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高层态度3大“反转”?央行3次表态,这一次,别再误判了

如今,楼市或许真的开始“凉凉”了。

10月中旬,《每日经济新闻》发布了一篇文章,名为《网红城市顶级房2个月降300万,同小区三房半年降价6次无人接盘,有中介今年没开单,发生了什么?》,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曾经的“宇宙房产城市”,如今同样遭遇了“房产价格滑铁卢”。

10月,高层态度3大“反转”?央行3次表态,这一次,别再误判了

先看几个案例:

1、在武汉,有的楼盘降幅达到3000元/㎡。根据当地的房地产中介介绍,最近几个月这里的二手房销售不太理想,几乎没有任何增加的可能性。在成交量方面,武汉近期几周的成交量已经低于4000套,如果没有其他情况出现的话,二手房中介表示,成交量可能会继续下滑至3000套左右。不仅是二手房降温明显,武汉新房销售其实也不容乐观,根据正在销售的新楼盘经理和开发商的说法,面对资金压力,他们选择了很不愿意的一种做法:折价促销,个别楼盘的降幅一度高达3000元/㎡。

10月,高层态度3大“反转”?央行3次表态,这一次,别再误判了

2、郑州的房产同样表现出“透心凉”的状态,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销售都不太景气。在已经过去的9月份,郑州的主城区房产累计成交量只有2020年同期的61%水平,主城区的成交下滑,非主城区的更加不用说了,只有2020年同期的50%左右。郑州主城区单月供给新房住宅134.24万平米,然而成交量却只有区区63.2万平方米,可见新房供给严重大于需求,城市房产存量累计达到1205.3万平方米,库存房产的去化周期快速堆高至16.6个月。

3、在深圳,房产不仅均价冷却,而且在一系列政策影响下,有的房子降500万还无人买。根据《澎湃》在《深圳一夜入冬?有房降500万无人买,有业主抢先抛售》文中的报道,8月份以来,深圳房产交易整体就平平淡淡,甚至有下行的味道。在福田区的一个优质小区里,原本均价20万/㎡,然而2021下半年以来,不断有房子出现抛售的情况,前不久一套原价格2500万元左右的房子,挂牌价格为1900余万元,降幅高达500多万,然而在如此大幅优惠的举措下,购房者依然不买账,据悉这套房子至今没有卖出去。

10月,高层态度3大“反转”?央行3次表态,这一次,别再误判了

4、曾经的炒房圣地合肥,同样出现9连跌的情况。根据公开数显示,在20201年的1月份,合肥二手房销售均价达到1.93万元/㎡,很多人预计今年或迎来继续上浮的局面,然而站在10月末回望,1月的1.93万元已经是今年的巅峰价格了,从2月份开始,合肥房产的整体销售就不断下滑,根据新的数据显示,在10月份,均价为1.41万元/㎡,比1月份跌了5146元/㎡。

10月,高层态度3大“反转”?央行3次表态,这一次,别再误判了

其实,除了以上这些城市之外,2021年下半年以来,北京、上海、天津、石家庄、南京、成都等一二线城市的楼市,基本上都陷入到了“降价格、低成交”的胶着状态。为什么2021年的房市会一改前些年“高涨”的局面,掉头走向下跌的趋势呢?指闻君认为主要归结于基本态度的转变。

10月,高层态度3大“反转”(高层态度的转变,其实也意味着楼市迎3大“反转”。)

第一、对房产的定位转变。

我国的房地产,为什么过去20年里始终保持高昂的上涨势头?很多人说是买房升值的惯性导致的,然而实际情况貌似刚好相反,房产升值的根本是土地财政的高度依赖下地方城市对土地销售收入的过分追求,即便是到了2021年,超过60%以上的城市对土地依然有高度依赖性。

如果把房产的销售价格定位1万元,那么土地的价格就可能占到5000元-7000元左右,可以说地价直接决定了房产终端价格。马克思在《资本论》对一般商品的价格做出了定义,生产商品消耗的社会无差别劳动量决定了商品价值量,价值量决定着商品的价值基础,然后受到供求关系影响,形成最后的零售价格。

