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辅食:妈妈理论 vs 奶奶经验

给宝宝喂辅食的过程中,当妈妈的理论遇上了奶奶的经验:先吃米粉,还是先吃蛋黄?喝奶重要,还是吃饭重要?什么时候能吃盐……孰是孰非?专家帮你来评评理。

ROUND 1

宝宝辅食:妈妈理论 vs 奶奶经验

专家说:是否给宝宝添加辅食也因人而异,要根据宝宝的早期喂养情况、神经系统发育和生长情况等来共同决定。

给宝宝添加辅食前,可观察宝宝是否有以下信号:

1、宝宝口水明显增多,表明宝宝的消化系统可能开始成熟,为吃固体食物做好了准备;

2、宝宝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是否能牢固地竖起头和脖子;

3、大人吃饭时,宝宝是否表现出对食物有极大的兴趣;

4、你拿一个小勺尝试喂宝宝食物时,宝宝是否不再像以前一样把食物顶出来而是开始吞咽。

如果宝宝有这些表现,那试着给宝宝喂固体食物吧。


ROUND 2

宝宝辅食:妈妈理论 vs 奶奶经验

专家说:宝宝的第一款辅食应该是婴儿米粉,因为米粉中强化了宝宝所需的铁、钙等营养素,而且对宝宝来说更容易消化和吸收。随后可逐渐添加菜泥、肉泥和蛋黄等。

老一辈儿的人强调蛋黄的营养,其实和以前的年代食物种类不那么丰富、物资相对匮乏有关。蛋黄和肉都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交替添加即可,没必要每天一个蛋黄。

而且宝宝刚开始添加蛋黄时应当先从1/4个开始,逐渐增加到半个、1个。但是蛋清建议1岁以后再添加。


ROUND 3

宝宝辅食:妈妈理论 vs 奶奶经验

专家说:应当将妈妈和奶奶的理论相结合。

辅食添加过程中,鼓励宝宝接触各种不同的味道,可以促进宝宝的味觉发育,以后也容易接受更多的食物。但是给宝宝添加辅食应当循序渐进,新加一种食物时,应该观察至少3天,看看宝宝有无过敏反应。一旦发现对某种食物过敏,应当尽快停喂。


ROUND 4

宝宝辅食:妈妈理论 vs 奶奶经验

专家说:二者均有道理。宝宝的辅食性状,取决于宝宝的咀嚼能力,因为宝宝将食物吃进去以后,要靠咀嚼来帮助消化,如果宝宝不能有效咀嚼,就会影响食物的吸收,咀嚼是最主要的消化过程。

如果单纯为了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而给宝宝提供不能有效吸收的食物,那必定会影响宝宝的营养需求。所以还是应该根据宝宝的咀嚼能力,以提供宝宝合适的食物为主。在此基础之上,可以少量提供给宝宝一些块状的食物,作为锻炼宝宝咀嚼能力的食物。


ROUND 5

宝宝辅食:妈妈理论 vs 奶奶经验

专家说:6个月以上宝宝的辅食中,应当考虑主食的量,即碳水化合物的量。至少应该占每次喂养量的一半,如果碳水化合物的量不足,就会影响宝宝体重的增长。

宝宝的主食可以是米粉、米粥或者面条,添加的过程也应该是由稀到稠。在此基础上,再添加蔬菜、蛋黄和肉泥以及水果。

奶奶所认为的蒸米饭,不太适合1岁以内的宝宝吃,因为质地太硬的饭,宝宝不容易消化吸收。宝宝辅食添加初期,即可以开始添加大米,但是限于比较稀的米粥或米糊,逐渐增加黏稠度,到宝宝10个月左右,可以吃比较黏稠的大米粥,慢慢地到1岁以后,可以吃很软的蒸米饭,但是注意要比成人的米饭软烂很多。


ROUND 6

宝宝辅食:妈妈理论 vs 奶奶经验

专家说:宝宝从母乳、配方奶、辅食中都能得到钠和氯,只不过咸味被其他的味道掩盖了。这些从宝宝的日常饮食中得到的钠足够满足生长所需。宝宝的肾脏功能还不够成熟,钠摄入过多,会给肾脏增加负担。

不要用成人的味觉习惯去衡量宝宝,宝宝的味觉比成人敏感,他们不会因为食物中没有加盐而拒绝食物本身的味道。而且宝宝的味觉习惯正处于发育中,对调味品的刺激比较敏感,过早添加调味品,反倒容易造成宝宝挑食偏食。1岁以内不给宝宝吃盐,少油、少糖,大人饭菜不要给宝宝吃。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只做推广和传播,不代表本号立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碳水化合物   奶奶   宝宝   黏稠   主食   蛋黄   味觉   肾脏   米粉   米饭   成人   味道   食物   能力   理论   妈妈   经验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