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心流中,存大平等心,是比较理想的人格状态吗 | 全部生命系列

活在心流中,存大平等心,是比较理想的人格状态吗 | 全部生命系列

85

2021/5/29 周六

问:陈梦怡

答:杨定一博士

问:博士,您上次谈到了意识转变与性格、人格的关系,不管是荣格总结的16种人格类型,还是展现出的阿尔法(支配型)和贝塔(服从型)的性格类型,以及后面跳出这个框架,总结出的西格玛(∑)的人格特质。我也记得您在提到西格玛(∑)的个性特质时,说这样类型的人是活在心流中,不在意社会地位、阶级,而展现出了一种平等心。您为什么要特别点出活在心流中和平等心这两个特质呢?

答:到底什么是真实?我们的现实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延伸到人格的原型和特质,从我的角度来说,个性、性格特质还是一个外在的层面,是意识的下游。

我不断强调,从外在观察和体验到的一切,我们可以随时找回到自己,这才是重点。

像我们之前提到物质的来源,好像一切都是一个波函数(wave function),是从意识海里面延伸出来的一个小波浪,一个小的涟漪。本来什么都没有,突然变成一个局部或具体,用物理学的语言来说是一个凝结、凝缩。

活在心流中,存大平等心,是比较理想的人格状态吗 | 全部生命系列

全部都是连起来的,样样都分不开,样样都可以影响到整体,所以可以延伸出来物理学上说的“远距效应”。这个在爱因斯坦那个年代引起很大的争议,当时他觉得不太可能,但现在物理学已经证实。这也就同时产生对称和超对称的法则,透过量子的作用,全部是连起来的。这是我认为很不可思议的。

还有更不可思议的,是神圣几何。这种涟漪和波浪的形成有一个具体的模式,它符合螺旋的机制,在每一个角落都是如此,它本身符合神圣几何,从宇宙,到一朵花,一个手指头,动物、植物,水、台风,都是这样,都符合一个最基本的数学公式。甚至连股票市场,都是这样。本来我当时还要写一本书谈这个。

活在心流中,存大平等心,是比较理想的人格状态吗 | 全部生命系列

为什么提到这些?作为一个科学家,我很喜欢简化、最简单明了的解释,是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接受和理解的。英文中有一个“奥坎的剃刀定律(Occam's Razor)”,Occam是英国一位神父,这个定律是说最好用容易的解释来让大家明白,而不是复杂的、听不懂的,这是更接近真实的。我过去那几十本书都是采用这个原则。

一般人不了解的是,当时这位神父Occam是用简单明了的这个原则来解释信仰,而不是解释理性、哲学、逻辑的层面。他当时讲的是直接信仰上帝,是一种“不理性”,从他的角度,信仰比理性更优先。他讲的是对的,没有错。心在物质的前面,比物质更根本,是从意识延伸出了物质,从“空”才会有“有”。

我们回到人格、个性的层面,一样的道理。如果说从意识转出一切,我们在三维的世界,有一个因果法则,样样已经成型了,样样已经注定了。所以你是阿尔法(α)还是贝塔(β)性格,这个都不重要,因为它已经成型了。甚至追求把性格改成西格玛的性格,这都不是重点,这些已经是结果、是后果了。很多心理学家花很大的力气,用一些方法,去教别人转成西格玛个性。从我的角度,这些都不是重点。

一切是颠倒的,重点是唯识优先,是意识延伸出物质,这样一来,他随时想回家,想驻定在意识海。他认为这个意识海包括全部的潜能,比其它什么都更感兴趣。不管是粗糙的物质还是微细的体验,不管这个人间有什么吸引力,都不感兴趣了。他对这个意识海自然产生注意,而把注意力轻轻松松交给意识海,这样的话,他的性格自然而然在跟着改。

活在心流中,存大平等心,是比较理想的人格状态吗 | 全部生命系列

我们也只是把这种个性状态暂且称为西格玛,暂且借用这个定义。但这样去做(注:驻定在意识海)的出发点,并不是让自己更具有与别人竞争的优势,成为一个领导人,而是他已经发现:人间任何物质的层面,好像是一个幻觉,跟整体比一点都不成比例,所以就轻轻松松地,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心。所以心流就出来了,是心带着自己做一切。所以,有时候看到一个状况,需要站出来做英雄,那就出来。做完之后自然也就退回到后面,也不需要刻意做什么规划,要让自己怎么样。

同时你也会发现,既然连整个宇宙都离不开最原本的波浪,一个波函数(wave function),整体一切是连起来的,今天从最小到最大的物质,都离不开祂,都离不开一个数学的原则,最多把它称为“一体”,那你说,又有什么有真正的代表性和差异呢?