10月,高层态度3大“反转”?央行3次表态,这一次,别再误判了

在高土地依赖性下,各大城市明面上在降低房地产支柱性地位,而实际上却在不断强化。所以只要房产稍有下滑的迹象,那么救市等宽松化举措就会纷纷袭来。然而,2021年之后,高层这方面的态度180度转变了,例如年初王蒙徽提出,要建立房产热度预警机制,年中再次提出对于调控不力导致价格过快上涨的要坚决问责,都表达出了同一个信号:不能允许继续放任不管了。

第二、为了促进生育,要降低住房成本。

根据联合国曾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给出的数据,中国的人口会缓慢进入到减少的区间,到2100年前后,中国人口将降低至10亿人左右。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出炉之后,生育率降低的问题被人们重视起来。2020年全年新生儿数量只有1200万人,比2019年再度减少。

10月,高层态度3大“反转”?央行3次表态,这一次,别再误判了


10月,高层态度3大“反转”?央行3次表态,这一次,别再误判了

历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及年均增长率

新生儿减少,老年人口增加,一个直接的结果就出现了:青壮年人口数量可能明显不足,一旦过快地滑入到老龄化,那么发展动能或受到影响。所以如何提振生育率、如何让家庭敢于生娃,成为了当前专家们正在寻找的方案。人口学者梁建章就直接说了,影响生育的除了教育成本外,住房成本更为关键。于是乎,为了提高生育,对房产的限制态度越发严格。

2014-2017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明显上升,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此后虽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40%。由于政策调整等因素,全国多出生“二孩”数量达1000多万人。

白岩松提到,现在有建议尽快放开三胎四胎,甚至放开生育。但白岩松认为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很多人并不是因为没有放开三胎四胎才不生,而是一胎二胎都不想生。

10月,高层态度3大“反转”?央行3次表态,这一次,别再误判了

第三、国际大环境,导致楼市资金态度转变。

现阶段,全球通胀正在蔓延开来,例如巴西、俄罗斯、土耳其、阿根廷、委内瑞拉、津巴布韦等都出现了通胀情况,有的高达5%,有的直接升值3000%,就连美国的商品价格也开始接连上浮,核心通胀率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度。

10月,高层态度3大“反转”?央行3次表态,这一次,别再误判了

为啥会出现这个结果?其实原因多数人都知道,2020年全球遭遇“黑天鹅”的侵袭,为了提振增速、更为了保障就业,于是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英国等纷纷开始了印刷货币的政策,全球货币开始泛滥,除了一般商品之外,还出现了全球性房地产上涨热潮。为啥我国的房产没有丝毫上浮,甚至还下行了呢?关键在于对楼市资金态度的转变,2020年至2021年央行“3+2”开始限制房市资金注入量,没有了资金的流入,再也蹦跶不起来。

那么,接下来的房产会继续现阶段“冰凉”的走势吗?20天内,央行3次表态,这一次,别再误判了。9月27日、9月29日、10月15日,央行分别三次提到了关于“房地产”的事情,表达出了基本立场,尤其是在10月15日,着重提到了3个方面:

1、很多大型房企开始触雷,房产增速下滑,这种冷却只是暂时的,未来金融机构和住建部门应该做好项目的复工保障工作。言外之意就是,房地产不会继续冷却了。

2、以前个别城市楼市价格上浮快,所以要限制贷款约束。然而现阶段价格下滑了,是时候让房贷恢复到正常水平。意思是说,下阶段个人购房贷款要重回之前的正常状态,不会过分收紧贷款。

3、金融机构不要误解“三红线”,要求降低负债等指标,并不是让银行停止贷款。

10月,高层态度3大“反转”?央行3次表态,这一次,别再误判了

指闻君总结下以上三句话,其实都表达出了一个核心观点:从10月份开始,银行和金融机构,对于房地产融资支持,不能像前几个月那么“紧缩”了,应该适度“松一点”。

所以,你看懂接下来的“方向”了吗?欢迎评论区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态度   合肥   郑州   二手房   央行   成交量   楼市   新房   高层   人口   土地   资金   商品   房产   价格   城市   房地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