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学生不对?这不过是人们的“过度反应”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社会上对教师的看法在最近几年变得越来越极端。

去年,学校老师体罚孩子的事情就上了热搜。

家长说孩子因为在学校犯了点小错误,老师就让患有哮喘病的女儿去操场跑圈,不跑完十圈不让下场,孩子就是因为这个惩罚而当场吐血。

当时这个新闻一出来,立刻就上了各个软件的热搜,其中的内容无一不是在抨击老师的。

老师也因为舆论被学校开除了。

可后来事情反转了,孩子根本没有哮喘,甚至连吐血的事情都是假的。

之前为这个孩子打抱不平的一些网友和家长们也都被狠狠的打了一次脸。

惩罚学生不对?这不过是人们的“过度反应”

在过去,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对待老师都有一种天然的尊敬和信任。

孩子在学校被罚站家长肯定认为是孩子淘气了;孩子身上有伤痕那在家长眼中肯定是孩子又出去淘气弄得。

有些家长甚至在开学时候就明确的告诉老师,只要学习成绩好,孩子随便揍。

家长没有任何的护犊子,老师教学时也没有任何压力。

如果老师是个有真材实料的好老师,那么孩子的成绩普遍都会很好,根本用不着家长担心。

惩罚学生不对?这不过是人们的“过度反应”

而最近,有些家长对待老师就像对待洪水猛兽,平常的说话做事都充满着对老师的不信任。

孩子身上有一点淤青,就要到学校查监控;孩子在家哭,说不想上学,家长就要来学校闹,非要说是老师虐待孩子了。

一开始,我看到这种新闻时就觉得这些家长真是不识好歹,老师每天起早贪黑不是为了你家孩子吗?这些家长怎么能做这么伤老师心的事情呢?

可后来仔细想一下,这么多家长都用同样的方式“碰瓷”老师和学校,其中的原因又何止在家长一人。

其实这种家长只是那极端的一部分,剩下的一些家长尽管没有做出这么恶劣的事情,但却也在心里时常犯着嘀咕。

从过去到现在的这一段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让家长和学校之间产生了这么大的隔阂呢?

惩罚学生不对?这不过是人们的“过度反应”

教师的形象“被颠覆”

差不多在十年前,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环境和现在根本不同,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和现在天差地别。

那时候的体罚根本不叫体罚,而是美其名曰“管教”。

小学时候的我可是没少挨老师的揍,本来就被老师安排在“左右护法”的位置,再加上我习惯性的把学校当成发展人际关系的主要地点,老师那尺子都快认识我了。

不仅是我,班上又有哪个学生没被老师的尺子打过那么一两下。

学习好的学生挨打多半是因为考试又因为做题马虎有退步,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更不用说,今天贪玩没写作业,明天考试考了最后一名,挨打是家常便饭。

惩罚学生不对?这不过是人们的“过度反应”

但是不管好学生还是坏学生,大家都不会因为挨打而生气。

就算一开始有那么点赌气,但是后来绝对都会把老师揍学生的行为归为“为自己好”,内心反而会为自己之前的生气而感到后悔。

说白了,不管是当时的学生还是家长,都觉得老师的“揍学生”行为很正常,没有老师的严格,学生怎么会优秀呢?

这种模式下, 家校双方抱着同一个目标——学生的学习成绩,劲使到了一处,就算过程有点直接,结果也还算让大家都很满意。

惩罚学生不对?这不过是人们的“过度反应”

不过林子大了总有那么一两个坏鸟,老师虐待学生的新闻被频频爆出。

这种老师和前边所说的老师根本不是一个类型,前文所说的老师全心为学生服务,偶尔的打骂也都是“恨铁不成钢”。

而这种老师就是因为自身的素质原因,拿对学生严格要求当挡箭牌,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而对学生施以虐待。

也正是因为这种人的出现,家庭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了危机。

惩罚学生不对?这不过是人们的“过度反应”

都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在教育圈也是如此。

当一部分没有师德的老师举着为学生好的小旗对学生施以暴力的时候,就注定要被大家揪出来。

没有任何理由的体罚和对错误的惩罚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学生本人当然能够分辨。

也就是因为这种老鼠屎,教师的风评开始变得越来越差,社会上的舆论反应也因此变得过激。

不少人开始对教师的待遇工资过高提出反对,“天天不好好教书,打孩子就能挣钱,这钱也太好挣了吧”,言语中都是对教师的嘲讽。

惩罚学生不对?这不过是人们的“过度反应”

