年长达9个月的冰冻期,这些都是北极开发的难题,而在北极,无论是军舰还是商船都需要破冰船为其开路,才能实现几乎全年的商业开发。

为何我国不惜重资也要造自己的破冰船?震撼全球的雪龙号有多牛?


破冰船是个啥?

“破冰船”船如其名,它专门用于破冰,为船只开辟航道,其中有还分为河流、湖泊、港口和海洋破冰船。

众所周知,海运是目前最便宜的远距离运输方式,但是在冬天,有些海运路线会结冰,需要清理冰层才能使运输船只顺利通过,破冰船就在这里起到作用。

从根本上说,破冰船被用来为商船清理航道,此外,破冰船还被用于极地地区的科研项目。

尽管破冰船在最近几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早在11世纪,人类就有了建造和使用破冰船的想法,但由于当时的技术和材料的限制,并没有创造出真正的破冰船。

起初,为了能够在北冰洋航行,人们在木船上加了两根桅杆,对船体进行保护,船体上装有一条耐浮冰的防浮带,当船体被冰块挤压时,船身下面的水线会推动船身上升,这是现代破冰船的基本设计和理念。

为何我国不惜重资也要造自己的破冰船?震撼全球的雪龙号有多牛?


破冰船的特点

破冰船的设计和其他船只一样,外形和结构仍然具有正常船只的功能,但是主要任务变成了破冰,为此,需要一个强大的船体。

破冰船的特征是船头结实,船身短而宽,底首尾向上翘,船体有时比船头更宽,这样的设计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破冰任务,开拓更宽的冰面。

在一般船舶中,船体必须较窄,以便“切开”海水,尽量减少船舶与海水的摩擦,在破冰船中,船体必须较厚,船首必须较圆。

为抵抗坚硬厚实的冰层,破冰船体采用双层壳体,侧面和底部还有两层防水外壳,与其它船只相比,这些壳体比较厚。

实际上,配备了厚度超过1.5米、强度达到500 Mpa的硬钢外壳的破冰船,使其在低温环境和高载荷条件下具有抗断裂性能,这是一般船舶所不具备的。

为何我国不惜重资也要造自己的破冰船?震撼全球的雪龙号有多牛?


破冰船如何工作

为了压碎冰打开航道,需要对破冰船进行特别设计。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破冰船的结构非常庞大(但没有油轮那么大),这补充了它在重量和动力方面的不足,它的船头是圆的,比其他船光滑得多,这有助于破冰船在厚冰层上滑行,从而降低摩擦,在船体外用聚合物涂层涂装,还可以降低摩擦力,这些特殊的设计使破冰船粉碎冰层并打开航路。

但是仅凭这些并不能切开更厚的冰块,破冰船也不能完全依靠它产生的动力,直接用船头撞开冰块,而是由强大的引擎推动,让船头冲向冰块,然后依靠自身的重量把冰块压碎。

破冰船只露出水面的船身不会被水的浮力所抵消,因此它仍然保持原来的重量,并且在破冰船的船首和船尾都设有一个压水舱,当需要破冰时,就会把船首的压水仓放空,船尾的压水仓放满水,当破冰船把冰块冲走时,又给船头放满水,以增加破碎冰块的重量。

假如冰层实在太厚,依靠破冰船的重量无法把它冲碎时,此时就需要用最简单、最粗鲁的方法,破冰船会用自己的推动力江船头冲上冰面,用船头的重量实现破冰开道。

为何我国不惜重资也要造自己的破冰船?震撼全球的雪龙号有多牛?


核动力破冰船‍

破冰船舶的推进系统主要还是以柴油机为动力,以螺旋桨为动力,要进行远距离破冰航行或者破碎更厚的冰,就必须给破冰船提供更大的动力,于是核动力破冰船应运而生。

破冰船在破冰这一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燃料为船舶提供动力,核破冰船解决了传统破冰船需要大量燃料的问题。

现在世界上所有的核动力破冰船都是由俄罗斯运营的。在1957年他们就建造了第一艘核动力破冰船,目前,俄罗斯为各种目的建造了8艘核动力破冰船。

在这之中北极级破冰船是世界上最大的核动力破冰船,有两个小的核反应堆,功率达170兆瓦,燃料加满的情况可以航行七年,可以破碎2.8米的厚冰,是目前唯一能抵达北极地区的水上船只。

近年来,随着北极开发的热情高涨,许多国家开始建造自己的核动力破冰船,中国也已经建造了自己的破冰船,这是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

