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很无奈,现代化的果园为什么还干不过拿锄头的老百姓?

老板很无奈,现代化的果园为什么还干不过拿锄头的老百姓?

宫照月(右2)在指导工人调试分选线

作为威海市果品流通协会会长单位,山东汇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700万元新引进了一套苹果无损伤检测系统,对苹果从外而内进行分级,打出的口号是“一样的味道,一样的甜。”

“为什么我们要上这套设备?”现任威海市果品流通协会会长、山东汇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宫照月自问自答:“我们以前卖苹果和农民相比没有优势,表光(外观)比不过他们,但我们的有机肥下得多,口感好,问题是口感好是看不见的,所以就专门引起了这套设备,像我们的黄金富士最低的糖度要求要达到14%,然后每增加1个糖度为一个等级,并把糖度标出来,这样我们就能发挥优势,锁定客户。”

老板很无奈,现代化的果园为什么还干不过拿锄头的老百姓?

正在上线的黄金富士

“那糖度14%以上的比例有多少?”我其实是担心那部分筛选下来的相对低糖度的苹果怎么办?

“我们测了,像黄金富士14%以上的,能达到80%以上。”宫照月自信地说。

我随手挑了一个,果然很甜,而且肉脆汁多,堪称上品。



山东威海在近五年冒出很多现代化果园,主要是苹果园,都是工商资本投入,多者几千亩,少者几百亩。宫照月就是其中一位。2015年,已经干了40年苹果收储工作的宫照月在当地扶持政策(4000元/亩)的“引诱”下,在文登区米山镇承包了1100亩土地,建了800亩的苹果园。

宫照月介绍说:“我当时只是想搞个样板园,引导那些有钱的小财主来投资果园,解决我1.2万吨的冷库饱和量不足的问题。结果领导们不满意,说我是会长,得带头干,我这才弄了这么大面积。”

老板很无奈,现代化的果园为什么还干不过拿锄头的老百姓?

宽行密株的现代化果园

“从现在做下来的结果看,当时投果园是明智的还是有点冒失的?”我问道。

“冒失。”宫照月几乎是脱口而出,“首先是经济实力和规模不匹配。当时我们的想法是投1万元/亩,实际上是远远不够的。做现代化果园,必须要有比较雄厚的资金。上1000亩果园,最好准备3000万元。如果现在我要上,就会跟着自己的经济实力来做,面积少一点,300万元就上100亩,600万元就上200亩……”

“你的意思是资本进入农业圈还有‘贪大’的缺点。”我这趟在胶东半岛已经逛了半个月,早已看到这种现象。除了喜欢“做大做强”,这里的果园老板还有一个特质:喜欢跟政府打交道。比如我预约时间的时候,不少果园老板会说,要不要约下当地领导。这也是他们“做大做强”的催化剂。

老板很无奈,现代化的果园为什么还干不过拿锄头的老百姓?

阮树兴(右2)在考察果园

“除了贪大的问题,我还给他分析了几条原因。”威海市果品流通协会原秘书长、现名誉会长阮树兴补充道:“第一条,市场供大于求。我在2015年的时候就提出这个问题,威海这些果园大多数是2015年以后上的,而且是大面积上,整个产业根本没考虑过供求关系。第二条,品种没选好。当时只考虑砧木与品种之间的亲和力,考虑现代化的种植模式,没考虑到品种。像正宇农场的王炳海为什么那么挣钱,就是因为选了‘维纳斯黄金’。第三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我们原来只考虑现代化种植模式能省工省力,但是没考虑到人工……”

“难道我们现在推广的宽行密植的现代化种植模式在实际操作中不省工吗?”我疑问道。

“省工是一定省工的。”阮树兴继续解读道:“但是没料到老百姓在企业干活会变成大锅饭,出工不出力,能懒则懒,这是我们现代化果园最要命的一个问题。”

老板很无奈,现代化的果园为什么还干不过拿锄头的老百姓?

工人在果园中除草

“老百姓的果园是不计人工成本的。他们可以从早上6点干到晚上6点,再加上工作效率,一个能顶我们3个工人。还有工人的素质低,技术完成能力差,从疏花、疏果到套袋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套袋时封口封得不好,雨水进去,形成果锈,原来是一级果的,最后变成三级果了。”宫照月无奈地说。

“现在苹果套袋的成本占整个劳动力成本的比例是多少?”我知道这是大头。

“占一半以上。”阮树兴应道:“套袋不仅是套上袋子这个环节,还有摘袋、转果、垫片、铺反光膜等一系列的工作,这些所有的费用加在一块已经达到了人工费的60%。虽然说是现代化果园,但这个重要环节是竞争不过老百姓的。只有等老百姓都不种了,退出了果业的历史舞台,我们的老板才能起来。”



“从协会会长的角色,你觉得威海这些现代化果园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我问宫照月。这段时间我已经察觉到资本进入果园后的困境。

“我觉得前途是很光明的,但必须持之以恒的精神去做,不能半途而废。”宫照月回答道:“一方面我们要看到老百姓的老果园会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也要调整策略,走高投入高效益的道路。我明年计划再上300亩果园,6个品种,每个品种50亩地,全部是免套袋的品种,这个很关键。”

老板很无奈,现代化的果园为什么还干不过拿锄头的老百姓?

“木美土里”杯中国好苹果大赛金奖果农的果园

“从品种选择的角度,,现在市场对‘富士’以外的品种的接受度有没有问题?”我问道。这也是一个大问题,光不套袋省了人工最后市场不认可也是白搭。

“首先我们看好不好吃。”宫照月列举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瑞雪”和“瑞阳”、山东省果树研究所选育的“鲁丽”,还有一些国外的品种,“用这些免套袋的品种去掉套袋的环节,再上网防鸟防冰雹,然后用发枝素促发枝条,达到一年栽树、二年结果、三年丰产、四年收回成本。”

“多少规模合适?”我又想起“做大做强”的问题。

“200亩。”宫照月应道:“这样的规模,既可以争取到补助政策,也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人,干活能出勤又出力的、还懂一定技术的工人。然后我们再建立现代果园合作社联合社提供服务,一起投放市场。我们外观搞不过老百姓,只有多施有机肥把内质提上来,并通过无损伤分选线把这个优势在市场上呈现出来,才能和老百姓相抗衡。”

老板很无奈,现代化的果园为什么还干不过拿锄头的老百姓?

准备快递的苹果

“所以为什么提出3万元一亩的投资,其中有1万元是用来改良土壤的。老百姓一亩地施8包有机肥,我们施8吨有机肥。我们必须以质取胜,不然就是死路一条。”阮树兴又强调道。

我从这两位威海市果品流通协会的负责人的对答中似乎看到了现代化果园的出路:选好品种,控制规模,突出好吃,走高投入高收益的道路。但又觉得欠缺些什么?

老板很无奈,现代化的果园为什么还干不过拿锄头的老百姓?

宫照月(左)和阮树兴在交流

回头望时,我这趟在山东走过的果园,上千亩的规模就有好几家,这可是200亩的N倍。即便都是200亩,又由谁来牵头?谁来打天下?难道只能等到阮树兴所说的“老百姓退出果业的历史舞台”?老百姓不搞果园又干嘛去呢?即便老百姓都进城打工了,那又由谁来帮现代化果园干活呢?

似乎无解。抑或是一场持久战,看谁能坚持到春天的到来。

2020年4月23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果园   苹果园   威海市   老百姓   糖度   富士   威海   锄头   山东   果品   有机肥   工人   品种   老板   苹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