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城市初三学生,面对高手云集的重点班,该如何应对

摘要:二线城市的初三学生,在高手如云的重点班里,压力很大,内心崩溃,该如何正确调整心态,听魏老师给你支招。


前几天,有一位二线城市的初三小伙伴私信我,跟我讲了这么一件事:

他今年刚上初三,明年中考。初三前的分班考试靠自己的实力考进了年级里的重点班,现在的重点班里大家竞争很激烈,争的你死我活,朋友也没怎么交,毕竟是新分的班。

之前初一、初二没分班时经常考高分,但来了重点班以后,好同学都聚到了一起,感觉压力很大,心态不是很好,短板数学科目越来越明显。原来的几个好朋友也都在平行班,现在有一种很孤独的感觉。以现阶段的成绩水平,自我预测感觉去一个次重点是很稳,但是去市重点还需要再努力冲一冲。

现在的感觉是内心很崩溃,甚至有时候想想是不是不该考进重点班,以后高中假如去了省重点会不会也像现在这样遭遇这种压力和挫折,朋友可能也交不到几个。到底该怎么办?不知道该朝哪个方向前行。

今天在这儿,就你的具体情况,我说一些我个人的看法和建议,希望下次你可以看到这篇内容。

二线城市初三学生,面对高手云集的重点班,该如何应对

首先,来分析一下你个人的现状。

从你的描述里基本能够得知,你在重点班里是不轻松的,是略显吃力的。也就是说,你在平行班里可能算是“鸡头”,可来了重点班里顶多算是“凤尾”。大致也能够推测得出,你在重点班里的排名最多是中等,甚至可能是中下等,不然你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压力。

学校进行分班,你可以理解为这是分层教学的一种体现方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尽量减少同一班级内的能力水平差距,让老师做一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设计,从而让一些感觉“吃不饱”的优秀同学能学到自己需要的那部分知识,而不是仅仅只听一些早已烂熟于心的基础内容。

或许是老师讲课进度较快、起点较高,也或许是你附近能看到的几个同学都太优秀了,使你感到不少压力。但不管是哪种原因,有压力都是正常的,这是人之常情。如果能够正确理解和面对压力,压力转变为不俗的动力,促使你走得更高、更远,很多时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二线城市初三学生,面对高手云集的重点班,该如何应对

根据你的描述,概括起来,你担心和纠结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条:

1、进了重点班以后,感到压力很大,有些信心不足,尤其是自己的弱势学科;

2、自己的好朋友都在平行班,重点班学习节奏快,氛围紧张,没有交朋友的时间,感到很孤独;

3、如果以后去了市重点高中,会不会也会有类似于现在的感觉?所以我给自己的目标定位,到底应该是市重点高中?还是次重点?

二线城市初三学生,面对高手云集的重点班,该如何应对

其次,来说说在高手云集的环境中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很显然,重点班,那就是汇集了全年级所有高手的地方,这个应该没什么可质疑的。但具体到这几十个人的班级内部,能力水平仍然是高低各异的,这也是很正常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家的现有能力差距,这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形成的事,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释得清楚的。

如果非要让我简单概括一下的话,那么,你眼前这位同学的优秀,与之前13年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有关系,假如你们今年14岁的话。总之,你必须要明白一个道理,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也没有突然发生的优秀。所有的成功与优秀的背后,都有着长期的积累和沉淀。

也就是说,你所看到别人的优秀,这都是之前的努力带来的当前结果,只不过你没有看到以前发生的事情而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想必这句话你很早以前就听说过。所有现在的优秀成果,都与很久以前的付出有着莫大的关联,这一点,绝对不用怀疑。

因此,别人当前比自己优秀,无需羡慕和嫉妒,因为这是别人之前比自己付出更多的结果;同时,自己当前不如别人,也无需焦虑和不安,因为人生很长,从现在开始努力,日后仍然有很多机会超越那些眼下比你优秀的人,真的不必急于一时。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个人能力发展方面,我们每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一份节奏,这是没有办法和周围其他人进行简单对比的。即使有成绩、排名这些东西,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督促我们继续前进,或者帮助我们找到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对此我们要正确理解。并且还要知道,一时的优秀不代表永远的优秀,只要你想,永远都有超越别人的机会。

柯达、诺基亚的故事你应该都听说过吧?如此大的跨国企业都尚且不能稳坐优秀的宝座,更何况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或者你周围那些暂时比较优秀的同学。

所以,把那些比你更优秀的同学,看做是自己的“领跑人”,给自己提供持续的前进动力,才是正解。至于未来的结果嘛,不要太过于在意,只要自己尽全力了就好,你付出了多少,到什么时候,会给你多少回报,该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这些都是水到渠成的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并不是迷信,说的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二线城市初三学生,面对高手云集的重点班,该如何应对

再次,来说说友情和学习之间的矛盾这个事。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学习这件事,无论是学习体制内教材上的学科内容,还是学习什么其他技能,这都是自己一个人的事,与友情完全无关,没错,与友情真的没啥关系。

如果你看过我之前的作品,就会知道,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是一种个体内化的过程,也就是个体通过分析、思考、整理,增加了认知结构的过程。外界的文字、声音、图像等各种媒介所起的仅仅只是一个外在的启发和引导作用,至于最终个体是否学到了东西,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自己是否有分析、思考、整理,形成了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也就是说,即使你有一个好朋友给你讲了一道题,你听完之后感觉有所收获,觉得是好朋友帮助你学到了东西。但事实的真相却是,你必须有想学习这道题的欲望在先,听完讲解自己再消化、思考在后,朋友讲的这道题才对你起了作用,是不是这么回事?