从最小的粒子,到最大的比如太阳,有什么不同呢?最多就是一个波浪,一个涟漪,它们又有什么根本上的差异呢?一个人如果完全守住这个领悟,他怎么可能不进入平等心?!对他而言,大到一个星球,小到一只蚂蚁,全部是一样的。自然,他取得了(还不是选择,没什么好选的)一种平等心

我认为这两个重点(心流和平等心),尤其是对于华人,有最直接的关系,这时候是最需要参考和需要反省的。

我们华人,样样都要有目的,最讲有用性,做什么都要有个效用。教育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要让后代获得最好的环境、优势、能力......要达到一个我们自己没有达到的状态。但是,我们一直讲的“有没有用”,是对谁而言?它只是基于人间一个很狭窄的层面,讲求要完成一个目标、项目,达成自己的追求和成就,实现一个理想......这样的话,是不可能从心流出来的。我们做的样样都要有一个目的,是从头脑出来的筹划和筹备,所以我会写《丰盛》。当然,不光东方人,西方人也是这样。很少有人会傻里傻气地,交给心,让心带着走。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平等心。我们有多少人是达到了平等心?对上、下,对同事,跟我们有关系的人,以及对我们没关系的人,对乞丐、清洁工,是否都能有平等心?做不到的。尤其是亚洲人,分等级观,我们会认为等级是理所当然的。我认识很多人,一旦身份变了,很快就像换了一个人,连讲话的语气也变了,你会发现原来他过去的表现还是有目的的。

所以我过去常常说,华人最需要有诚恳心。因为我们不诚恳,所以才会做那么多区隔、区别,甚至不懂什么叫平等。我们看到别人有地位,可能会对自己能有帮助,或者具有一种社会地位,我们就会有一种讲话方式。所以平等心是我们华人最需要做一个反省的。

活在心流中,存大平等心,是比较理想的人格状态吗 | 全部生命系列

西方人当然也会,但是不那么明显,比较是心里想什么就讲什么。你的身份不如他,他也不会排斥你。当然我们不需要管西方人,就管好自己就好。所以从心里流出来,心流,还有平等心,这是最值得做参考和反省的。

但你也不需要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上面,这还是反映一个成熟度。如果总是集中于(达到)某种结果、后果,那又忘了重点了。

剩下两个大的工具,两条路,就是臣服和参。这两个是两面一体,当你真正进入臣服,你就在参的轨道。当你真正参下去,你也随时在臣服,臣服到一体。

所以不用担心,什么叫西格玛,什么叫心流(《神圣的你》我有把这个概念打开),什么叫平等心(《定》这本书已经把平等心打开了),这本身就在大定中,它是最自然的结果,不可能不如此。假如不是这样,那你的领悟还不够完整,可能还有一些地方被盖住了,你还要把这些遮盖挪开。

所以讲人格特质,这些都只是一个切入点,希望由此能够进入重点。走到最后,是样样回到心,是心带着你往下走。

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在谈,怎样回到心的状态,回到简化、净化的状态。我们有好多工具,比如netti-netti(不是这个,不是这个),把一切不是排除掉,你才可以稍微点到什么是心,什么是一体。

我已经期待了很久,我想转个弯,转回到包容、接纳一切,包括这个世界,包括你眼前样样的发生不这么做的话,坦白说,我们还是会停留在一个浅显的功夫的层面,比如念咒语、白骨观、「我-在」的练习...,这些其实还是净化和简化的阶段,让你净化净化再净化,简化简化再简化你的头脑,你突然体会到了一切,好像眨了一眼,瞥了一眼。

但是,这时候你可能会认为,你回到人间所看到的、体会到的,跟你之前体会到的那个状态不相关,好像各是各的,好像我不是在这个状态,就是在那个状态,两个不相关。很多人还停留在这个阶段,我看到几乎99.9999%的人都还处于这个阶段,很难过这一关。

等到有一天,你真正可以把你全部眼前看的、经验的都吞掉了,知道它们和你的领悟没有矛盾,你可以包容一切,甚至和人交流、做事、待人接物....完全没有任何矛盾。你可以从每一个角落,从物质、非物质,都可以看到一体、驻定在一体,那才是这一条路的挑战。

