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你挨过打吗?成年人的崩溃,也许源自小时候一次挨打

你小时候被父母打过吗?

挨打的痛是否还留在心里?

小时候挨的打,对成年之后的我们有着怎样的影响?

挨打的背后,又有怎样的真相?

如何从心里真正解开这个结?

一起来看今天的案例,或许你能从中找到答案。


01一下子崩溃了


咨询师:王鸿莉,“静心启慧”课程咨询部身心健康管理师,下文以A指代

来访者:王姐(化名,已征得本人同意发布),下文以B指代

咨询时间:2021年8月18日

王姐最近一直陷在一种崩溃的痛苦里。

咨询师耐心地引导她,去感觉这种痛苦,看是由哪一个具体的事情引发的。

她闭上眼睛,说起前段时间,和先生有过一次争吵,先生说她“学了这么多年,还是这个怂样”,当时,她整个人一下子就崩溃了“我先生一下就把我怼在那里,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后来我始终都有一个感觉,就是死了算了。其实,通常,我一难受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然后折磨自己,饭也吃不下,觉也不睡,整个人耷拉下来。”

心理咨询|你挨过打吗?成年人的崩溃,也许源自小时候一次挨打

熟悉“身心健康调养学”的朋友们清楚,我们的理念一直是从根源处解决问题。我们一般认为,人的某种强烈的、反复出现的、影响很大的情绪,往往只是被当下的事情刺激出来了,它的根源可能在很久以前,也许来自小时候。所以,我们往往是追根溯源,从源头处解开“情结”,然后,当下的这种感受和情绪也就随之而转化了。

所以,咨询师清晰了她的感受之后,引导她回溯过去,看以前什么时候有过这种感觉,一直追溯到第一次出现这种感受的时刻。

带着这种感觉,她回到了五年级的那个夏天。

她说,天很热,放暑假了。晚饭之后,我把一摞碗打碎了,我妈就拿棍子打我,最后,把我打跪在地上。我就感觉,你打死我算了。

找到了这种“崩溃、死了算了”的感受根源,咨询师一点点抽丝剥茧,引导她看清挨打这件事情的真相,然后带领她将这种崩溃的感受转化。


02挨打的事实真相

A:回来看看,刚刚发生什么事了,怎么就把碗给摔了呢?

B:因为夏天,都在外面吃饭。一家人吃完饭了,我就端着碗去刷碗,我用脚把门帘子掀起来,然后屁股撅着,把帘子给打开,走过去的那一瞬间,就撞墙上了,我手上一摞碗,大概七八个,一下子全都碎了,我妈就过来了,疯了一样。

心理咨询|你挨过打吗?成年人的崩溃,也许源自小时候一次挨打

A:碰到墙把碗给打了,是吧?怎么碰了一下就打了?你当时想什么,慢慢地回到那个场景去感觉一下。

B:我心里不是很乐意刷碗。每天吃完饭,都是我刷,我不开心的,我妈就说我,刷个碗你耷拉个脸。

随着她的描述,事情一点点清晰了,她在家里是老大,下面有弟弟妹妹。每天吃完饭,妈妈让她刷碗,她就很不开心,拉着脸。心里带着情绪,当时脚一抬,身子一歪,碗就摔了。

在那个场景里,她跪在门口,被妈妈骂着、打着,却怎么也肯不认错,“感觉妈妈就是非要把我打服了,我就觉得死了算了”,她边说,边嚎啕大哭。咨询师引导她把当时想说而没说出口的话表达出来,先让情绪流动、宣泄出来。

随后,咨询师引导她把整个事情的事实看清楚,把障碍点一个一个击破。

第一,妈妈的“气”是怎么来的?

A:我们整体来看一下这个事。首先你带着气去做的这个事,对吧?你说妈妈看得出来么,妈妈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了,对吧?

B:看得出来。

A:她也知道你带着气,这咣一下,来表达你的不满,对吗?

B:对。拉着个脸。

A:当我们拉着脸表达不满的时候,妈妈也感受到了,其实妈妈已经有气了,对吧?看到你咣一下子都摔了的时候,是不是那个火就上来了?

