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如何从入门到精通,学会学习,爱上学习?

学习如何从入门到精通,学会学习,爱上学习?

话题探讨如何看待双减政策和规范网游

1、国家下达惩顿网游的文件,未成年人只能在周五周六周日玩网络游戏,并且只能玩一个小时。很多家长为此十分欣喜,不过千万不要高兴得太早,孩子不玩游戏也会找到新的东西替代游戏,当下迫在眉睫的是提高孩子的媒介素养,让学生学会科学高效地使用网络,提高亲子互动和陪伴质量,学会自主学习才是王道。

2.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即便是会刷脸识别未成年人,但这也并不是意味着毫无办法,想玩游戏的孩子依然会找到成人帮忙刷脸继续玩游戏。孩子不会自主学习,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3、快乐教育并不是等于简单地玩,社会对这个概念有些偏见,真正的快乐教育是要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历挫折和失败,感受到深层次的快乐,接受更大的挑战,在玩中更高明地学。

4.双减政策出台后,不去学习的家长是无法应对新时代孩子的各种变化,焦虑恐惧压力便也应运而生。只有家长坚持学习,保持稳定情绪,把教育孩子成为自己一项伟大的事业,言传身教,多鼓励肯定孩子,孩子拥有学习好情绪,才能培养出自主学习,爱学习。

直播间精华-在线共读《认知天性》第六章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

一、主动学习制造掌控感

从当前的学习中提取出重要的原则和规则,拒绝表面学习,拒绝只满足于表面的浮夸,没有掌握知识点的学习,改变模式,望眼必穿,(一眼看透背后的知识点,提取出精华)做深度学习者。

各种方法找答案,而不是等待答案的到来。找到漏洞点,单点突破,主动学习。

从不同经历和事件中总结提炼出简心智模型。大道化简。

穿插多样化练习,出效果。

二、你是分析型、创新型,还是实践型思维?

1、学习四个层面:信息(零散的知识点)、知识(知识织网,结构化,新旧知联系)、能力(刻意练习)、品格(积极心理品质,心态)

2、心态和思维模式很重要,要培养孩子的格局家长先要有大的格局。

上学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信息不对称。

今天不是别人家的孩子更优秀,比自家孩子懂得更多学习方法,而是别人家的父母懂得更多优秀的教育方式。

3、晶体智力指的是知识结晶体,流体智力是思考事情的流程。

陈述性知识(做什么)+程序性知识(怎么做)“流”“晶”共同作用,学会推解问题。

4、成功智力三元论

分析型智力,解决问题;

创新型智力,综合应用 ;

实践型智力,街头智慧。

不同的文化与学习场景需要不同的智力类型。

三、学不好的领域暴露了你的能力结构

1、动态测试评估能力和潜力

通过测验找短板,看到有所欠缺之处;

提升短板的技能或知识,多方途径提升能力

再次测验自己,查漏补缺仍下功夫。

我们要不断找自身学习的 BUG 并进行优化,没有终点。

2、测验找出短板,有针对性地提升短板的技能和知识,用搭积木的方式来建构知识模型,变成程序性知识。

3、用康奈尔笔记法找出关键词,变成画面,编成故事,新旧联系,构建模型,知识结构化,间隔重复,刻意练习,形成长时记忆。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学习最佳。

5.对于自己的错题一定要深挖错的根源,打通知识盲点,打点技术去逐个突破,才能有效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案例分析:一位摔跤住院的奶奶连麦:多次摔跤,害怕走路摔跤。

1.积极自我对话—淡化摔跤的画面

想象成电视剧画面出现雪花,慢慢淡化,消除身体不好的感受—收音机按钮,不好感受慢慢消失。

深呼吸,把注意力放在肩膀上,全身上下越来越放松,肩膀开始放松下来,后背变得放松,全身变得放松,越来越放松,

在放松中想起过去摔伤的画面,伸出左手,左手有一个特殊按钮,按一下画面变模糊,像电视机一样,继续按,两次摔到的画面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电视机的画面没了,感受就消失了,

忘记之后,我走路就稳了,摔倒是在提醒我以后走路要慢一点点,稳一点点,有些事情我不做了,不拖地了,走路的时候一看二慢,看清楚才走,走路就很稳了。

2.放下担心拖地会摔倒这件事情,一看二慢健步如飞。

3.这位奶奶的妈妈曾经摔过,越是担心94岁在香港的妈妈,越是会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自己的妈妈思念,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天天想着妈妈的事情之后,脑海里总是有妈妈摔到的事情,可能会让自己摔伤表达对妈妈的认同。多和妈妈视频,相信自己的弟弟能照顾好妈妈。等香港完全通关后,再去看望。

想着积极向上的画面,改变心念,心想好事成,想着妈妈和自己会越来越好,身体健康,早日相见。

第二次连麦的妈妈,之前和女儿吵了一架,情绪不好,把手腕划了几下。不知道怎么调节情绪?

1.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人一秒钟有几万个念头,做好当下的事情就好。

2.一念之转,学会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大拇指内扣,四指包住大拇指,用力抓紧找到疼痛感,回想开心的画面,多次重复,潜意识启动新的程序,开启良性循环。

3.遇到问题相信自己可以很好地调整,事情都是双面性的,多看到好的一面,往好的方面努力,效果不一样。

男孩13岁初二,和孩子发生了亲子冲突,不做家务

1.放弃完美主义倾向,做个60分的妈妈。慢教育,“允许犯错”,允许错误的发生。

2.启发性提问,向孩子道歉,以后妈妈愿意多听听你的想法,让孩子心情变更好。

3.完美的背后有个同款严格要求完美的爸爸,妈妈要多看见孩子的好,多多肯定鼓励孩子。


学习如何从入门到精通,学会学习,爱上学习?


学习如何从入门到精通,学会学习,爱上学习?


学习如何从入门到精通,学会学习,爱上学习?


学习如何从入门到精通,学会学习,爱上学习?


学习如何从入门到精通,学会学习,爱上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知识点   摔跤   测验   性知识   智力   入门   模型   情绪   画面   不好   家长   事情   能力   妈妈   孩子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