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才是考验的开始

我们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会做很多的反思和归因。尤其是自己发展的不怎么好的时候。会想,我为什么发展的不好?是不是那时候听了父母的话会比现在好?我那时候好好上学是不是会比现在好?我当时选择什么什么行业会不会比现在好?当时做了什么错误的选择导致发展的不好。


我当时犯了这样的错误了,我不能再让我的孩子犯同样的错误,错过同样的机会。

这些都是浅层次的反思。

逆境才是考验的开始


再深入一步思考的话呢,你本来是一个好孩子,你为什么不爱学习?你为什么就是不听你爸妈的话?这才是核心。



由于大量父母的反思能力,只能够停留在浅层次反思的表面上。你的教育方式是你爸妈的加强版。就会对自己的孩子更加的严格,使用更大的手段,花更多的钱和精力。孩子就会更加反抗。




好多家长说我们要给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孩子制造大量的挫折,让孩子体会挫折。甚至用语言用的方式让孩子觉得好困难,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家长给孩子说的有多么多么难,无形之中给孩子增加很多压力,最后孩子放弃。这个不叫做挫折教育。


真正的挫折教育是教孩子如何去面对和解决挫折,而不是用挫折来教育孩子,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我们应该好好学一学怎么样帮助孩子培养逆伤,怎么样帮助孩子培养耐挫能力,遇到压力能够扛得住,能够越挫越勇。

逆境才是考验的开始


有一个心理学案例。有一个人戒酒总是失败,他就跑去找心理医生。他说我总是戒不了酒,每次都失败了,太糟糕了,这次戒酒又没成功,要不然我放弃吧。这个心理医生没有评判他也没有批评他,心理医生告诉他说。现在你面前有两条路,第一条路就是戒酒失败,放弃,第二条路是戒酒失败,再戒一次,你选哪个?然后这个人站那想了一会儿说,我选第二个,再借一次,这次成功了。


心理医生没有评判他,没有指责他,没有去贬低他的人格,给他带来压力的情况下,只是简单的跟他描述了任何一个人学任何一样东西时候的必要过程。尝试失败再尝试,然后再失败再尝试,慢慢学会了。


如果你要喝一杯水,拿过来喝一口很烫,气死我了,再也不喝了,会有这样的人吗?逆境是我们学习任何一个东西的时候必备的过程。


我们在前行的时候会走到岔路上。第一条岔路叫做习得性无助。有很多人认为我做不到、我不行、我没办法,那个东西对我来讲太难了。这种状况是学来的。从生活的挫折和体验当中学来的,会变得很无助。

逆境才是考验的开始


心理学里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把两只狗关在两个不同的笼子里边,然后给这个笼子通电,通电以后,狗就疼,嗷嗷叫,其中一个狗笼子里边没有开关,每次一通电就要电很长时间。另外一只狗笼子里有一个开关,那个狗只要一碰到开关,电就没了。每天到点心理学家就来通电。他们电的时间长了以后,第二只狗就学会了,只要笼子一通电,一摁开关就没事了。第一只狗慢慢就学会了,只要一来电就哭,嗷嗷叫。过了一个月以后,这两只狗的行为模式都发生了改变,他们长期受到电的刺激,然后把这两只狗放在一个地上铺的电网上,这次没有笼子,只铺一个电网,然后再牵来一只新狗,把这只新狗跟这两只狗放在一起。通电以后,新狗被电了立刻跑了,剩下两只狗呢,第二只狗没有找到开关一会也跑了,它认为电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不舒服了,我是可以逃开的,

第三只狗,看到周围没有笼子也不走,通电后在那嗷嗷叫。为什么?因为他已经被持续训练出有电我就没法逃避,这种感觉就叫做习得性无助。



还有人做过一个类似的实验,在一个鱼缸里,鱼缸中间立了一个玻璃板,一边养着一只小型的鲨鱼,另一半放了一些小鱼,鲨鱼肯定要过来吃这些小鱼,鲨鱼每次冲过来撞在玻璃板上,头晕眼花,第二次又来撞,还是没撞在玻璃上,连着撞了几次之后鲨鱼就不往这边游了。过一段时间后,悄悄的把玻璃板撤掉,但是鲨鱼还是不会往玻璃板这边来,它知道那边会撞到头过不去,就算那边没有玻璃板了,他也不会再尝试这件事情,这也叫做习得性无助。



在生活中这种习得性无助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说,女孩子一般数学学不好,他认为自己没这个天分,学不好。有这种想法后就不会再努力学了。其实一个孩子学不好数学一定是哪个点没学会,压根不是天分的事,一个老师要照顾一个班那么多学生,不可能说看到哪个学生成绩下降了特意给他补课,照顾到他,而所有的知识点都是贯通的,相互联系的,前面的没学好后面的自然就跟不上了。这也是习得性无助。




