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有个观察者,就有了三千大千世界 l归心读书《丰盛》


正因为有个观察者,就有了三千大千世界 l归心读书《丰盛》

摄影:安一


昨天的读书会,读《丰盛》第23章『把丰盛当做饵』。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表面看来好像真的有的个体性,其实是虚构的。事实是,没有一个东西或一个体(包括你)和整体是分离的。任何区隔或隔离,是不存在的错觉,都是你头脑的作业。


......


透过这个头脑,你绝对跨不过身心,跳不进真实。最多,你只能老老实实把全部注意力摆到相对意识的根源——大我。」


我们的讨论从“小我”、“大我”开始。继而聊到了“参”。分享一个片段给大家。


正因为有个观察者,就有了三千大千世界 l归心读书《丰盛》


敬一:我是这两三个月,对这个“小我”能有一些感受。我一直听到说要放下,那最后是不是要把这种小我的感受也要放下呢?就是给人生做减法,不要特别在意各种身份,不要在意很多东西,那最后是不是也要把小我的这种感觉放掉?还是说不断放掉的这些东西,其实就是小我?


肆意:我觉得其实小我它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样子,就是你要放掉什么,最后变成什么。到最后你跟一体融合的时候,你会有一个管道的感觉,生活的样子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当然也许有些人会有很大变化,更多是你的心境和感受上的一个变化。


这种感觉像是你变成了一个管道,你要表达便表达,但是你不会对它们赋予更多的意义了。就想说什么说什么,该做什么做什么。


因为我们每个人会接收到的念头和灵感是不同的,但是到最后你能感觉到你完全在表达一体,你每天不会有什么特别沉重的感觉,每天也会做很多事情,你会觉得这就是一体的表达,你变成了一个管道,但倒没有说是觉得小我没了,它不是一个样子没了。


Ed:或者说就像大海,海浪一直会拍打在各种岩石上,但是它怎么减,它还是它。


正因为有个观察者,就有了三千大千世界 l归心读书《丰盛》

摄影:安一


敬一:就是刚开头讲的,本来就是一体。


肆意:对,你本来就是一体。但是我们为什么修行呢?一体什么都包含着,那我们回到一体的感觉,就是让身体也好、让身份角色也好,自己完成它自己的表达,完成它来这个世界上要完成的事情。我们只是跟随或者说就是看,但是并不是说你真的跟它分离了。你会回到当下去做你该做的事情。这是我的理解。


Ed:刚才我也突然想到一个画面,就是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多人的各种不快乐和不满足,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其实就会觉得它们都是念头,所以不一定要去管它。


因为你永远存在在这种轻轻松松、没有压力、没有重量、没有束缚的一个状态,你就让它们过了。


敬一:是不是说我们看到的所有外界都是自己的念头。我能看到的是因为我有这些念头,我看不到的就没有。


hanyu:角度可以试着换一下。当我们说我们看到了各种东西的时候,到底是什么在看?当我们说我接收到了一些讯息,是谁在接收?接收这些的是一个单独的人吗?还是什么?「参」就是在干这件事情。


我们说“小我”“大我”只是起了个名字,就像给这个杯子叫“洄蓝杯”,把那盆绿植叫“发财树”一样,这只是起了个名字,但它本质就是发财树吗?也不是。对吧?那它在没起这个名字之前它是什么?


“小我”也只是一个名字,代表一种状态。所以我们说放掉和看穿,要看穿的是这个「我」它不是一个具体的固有的东西,只是一个状态。


“小我”的状态就是区分:有个我有个你,有个里面有个外面......所有的这种区分化的认定和看待的视角,就叫小我。


正因为有个观察者,就有了三千大千世界 l归心读书《丰盛》

摄影:安一


敬一:刚才我想说的是可能我看到的别人的观念其实就是我的观念,他们跟我其实是一块儿的。


涵予:对,你可以这样讲。是因为你有一个看的系统,所以你看到了外面(的样子)。还是那句话,如果你没有眼睛,你不会思考,你没有皮肤的触感,你还能看到外面这些东西吗?


