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撕纸”、 “大叫”,但我是个乖宝宝哦

随着宝宝的长大,原本一举一动都可爱到犯规的宝宝逐渐增添了一些“坏习惯”,无缘无故的大声喊叫、喜欢玩抽纸,撕纸、随手扔东西......

宝宝这些“坏习惯”让爸爸妈妈们不由自主的开始担心,会不会是宝宝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呢?该不会自己家的宝宝变成了别人眼里的“熊孩子”了吧?!一想到这些不禁开始担忧起来。

我爱“撕纸”、 “大叫”,但我是个乖宝宝哦

​ 其实这些所谓的“坏习惯”是宝宝身心发育到一定阶段,尝试与外部世界沟通、接触,对自身能力进行探索、尝试的学习行为。只要父母了解宝宝行为背后的原因,能够做出有效的引导方法,不仅能够增进亲子关系,还能够促进宝宝生长发育哦。


爱撕纸

爱撕纸的情况一般常出现在宝宝6-7个月的时候,持续到1岁以后。在这个阶段,宝宝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某些事物,从而满足新奇感。此时的宝宝已经初步掌握了手的抓握等特点,手眼协调的能力也基本具备了。所以当宝宝发现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改变纸的形状、发出嘶啦嘶啦的声音,并从中体验到惊喜和快乐的时候,当然停不下来呀!

我爱“撕纸”、 “大叫”,但我是个乖宝宝哦

​没有什么能阻挡宝宝快乐的步伐!


面对宝宝爱撕纸、玩抽纸的时候父母该怎么办呢?

爸爸妈妈不应制止宝宝的行为,应当给予鼓励、为宝宝安全、快乐的撕纸提供条件,宝宝撕过的纸可以收集起来,如果以后要邮寄易碎品时可以充当填充物哦。与此同时,父母们还可以这样:

但是注意避免给宝宝含有铅成分的油墨印制的纸张,太过锋利的纸张也不要给宝宝,避免划伤宝宝。同时注意不要让宝宝误食纸张,撕完纸后及时洗手。


大声喊叫

宝宝喊叫是为了向周围的人传递信息,这是宝宝语言表达的一种模式,也是为将来的开口说话做准备。宝宝喊叫的原因可能是尿湿了、饿了、累了,也可能是感觉到不安全或者缺乏关注,试图用大声喊叫来要求父母的回应和照顾。随着宝宝语言能力的形成,词汇量有所增加,他们就不需要再用尖叫来传达信息了。

父母面对宝宝大声喊叫要积极的回应宝宝所表达的需求,比如拥抱、爱抚、低声的和宝宝说话,用关注和满足宝宝需求或者转移注意力的办法使他们安静下来。


扔东西

6个月左右宝宝开始“一言不合”就扔东西,拿到什么就扔什么,爸妈捡回来还会再扔,实际上,宝宝扔东西的动作具有很多意义:

在宝宝刚刚学会抓、扔动作时,及时给予表扬,即使扔了不该扔的东西,也不要严厉责备。可以轻声的告诉宝宝哪些东西不可以扔,同时鼓励宝宝自己把扔出的玩具捡回来。

我爱“撕纸”、 “大叫”,但我是个乖宝宝哦

父母平时多陪伴孩子,多关心宝宝的心情,让宝宝感受到足够的关心和爱护。

对于宝宝出现的“坏习惯”,爸妈应当从积极的角度出发去解读、去接纳。在宝宝行动过程中给予充分的引导和保护,随着时间的的推移,这些“坏习惯”会逐渐消失,而由此促成的宝宝的成长和进步,会给爸爸妈妈带来诸多的小惊喜。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只做推广和传播,不代表本号立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易碎品   物体   纸张   大声   爸爸   父母   习惯   声音   需求   动作   东西   能力   妈妈   宝宝   快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