心理咨询|你挨过打吗?成年人的崩溃,也许源自小时候一次挨打

B:对,我妈噌一下,火就上来了。

A:妈妈刚开始,是想使劲打你吗?

B:刚开始没有。

A:她为什么越打越来气?

B:因为我不承认我错了。我也不想承认,我不情愿干活。

A:做出那个样子来,但不能承认,你看你在这其中得了什么好处,为什么不能承认?你去感觉一下。

B:我一直是这样,不高兴的时候我也做。好像在讨好我父母,我明明不高兴,但是我还会去做,天天板着脸

慢慢地,她看到,是自己不想做,但又不说,通过板着脸、摔了碗表达不满,妈妈也看出来了,所以妈妈发火了。

第二,妈妈为什么让她刷碗?

A:妈妈为什么让你干活?

B:我大了。

A:在一个家庭当中,你这岁数能干了,妈妈才教你,才让你干。妈妈让你做的是在你能力范围之内的,还是你能力范围之外?

B:能力范围之内的。

A:没有过分要求你吧,就说那天的饭是谁煮的?

B:好像是我妈,夏天太热了,我妈说,你去歇会儿,我来烧,太热了。

心理咨询|你挨过打吗?成年人的崩溃,也许源自小时候一次挨打

A:她为什么让你歇会,她来烧?

B:太热了,农村烧火更热。

A:你刷个碗,她能把你打得棍子都折了,怎么做饭不让你做?她算是疼你,还是不疼你呢?

B:她也疼我。

A:她疼你,为什么还要打你?她到底是疼你,还是不疼你?

B:反正就觉得,打我就是不疼我。别的我就看不到了,我就记得我妈打我。

A:疼你看不见,只看她不好的,对吧?

B:所以我就恨死了。

A:刷碗是既不太累,也不太热的活,对吧?

B:嗯,轻松一些。

这里,咨询师带她从更大的视角看到,妈妈只让她做了能力范围内的事,而且,也是疼她的,而她没看到这一面,只看到了妈妈的不好。

第三,妈妈为什么让她干活?

B:我就是总感觉,凭什么打我,为什么、凭什么打我?

A:凭什么哈,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五年级也不小了,对吧?有的时候,父母让我们干点活,一个是减轻点家里的负担,再有就是我们在干活当中得到了什么

B:得到了锻炼,在做事情上面得到一个锻炼。

A:你看我们传统文化当中,为什么从7、8岁开始,黎明即起,洒扫应对,为什么学这些?

心理咨询|你挨过打吗?成年人的崩溃,也许源自小时候一次挨打

B:就是长大了,要学会做事,不单是做家里的事情,还要学会做外面的事情。

A:这对一个人的人生,是好还是不好?如果父母什么都不让你做,是好还是不好?

B:那个不好。

A:怎么就不好呢?不用干活,不用挨打啊?

B:那不废物了。小时候不干活,长大不会做事情了。有的人小时候不会做事,长大结了婚也不会做。

A:你说为什么小的时候,父母会让我们做点事情?当然了,一个方面能减轻一些父母的负担,他们这一天也挺累的。不过,你不做,他们就真的活不下去了吗?为什么要你做?

B:让我学做事,学本领。

A: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但是做事,还学做人,对吧?

B:嗯,为什么我始终就觉得我妈打我。

A:我们再来看看妈妈打这件事,如果妈妈任由你下去,你到社会上会怎么样?

B:可能就会吃亏,太任性就没法做事了。但是,我怎么感觉,怎么我都做不好?

A:是做不好,还是不想做?赌气的时候能做得好么?

B:是我赌气不想做,所以老是做不好,做不好就挨骂。如果不赌气,踏踏实实我就能做好。

这里,她明白,妈妈让她学做事,对她将来在社会上立足是有好处的,妈妈是从长远为孩子考虑。

第四,妈妈打得很厉害吗?

A:我们再看看,妈妈开始也没有狠打,对吧?