雪龙二号有何过人之处?建造破冰船的难度到底有多大?雪龙2号工程从2016年底开始施工。采用总段建造的方法,用电脑建模将船体分为114个分段,再组成11个总段,最后按照由后向前再从下往上的顺序组合到一起。

在此基础上,有8736张图纸、2541块钢板、300多个艰苦的日日夜夜、3000名建造者的辛勤劳动和辛勤汗水,从切割钢板到焊接吊舱,从装配部件到总段装载,从下水到电缆安装。

雪龙二号船配备有国际先进的海洋调查和观测设备,可对极地冰区海洋进行科学考察,如海洋物理、海洋化学、生物多样性调查等。该船甲板部有160平方米的月池车间,该车间有3.2×3.2米的通海月池和 CTD收放系统也叫做海水盐温测深仪,可在完全冰区或恶劣海况下进行 CTD作业,大大扩展了原有考察区域。与此同时,随着破冰能力的提高,甲板设备耐低温性能和隔热设计也有所提高,可将原来局限于夏季的考察扩展到春、秋两季,可以更系统精确的掌握极地海洋的季节变化规律。

海洋试验是检验设备兼容性和船舶性能的必要手段,包括系泊试验和南北极破冰。全回转试验是最危险的试验之一。全回转试验测量船舶全回转一周的航迹,是对舵角、航速、航行角度等多项性能的综合试验,在设计高转速时,检验雪龙2号的综合性能。但这次试验的最大风险是,船体可能会发生倾覆。

最后,得到实验数据,雪龙2号没有受伤。在15节航速下,船长旋转直径约为1.49倍,长182米。远低于5倍船长标准要求。

在美丽的环形波纹中,雪龙2号勾勒出轮船的旋转直径,在海面上展现出轮船的非凡性能。在战胜极限挑战后,雪龙2号试航成功!

雪龙二号,机长122.5米,型宽22.32米,吃水7.85米,排水量13996吨,航速12~15节,可搭载90名船员参加考试,续航力为2万海里,自持力在额定人员编制情况下可达60天。它是世界上第一艘采用船首、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型破冰船,破冰能力达到 IACS国际船级联合会PC3标准,能在冰层厚度1.5米(+0.2米雪)的条件下,以2~3节的航速连续破冰航行,可实现极区原地360°自由旋转,并能破开20米的冰脊,是一艘能满足无限航区和作业要求的先进船舶。填补了中国在极地科考重大装备领域的空白。

为何我国不惜重资也要造自己的破冰船?震撼全球的雪龙号有多牛?


在南极坚冰是雪龙2号所要面对的真正挑战。中国的极地科学考察船第36次在南极进行科考,2019年11月18日,在东南极大陆维斯托登半岛附近的洋面上,两艘中国破冰船的身影出现。

前面破冰开道的是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万吨级破冰船——雪龙2号,也是首次在南极航行。紧跟在后面的是雪龙号,两艘船距离为4海里。

这时,冰面风速已达8级,周围海面不断凝结,雪龙号遭遇了危险。

1993年,中国从乌克兰进口了维他斯白令级破冰船“雪龙”号,二十多年来一直是中国极地考察的主力。但由于建造年代久远,破冰能力不足,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常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

第一次执行营救任务时,雪龙2号不慌不忙,缓慢而坚定,强大的动力推动着船首,松开深冰,帮助雪龙号摆脱困境。

12月22日21时,雪龙2号一路披荆斩棘,终于抵达目的地神州湾。离中山站有10公里,这是中国破冰船离中山站最近的地方,雪龙2号也因此成为历史。

到2019年为止,全球南极共有87个科考站,其中中国拥有4个。

到2020年5月,全球南极共有76个科考站分布,其中中国拥有5个。

由向阳红10号到极地号,再到雪龙号,这是中国极地科考船的一次次接力比赛。经过30年的南极科考历程,中国先后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以及罗斯海新站。在年复一年的奔波中,极地科考船一头连接了祖国,一头连接了南极,实现了中国极地梦。今天,雪龙2号正式加入这支队伍,和雪龙号一道肩负起这份责任。

在一块块冰冷的钢板和巨轮破冰之间,

其背后有数千人

努力工作,精心制作,

具有探险精神,勇于承担责任,

载入了兴海国的光荣与梦想。

对着每一个为此而努力的人,

敬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破冰船   南极   船首   航速   北极   船体   核动力   冰层   科考   船头   极地   船只   冰块   中国   船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