肆意:我们其实都是各种念头的接收器,每个人的接收系统是不同的,就好像这个一体含着无数信息,但是因为每个人的管道不同,可能你一眼望过去看到的是杯子,他一眼望过去看到的是电脑,关注点不一样。


一体信息过来,你抓住了哪一个,你就接收到了什么信息。我们就是信息的接收体。因为我们接收到的信息不同,所以我们成为了不同的人。至于这个“小你”,你没有办法放掉和割掉,你越否定它就越是在强化它。


接受、臣服和参,我觉得就是看到,哦,原来我接收到了这些信息。你看到后就能够慢慢往后撤,视野更扩大了,就是放松自己的心,就能够看到更多东西了。


我们平时可能对于很多东西是看,但是没有看到,都略过了,忽视了。总是专注于某一个点,觉得这是个问题想要去解决它,但是越解决这个问题越严重,越强化越当真。当看到的更广阔了,很多事就不是个事了。


hanyu:嗯,没错。不过我理解「参」是另一个意思。


当我们说我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怎么看待外界,我可以怎样的时候,「参」其实是把这种“我”看“外面”的这种二元的关系打破。


肆意:我理解的参的感觉是往回退,是跟你自己所面临的的问题保持距离。


hanyu:对,没错,这个是刚开始,或者说会带来这样一个效果。


提到「参」,就会问一个很核心的问题——我是谁。问我是谁,倒不是要回答出一个宾语,我是什么人,我是什么状态,而是这个「我」到底是什么(What is I),它是否存在。通过「参」,完完全全把“观察者”给打破。这也是克里希那穆提说的“观察者就是所观之物”,正因为有个观察者,就有了三千大千世界


你说的一步一步往后退是没有错的,但我感觉这是刚开始。再往下,是把主体看客体的这种关系打破,是不再沿着“我能怎样”这样的线路往外延展,而是调转回头,逆着来,回到主体“我”这里,去参它的真实性。就不再会说“我”在干嘛,“我”能干嘛,而是把“我”消散掉。


消散掉并不是说肉眼可见的身体马上融化了,不见了,可能更多是说主体感消失了。你在生活中还是该干嘛干嘛,但不是为这个肉身、为这幅身心谋取什么。你经历的一切都像影子一样,心上没有落任何痕迹。当然我这个也只是理解,也还没有那么纯粹的体验。


Ed:我自己每天在参的时候,我会问,是谁觉得有一个这么真实的世界?是谁觉得身体这么真实?是我啊,那我是谁?可能只有一两秒停留在一个“不知道”的感觉里,而它其实不用知道。就像我们的肉体,你切到最后,它根本不存在。肆意说的往后退是很好的一种感觉。


hanyu:对,我觉得肆意说的很对,我也是有天突然发现古人说的“后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好棒,就是那种海阔任鱼跃的感觉。


只是说「参」它还要更深一些。比如说我往后退,我看到了更多的东西,能容纳更多的东西。那这时候依然可以「参」:是谁觉得后退了一步?是谁认为看到了更多的东西?是我啊。那我是谁?这依然可以去参。


肆意:其实退到最后发现,你也没有退到哪里去,你也没有从哪里来。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就会更专注于做手边的事情,然后发现其实也没有一个“我是谁”,也没有一个从哪里退过来的。


hanyu:对,也没有一个后退者。


肆意:对对,好像时间感就破掉了。就发现这个退的动作也是自己造出来的一场游戏,连这个后退也没有。


正因为有个观察者,就有了三千大千世界 l归心读书《丰盛》

摄影:安一


~end~


作者其它文章


活在业力中,惯性拉著我们走,如何解脱?| 谢谢2020

迪士尼-皮克斯的新作《心灵奇旅》全然投入生命的瞬间才是真幸福

人的使命和天赋怎么发现?如果是注定的,怎么找呢?

从匮乏调频为富足,自然能活出天赋和使命 I 不顺时怎么看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观察者   皮克斯   归心   小我   大我   大千世界   丰盛   管道   主体   念头   样子   事情   状态   东西   感觉   发现   更多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