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是否可取?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快乐教育”?(一)

今天和一位昔日的大学同学聊起孩子的教育问题,她跟我说道:“现在的学生压力确实比咱那会儿要大......我也是一直以来怕孩子厌学,从小没有太逼迫孩子学习,想的是让他能学多少算多少,可是现在上小学了,感觉孩子越来越难以管教,成绩也是一直很不理想,唉,有时候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关于“快乐教育”这个话题,其实已经算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网上关于“快乐教育”的文章数不胜数,评判日本“快乐教育”政策失败的文章也多如牛毛,在这里我也不再重复赘述。今天,我只是想从另外一个视角,来帮助大家正确认识和看待“快乐教育 ”这件事。


“快乐教育”是否可取?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快乐教育”?(一)

首先,我认为大多数人对“快乐教育”这个词有着很多的误解,认为让自己孩子在受教育、学习的过程中永远都要保持快乐这才是快乐教育,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思想误区。在我看来,所谓的快乐教育,应该是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阶段性地感受到知识增长、能力提升所带来的成就感方面的喜悦。但我要特别补充说明的是,这种喜悦并不是持续性的,而一定是间断性的,这种喜悦是若干个“点”,而不是一条连续的“线”。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个1岁的小孩,每天看到周围的大人走来走去,他也有强烈的学走路欲望,于是他在家长的陪伴下开始接受“如何走路”的教育,经过短则数月、长则一年的练习,在他自己终于能够独立行走的那一刻,他的内心是喜悦的,是有成就感的(虽然他不会用复杂的语言去表达)。可是我们仔细一想,他在没学会之前,每时每刻都是快乐的吗?显然不是,是个人都知道,学走路哪能不摔跤,在摔倒的时候,身上能不疼吗?尤其在摔倒受了皮外伤的时候,那更是痛苦啊,哪有什么喜悦和快乐?也就是说,不管受哪种类型的教育,其中注定伴随着痛苦,如果能挨过痛苦,最终才能享受真正的快乐。学走路是这样的道理,学其他技能和本领亦如此,在受任何类型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当你取得了阶段性的小成果,掌握了阶段性的小技能时,才可能会产生成就感带来的喜悦和快乐。这,才是受教育过程中真正的、恒久的快乐。


“快乐教育”是否可取?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快乐教育”?(一)

其次,要正确认识教育的意义和最终目的,才能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正确的快乐教育。我们为什么需要接受各种各样的教育?我想每个人都能给出一个答案,“为了将来找工作”、“为了提高个人能力”、“为了学点本事养家糊口”等等。从今天这篇文章的写作角度,我想说,受教育是为了学习前人的社会生产实践的经验、技能,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掌握更多的社会生产技能,或者使原有的社会生产技能到达更高的水平,从而使我们的生存能力更强。那么自然,在学习更多的社会生产技能、提高社会生产技能水平的这条路上,从来都不可能是持续快乐的、喜悦的,更多的可能是枯燥的、痛苦的。这点一定是毋庸置疑的。借用那条哲学原理——“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最终才能产生质的飞跃”,那么这条哲学原理放到教育这里便可以理解为,量的积累一定是多半伴随着痛苦,而最终质的飞跃才能使人真正感到快乐。所以,由此看来,真正的快乐教育,其中是可以包含有快乐的,但不可能有连续不断的快乐。


“快乐教育”是否可取?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快乐教育”?(一)

综上所述,可以明确指出的是,教育因社会而生,符合人类社会属性的教育理念才是正确的教育理念。快乐教育不完全等同于享乐教育,对于我们每个生活在社会这个庞大体系中的人,永远不要将人自然属性中的自私、懒惰、贪婪带来的短暂快乐,视同于符合社会属性的教育快乐。

好了,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于“快乐教育”这个词应该有了一定新的认识,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正确利用“快乐教育”理念去教育孩子呢?欢迎留言、转发和关注,下期文章我们接着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间断性   正确   快乐   阶段性   这个词   成就感   属性   喜悦   痛苦   技能   能力   孩子   社会   更多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