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取证投诉,对暴力催收说不

日前央视揭露了陕西一伙暴力催收的黑恶势力组织,以放高利贷、暴力催收为生,横行乡里十多年,警方长期调查取证后终于将之一网打尽;之前破获的47.5万余人被诈骗,89人被逼债自杀的兰州特大套路贷案件……种种迹象表明了暴力催收还是隐匿在黑暗的角落,想要彻底揪出来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遇到暴力催收,一定要第一时间保留证据报警。

有效取证投诉,对暴力催收说不

催收是怎么找人的?

债务逾期之后,就算是换号都能够被催收找到,因为现在手机号码有实名认证,可以用技术通过身份证号码查到你绑定的手机号码;通过物业公司、通讯公司、社区居委会、社保记录等一切你留下踪迹的地方,在你的每个社会网络的节点里……

本人不是借款人的情况下被催收,怎么办?

部分人作为“紧急联系人”,因为那些老早就不联系的朋友或者同学贷了款,又不还,被催收烦的想打人吧?面对催收的时候最应该注意的就是高速高效率地解决掉这件事情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直接“一问三不知”:我不知道他借钱了,不知道他去哪了,我也联系不上。不用管那边说什么,不必多费口舌,全程不超过一分钟,挂电话。手机设置好陌生电话拦截,有时间打电话给银行或者网贷客服那边说明下情况,然后投诉不准催收再打

有效取证投诉,对暴力催收说不

如何收集遭遇暴力催收的证据,有效投诉?

目前大多数的借贷平台并没有自己的催收部门,而是选择了外包催收业务这一方式,但是,外包的催收员是不会对网贷平台本身有归属感的,在催收的时候很可能留下自己是某某平台的文字或电话录音,有了这个东西就能做为非常有利的证据对平台进行起诉,成功率将会非常高。如果确认暴力催收员以及催收平台之后,只要这几项证据就能够形成证据链,基本可以确认投诉甚至根据违规违法行为进行起诉了。这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保留好对方所有的违规违法证据,一定要形成合理的证据链,否则在法律上并不能作为可用证据

(1)将自己的放款记录、还款记录、利息情况都截图保留。

(2)把自己办理贷款时的贷款合同进行截图保留。

(3)保留对方发送的各种催收短信,不仅要包括内容,还要包括催收时间

(4)在接到催收电话的时候,大家要注意录音,把对方所有的话语都保留下来。

(5)情况严重的在家门口安装摄像头,将对方上门催收的行为都记录下来。

哪些情况属于违法违法的暴力催收?

(1)未经借款人本人允许,拨打借款人通讯录内的亲人或者好友电话并进行多次骚扰;借款人逾期后每日催收电话超过3个以上。

(2)通过微信、短信等方式恐吓、威胁借款人或者通讯录亲友及家人。

(3)曝光借款人个人信息。

(4)到借款人家里或工作单位催收导致个人声誉严重受损的。

(5)逾期后逾期费高于中国人民银行规定逾期利率。

(6)采用诱导方式让借款人以贷还贷,去其他平台借款归还本平台借款。

(7)采用非法软件短信电话轰炸借款人手机号码。

(8)冒充国家执法机关工作人员对借款人进行恐吓、暴力催收等违法违规行为。

(9)催收电话不在早上的8点到晚上的9点这个时间段内拨打。

举报投诉途径有哪些?

收集好了以上相关的证据,就可以进行举报投诉,途径如下:

(1)中国银保监会电话12378

(2)当地的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或工商管理部门

(3)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可以去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公众号或网站进行举报,每个账户可以举报5次,下载一个企查查或者天眼查,输入您想投诉的平台,并在产品信息栏中找到您当时借用的平台应用的公司全名。结果大约需要十天。一般来说,你可以收到平台的回复来解决你的投诉。

(4)聚投诉等网络举报平台

(5)在遇到人身威胁的情况下,直接拨打110向警方求助

如果说清楚对方违法、犯罪事实警察仍不受理、不立案、不查处,可以向上级公安机关投诉。

有效取证投诉,对暴力催收说不

只有掌握好相关的知识才能揪住暴力催收的尾巴,要保留好对方所有的违规违法证据,一定要形成合理的证据链,否则在法律上并不能作为可用证据。现在的催收都比较圆滑了,电话也是使用网络电话,对话也更加谨慎。如果你的情况比较复杂或者希望高效快速解决问题,可以委托机构。

总之,一定要学会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而不是躲躲藏藏,要主动占据主动权打击回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暴力   借款人   手机号码   外包   中国   截图   证据   情况   短信   方式   协会   电话   金融   财经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