就好像我们在往内转,但突然也可以往外回,回到这个人间,回到生活,都没有矛盾。只要这样子,我们才可以完成这个工程。

现代人跟几百几千年前的人已经不一样了。当时,古人可以离开家,去到一个山洞,完全往内走,心把你带进去了,你可能需要闭关、躲进一个山洞,好像才可以把外和内做一个彻底的整合。

现代人不同啊,我们的步调快,样样很方便,物质层面很足够,都能吃得饱穿得暖,其实很接近平等,至少比几百几千年前的社会平等多了。这样一来你要怎么办?你是要离开家吗?是要离开人间吗?不,不需要。

我要用最诚恳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可以透过共修,体会到现在该向外回转,回转到生活中,回到社会中,回到一切中,从静回到动,看意识往哪里跑

活在心流中,存大平等心,是比较理想的人格状态吗 | 全部生命系列

这里已经有一整套相关的瑜伽,相关的练习,来帮助我们进入这个状态,其实这是我真正期待的。

但是坦白讲,假如你前面没有花一点时间去看几十本书,以及做静坐、净化,那有点难。为什么我把静坐和净化做个区别?之前我不断提醒,静坐还是守住一个客体,比如关注呼吸、观想什么。但是净化更多是轻轻松松是把注意交回主体,交给自己。这样,才开始往下走修行路了。

所以假如你不花一点时间把这个稍微弄清楚,甚至让它沉淀到你的脑海,让你得到真正的作用,对你产生帮助,让你的注意随时对它感兴趣;假如你没有这个经过,你说我怎么敢说让你回转到人间的生活,回转到动,来使用?这根本谈不下去,很遥远嘛。

所以我还是劝大家花一点时间好好投入在上面,把几十天的共修也再好好复习一次,做好准备。这一点我想很诚恳地讲出来,和大家做个互动。

如果你这一生想要搞一个段落,下一个决心,从理性上升到信仰,从逻辑回转到心,你愿意下一个功夫,我只能为你高兴。

你会发现过去带来的矛盾越来越少,越来越轻,你本来走不出来的路,感觉很痛苦很伤心,作为一个受害者过去受过很多伤,很绝望,心很痛,随时萎缩,泪流不完......你可能慢慢发现,既然我们和一体、和神、佛、主从来没有分开过,从最小到最大,从意识到物质,都离不开共同的原则、共同的体,那么,好像我们眼前的问题,心中的窝囊,是不是有点不成比例,它并没有那么严重和重大?那我们随时绝望、走不出来,是不是可以得到一些安稳?知道我们其实和任何体、任何聪明、任何心,从来没有分手过。

活在心流中,存大平等心,是比较理想的人格状态吗 | 全部生命系列

而这些话,绝对不是理论,那么,我是不是可以不用计较那么多,我可以随时把自己交出来,交给整体,让整体带着自己走下去。

我也不需要不断声明自己的痛心,或者有什么长处、短处,自己的经历、经过,那些都过去了。我也不用把过去的发生捡回来,我也不需要再守住自己的个性。不管是自大还是自卑,不管是任何个性,这些都不再重要,也都过去了。

现在知道,我要走下去的路,其实这条路早已经完成了。你最多只需要臣服到它,臣服到一个完整、完美的整体,表面上再怎么困难,有什么阻碍和负担,门槛,只要你想起来,随时都可以回到整体。而整体才是真正的家。你这一生在人间感受到的、遇到的、经历的一切,都是暂时的,没有一样是靠得住的,只有整体的靠得住的。

而最不可思议的是,你就是祂,你就是整体,整体就是你。你到天底下哪一个角落,其实你还是离不开这个整体。这样一来,什么叫做平等心?什么是心流?你每一个行为都是从心里流出来的,都来发自于诚恳心。而这些都已经是多余的了。因为你老早都度过去了,你现在可以轻轻松松地驻定在真正的自己。

这才是真正的自由,是你过去的每一生都想找到的。现在,你现在终于找到了,你可能还会想回到过去这个人间带给你的一条狭窄的路吗?还是说,你想利用好这一生,拿出勇气、能量和时间,完全驻定于祂,享受着祂?

这个选择就在你手中,就看你是不是能完全信得过。区别就在这里。

以上文字来自杨定一博士问答音频的听打速记

文字转录:Now 归心之旅

活在心流中,存大平等心,是比较理想的人格状态吗 | 全部生命系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阿尔法   人格   平等   状态   目的   波浪   诚恳   特质   层面   物质   性格   意识   人间   理想   重点   生命   个性   系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