所以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整个过程中,始终都是自己的因素占主导地位,自己的因素既启动了整个事件的发生,也维持了事件的进展和顺利结束。道理很简单,因为你如果不想知道这道题怎么做,你朋友上赶着过来讲,你也不会听,即使有人拿一把刀逼着你听,你听了也不会进脑子,是这样吗?

二线城市初三学生,面对高手云集的重点班,该如何应对

所以,我想告诉你的事,既然是没什么关系的两件事,那就尽量把他们分开来看待,说的通俗一点,学习归学习,友情归友情。说的再具体一点,进重点班这件事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学习,无论是更优秀的同学给你提供前进的动力,还是更优秀的老师给你提供优质的教学内容,都是为了辅助你学到更多的东西。注意,我这里用的词是“辅助”,没错,正如我刚才所说,学习是一种个体内化的过程,这件事只有靠你自己能够完成,别人只能启发、引导,起一个辅助作用,谁也替不了你。

所以显而易见,只要是认真去学的话,那就注定是孤独的,因为这本来就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这本身就在情理之中,这与你在平行班还是重点班完全无关。

如果你真的看重一份友情,而对方也在乎这段友情,即使你在重点班,他在平行班,也不会影响到你们之间这份真挚的友情。友情是否牢固,在于这份友情在你们各自内心的分量,与你们每天见几次面、说几句话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你在小学时有处得要好的朋友,就不难理解我这个观点了。你会发现,小学的好朋友即使没和你进入同一所初中,你们仍然会在节假日有空的时候想约出来大家聊一聊、见一见,可能一个学期只能见一两次,但你们之间的友谊依然牢固。甚至这份真挚的友谊会持续到你成年工作之后,就算你们日后不在同一座城市,隔一段时间也要在社交软件上聊几句问候一下,一旦有机会见面,还是想见面叙叙旧。

总之,学习本身就是自己的事情,要想成为优秀的人,就注定要忍受孤独,世上所有优秀的人无一例外。另外,人各有所长,你的朋友学习成绩可能暂时不如你,但不代表他永远不如你,或者不代表他其他方面都不如你。如果你们双方确实都认同彼此,那么就没有什么外在的原因能破坏你们的友情。

二线城市初三学生,面对高手云集的重点班,该如何应对

最后,还想说说稍远一些的事。

你现在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自然会产生一些焦虑的情绪,这其实也是好事,说明你还是一个积极上进的好孩子。但同时你又会纠结和迷茫,不知道未来的方向在哪里,这也是正常的,毕竟你还小,生活阅历有限,用“一叶障目”这个成语来形容你的现状其实最合适不过了。

虽然你只是一个14岁左右的未成年人,但成长在这个时代,今时已不同往日,有些看似遥远的话我还是想跟你说说的。

《论语》里有句话叫做“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想你应该听说过。眼下的迷茫和困惑,往往就是因为目光短浅、没有着眼于长远导致的。如果你愿意把眼光放得更长远,那么眼前的很多纠结自然就会解开。

你至少要早早地明白以下三点,越早明白越好:

第一,考试考高分、考重点学校,这都不是最终目的,这些统统都是中间过程,最终目的只有一个——更好地胜任未来工作,更好地在社会中生活,看似说的有点远,但终极目标一定要提前明确。

第二,人一生中的大部分知识和技能其实都不是来自于体制内学校,而是来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第三,未来的社会需要每个人都必须终身学习,并且要懂得自学,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仅仅靠学校教材上的那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关于以上这些观点,我在8月6日~8月27日的那8期连载内容中都有过详细的讲解,你有空可以回看一下那几期作品。

二线城市初三学生,面对高手云集的重点班,该如何应对

我们开启一段长途行程时,需要事先知道行程的终点和目的地;行走时,想要走得更直的话,也需要往更远的地方看,而不是只低头看脚下。

同样,人生之路也是如此,你越能看到更远处的目标,你眼前的路该怎么走,就会越清晰明了。所以,我最终的建议就是:从长期来看,只要永远保持一种持续学习的习惯、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一种心如止水的心态就好,至于别人比自己优秀多少、自己什么时候能追上别人、最后能上哪个高中或大学这些事,完全不必过分在意。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还有其他疑问,欢迎留言或私信。你的收藏、点赞、转发和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我是魏老师,咱们下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重点   目的   好朋友   班里   个体   孤独   作用   压力   友情   同学   感觉   优秀   老师   高手   朋友   内容   城市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