还有一种现象是打鸡血,路边有很多公司,每天早上喊口号,大喊大叫,这种会导致很严重的误导现象。他会认为我每天这么辛苦,付出这么多的努力得不到回报,会立刻反弹到另一边。打鸡血刚开始的几天还行,大家都很有激情,过一两个星期他看不到回报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被骗了,就会泄气。



逆境才是考验的开始

他需要的是内心的能量,他需要的是树根,而不是直接给它插上树叶,直接把树叶染绿,拿油漆一画,说这颗树生长的很茂盛,那是骗人的。打鸡血就好像在那个树上插了很多假的枝叶一样,是没有用的。




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

第一,沟通。父母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要学会提问,而非说教。生活当中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的就是一副我永远是对的,我都是为你好这种状态。告诉孩子,你应该怎么样。


当我们总是用这种说教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时候,孩子会没有自信心,就会萎缩,就会往后退。他会觉得好像什么东西都是我爸妈更厉害。当他遇到了挫折,他一定会往后退。


家长在提问的时候,说这件事你打算怎么做,你有什么想法,这件事情咱们来想个什么办法一起解决它,我想听听你的说法。当你用更多开放式提问去提问的时候,能够引导孩子的思考,然后引发他的动手能力,让他跟你一起思考,一起动手解决问题。


无论解决的好还是不好,给予到他是正面的反馈,让他知道今天努力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也有可能真能解决一些问题。让孩子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我们的沟通模式。我们整天告诉孩子该怎么办。他长大以后离开了家,不可能你一直跟在他后边告诉他该怎么办。我们是要启发他去思考怎么办。我们需要让他从小能够学会养成思考的习惯,让他知道遇到了问题我该怎么办 我有什么想法。


第二,倾听。倾听什么呢?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需要静下心来倾听你内心的声音。当你身处逆境,只能感觉到无助,你跟自己说怎么办,会被逆境带着走。


有个动画片叫一休,一休每次遇到情况时都会说等一等,坐下,然后就开始转脑袋,这就是一种刻意的提醒,他就进入到了解决问题的状态中。



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在生活当中遇到逆境的时候,我们不要着急去跟别人争吵,不要着急推卸责任,不用着急去立刻想解决办法。停下来,提醒自己逆境来了,冷静一下,想想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以及怎么解决。



第三,探究。探究自己对结果的担当程度,能不能为自己的结果负责,还是说你心中有很多想法,想把它推卸给别人,推卸给社会。我能够担当的是什么?这个不是自责,不是告诉自己说我怎么又搞弄坏了,我怎么这么糟糕,我怎么总是不对。不要着急自责,没有人责备你。


如果这件事儿现在出了问题,我应该怎么办?我的价值不会因为别人的责备而变得更低,这是一种掌控感。


有一部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想想看,你被扔在了一个大海上,船上还有一个老虎,怎么办?你完全没有掌控感,老虎在掌控一切。他是怎么做的?先是跳到海里躲避老虎。过了一会儿,他开始想,这样不行,得解决这个问题,由老虎来掌控这一切,那还不是等死吗?他一直在想办法重拾掌控感。想想有哪些事我可以做。于是他返回到船上,开始训练那个老虎,他从那个小筏子上跳回到船上的那个过程,就是一个重拾掌控感的过程。


在生活中我们想远离那个老虎,我们不想见这些烦心的事,不想遇到这些困难的状况,但是对不起,已经发生了这么糟糕的事,就在你的家里边,或者在你的身上发生了。这时候你跳到哪去都没用,你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探究一下自己的内心,我害怕什么,我为什么害怕那个老虎,我想想看,我怎么驯服他,我怎么回到那艘船上去。


第四,分析。分析我们所看到的这些证据,然后尽量的客观不放大。在遇到挫折和逆境的时候,我们很难避免会出现灾难化。就是完蛋了,糟糕了,这事没法弄了。在遇到灾难化的时候,大部分人就会选择放弃、抱怨、责怪别人。


这时候我们需要学会分析,现在的状况有多糟糕,到什么程度,还有没有什么办法补救,有没有可能这件事对我们还有帮助。



比如说新冠疫情,在爆发以后,我们去抱怨,甩锅,放弃,这会是一种什么现象。带给我们的是,现在的环境已经恶化,我们要更加知道环境保护对我们来说多重要,我们生产足够多的卫生用品,研制出疫苗,帮助周边的一些国家。让自己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跟着国家一起想办法走出困境,找到希望。


逆境才是考验的开始

希望大家能够学会如何帮助孩子培养逆伤,度过逆境,做一个成功的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逆境   玻璃板   心理医生   笼子   鲨鱼   船上   老虎   挫折   糟糕   着急   无助   不好   父母   过程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