过去,教师在人们的眼中都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园丁形象,为学生的未来奉献自己青春。

如此正面的形象在人们眼中可以说是光芒万丈。

可是虐待儿童的消息一经传出,教师的形象被这类新闻所颠覆,人们眼中的滤镜彻底消失了。

有如此巨大的形象反差作为基础,才导致社会舆论的反应往更加“变态”的方向发展。

惩罚学生不对?这不过是人们的“过度反应”

学生才是最后“输”家

现在社会中,随着越来越多的“体罚”事件的发生,家长看老师时也是摘掉了过去的“奉献滤镜”,戴上了“虐待”的眼镜。

与此同时对孩子的“保护”也过度了起来。

家长不再像原来一样无条件信任教师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育环境之下,老师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惩罚学生不对?这不过是人们的“过度反应”

也就是在社会舆论和家长方面的压力之下,真心为孩子好的老师也变得凤毛麟角。

社会上面对教师虐童的事件的过度重视,导致有一点惩罚学生的苗头就要开始抨击老师。

仿佛不抨击的人就成了和“坏老师”一伙的坏人。

而老师们更是被这种情况搞得草木皆兵,别说打骂学生了,就连提个意见都会被被家长过度解读。

过度解读的后果无非就是老师成为家长、社会上众矢之的。

这种情况就相当于让老师在学生的未来和自己的前程之间“二选一”,这种选择题对老师来说哪有公平可言。

这种情况下,哪个老师还敢管学生?

惩罚学生不对?这不过是人们的“过度反应”

与老师“如履薄冰”的情况不同,学生的情况就显得十分“悠哉”。

有家长当后盾,老师根本不敢在学校打骂孩子。

孩子也看准老师根本不敢管自己,拿着鸡毛当令箭,在学校光明正大的玩都不会被人说。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威信成了绣花枕头,没人用心管教学生,学生也不会听从老师,学习成绩自然随之下滑。

惩罚学生不对?这不过是人们的“过度反应”

本来是为了防止一些老师的“虐童”行为才大张旗鼓的“提醒”老师,但最后学生倒是没受到伤害,成绩却下降了。

说白了,这些看似“正义”的操作之下,最后的结果却不是我们所想的,最后需要买单的,除了被误解的一部分老师,还有学生自己。

惩罚学生不对?这不过是人们的“过度反应”

消灭信任危机

体罚在如今这个倡导素质教育的环境来说确实是错误的,而当今社会利用舆论来发扬“反对体罚”的精神确实也是正确的。

可是作为社会的一份子,看清楚其中的本质才最为重要。

体罚确实不对,但要分清楚体罚与惩罚的区别,现在的社会舆论为了不让孩子受到伤害而把老师好好管教学生的方式一并没收了。

惩罚学生不对?这不过是人们的“过度反应”

作为家长,对老师应多一些信任很重要。

对于老师来说,惩罚机制就是让学生认真听课的资本,在学校的威信是管教好学生的前提。

而家长现在对孩子的“保护”让老师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威信,放弃管教孩子。

家长不如选择放松下神经,将惩罚的权利还给老师。

世上百万教师队伍中,坏心眼的老师确实有,但屈指可数,更多的老师还是抱着为孩子好的想法。

惩罚学生不对?这不过是人们的“过度反应”

作为老师,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教师从古至今都是让很多人敬仰的职业,但是到了最近“虐童”“体罚”的消息不绝于耳,人们看待老师的眼光多了一份审视。

对犯错误学生的惩罚我认为是必要的,但是老师不能抱着发泄的目的去惩罚。

惩罚措施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改正错误,所以犯的错误和惩罚措施要在一个维度上。

简单来说就是二者要产生联系。

惩罚学生不对?这不过是人们的“过度反应”

例如学生将垃圾扔在地上,老师的惩罚措施却是跑圈,这样做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错误。

但如果将惩罚措施改成打扫卫生一周,这样学生在被惩罚时就能了解到打扫卫生的辛苦,等他建立起一个不能乱扔垃圾的长效机制时,这个惩罚才算到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滤镜   学生   威信   社会上   这不   眼中   确实   家长   事情   措施   错误   形象   老师   教师   孩子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