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教育探索系列之二十二——平等教育

真教育探索系列之二十二——平等教育

学校课程设置是基于平等学习的前提下的各尽所能。

教育平等权的起源:

有关教育平等权,国际上有过一些意义非凡的国际公约和国际习惯。《联合国宪章》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及平等观念。1946年国际教育局第9届大会上,会议的章程就有“中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这是最早的世界性的教育平等权规定。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明确将教育平等作为基本人权,确立了人人平等原则并将教育确立为一项基本人权,为教育平等权的确立提供了国际法依据。之后。联合国又陆续通过了《取缔教育歧视公约》 《反对教育歧视建议》、《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满足基本学习需要》使教育平等权更明确地成为一项国际法保障的权利。

《取缔教育歧视公约》第4条规定缔约国承担拟定、发展和实施一种国家政策,以促进教育上的机会平等和待遇平等。这方面,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发达国家公立中小学基本上实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政策。

美国的方法:

美国公立中小学不仅免学费,也免杂费、教材费。低收入家庭儿童还享有联邦政府的资助和儿童营养计划提供的免费早餐和午餐。当然,中国也意识到了这些,只是国情不同,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不同,不可能完全按照美国的模式进行改革。

韩国的方法:

另外,韩国从1970年开始推行“教育贫困化政策”,撤销名门学校,实行初中升学面试,公立中小学的教师其薪水全国统一。

日本的方法:

日本在改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方面三管齐下:拨款一视同仁,教师定期流动,校长定期流动。

中国相对更好借鉴韩国和日本的做法。全国或者一定地区范围内(比如华东地区、华北地区等一些内部地区消费和收入水平相近的地区),统一教师薪水不是没有可行性。类似的,上文提到的广东省就是花大力气在均衡教育资源上有很大改进

说起“平等教育”这个词,很多家长都感到很陌生。到底什么是平等教育,怎样才能做到平等教育,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教育资料。

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是等级分明的,家长和老师是教育的主体和权威,孩子必须要遵照家长和老师的教导,不能违背。在这样的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很多家长说一不二,孩子一旦想法和做法与自己的不符合,就横加阻拦或者严厉批评,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是很被动的。

而在当今社会,科技文化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在我们的传统教育观念中则更多是要求孩子循规蹈矩,让孩子听话,很少提倡孩子尝试和创新。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也应该进行反思,我们是否能给孩子一个更加宽松和平等的教育环境,让孩子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潜能,让孩子学会自主和创新。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只用条条框框去束缚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不能只是居高临下地批评和指责,不能一味地包办代替,我们应该更多地俯下身来,换一种角度和态度,和孩子平等相处,给孩子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

综合上文观点,真教育开启平等教育,首先,践行立法和行政来保障平等,取消一些歧视性的政策,同时应该对照国际法文件,坚决按照根本大法宪法的要求办事。其次,诉求国家重视教育问题,增加教育投资比例,并且按实质平等的原则分配教育资源,尤其重视偏远落后地区的教育问题,还要妥善处理好教师的薪水水平。以此促使教育平等权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第三,鼓励的家长要多鼓励孩子,不管孩子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多说鼓励的话语,多给孩子一个拥抱,要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让孩子成为有主见的人;同时引导家长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给孩子一个自由、平等、宽松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体验平等教育的价值!

真教育探索系列之二十二——平等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平等   国际法   上文   韩国   中小学   日本   美国   公约   人权   薪水   家长   孩子   政策   地区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