B:刚开始也没有,后来是我不低头,就不承认错误

A:我们也都知道,当不认错的时候,她越打越生气,今天非得给你打过来。

B:对,非得打服了。

A:非要打服了,越打火越大,对吧?

B:越打,火越大,最后我都没服!最后好像是我妈打累了,我就感觉我也没服。

A:最后她打得什么样?

B:打红了,棍子都打断了。

A:哦 ,她拿什么棍子?

B:那种小棍,外面风吹日晒的小棍,一打就折了。

A:她在选择东西的时候,她有选择的,不会拿个很大的棍子来打孩子,对吧?她把握那个度了,她不是要把你打死才行,对吧?

B:嗯,不是的。

A:就像我们在骂人和做事的时候,嘴上可能骂得非常狠,但是在手下去的时候,是不是把握着那个度了?

B:没有往死里打,嘴上是狠的

A:对,你说她为什么这样做?

B:她急了。

A:孩子在那儿,我就这样,我就这样!那个火一拱起来,她也是人。

B:唉呀妈呀,我能感觉到我身上那股劲啊

这里,她看清楚,是因为自己的不认错,把妈妈的火拱起来了,而且,妈妈打的时候手上是有数的。

第五,干活真的那么辛苦吗?

B:凭什么让我干呀?

A:从此之后不再让你干了,可以吗?你什么都不用做了,在家待着就可以,行吗?

B:那不行。

A:这当妈的可难了,让干吧,凭什么呀,不让干还不行,这妈怎么当啊?

B:好像我也不是不干,我也是愿意干的,我感觉我妈老是叫我干活,我就赌气了呢,从一年级干到五年级了,干烦了。

A:干烦了,不干了,是吧。

心理咨询|你挨过打吗?成年人的崩溃,也许源自小时候一次挨打

B:我妈让我刷了5年碗,一到暑假都是我刷碗。

A:只是暑假你刷啊?平时不刷?

B:平时还好一点,上学时我妈刷的。我就好像不服,凭什么老是叫我刷碗?一到暑假就要干活,我都不喜欢暑假了。

A:我们看看,你干多少活啊?

B:洗衣服,扫地什么的。

A:这一天,加起来能干多长时间?

B:也就几个小时,顶多了三四个小时。

A:你妈妈这一天干多少个小时?

B:要干十几个小时,在田里面。

A:她为什么要干十几个小时?

B:要赚钱,要养活我们。

A:她一天少干点活不行吗?

B:不行,3个孩子哇哇叫哎。

A:她可以多一点时间在家里干活,让孩子都不干活。吃的差点也可以,对吧?

B:也不行,她总想给孩子好一些,希望给孩子最好的。

A:可是孩子不开心哎,尽管给孩子再好,让孩子刷碗了她生气啊。

B:不知道,好像自己又想要好的。

其实,这里她已经看到了,妈妈也很不容易,每天干活也很累,她只是暑假干些活,已经是轻松的了。

第六,为什么耷拉着脸?

A:得给你好的,还不能干活?你说这当妈的也太难了,得给孩子吃的好一点,穿的好一点,然后还不能要求孩子,对吧?不管多累,回来要做饭,要刷碗,要收拾屋子,尽管孩子已经十几岁了,就不想干活,让孩子干了,孩子就给个脸色看。

B:我觉得好无奈的那种感觉。就是这样,说我了,我就不高兴,我就挂在脸上了。

A:为啥挂在脸上?得让妈妈知道你不高兴,对吧?为什么要让妈妈知道,有什么好处?

B:知道了,然后我妈就不让我干活了。

A:你可以少干很多活,对吧?

B:好像就是的。不愿干,我那脸,拉的老长了,能从头顶拉到地上了,哈哈。

A:有好处的,对吧?你看看,咱们就是不服,就不认错,你看是不是也有好处?

B:我妈干了。

A:对啊,你服了,你得去扫地,至少得把那个碗收拾了,对不对?你不服的时候,你妈干了。

B:对。我终于感觉到了,后来我妈就很少让我干活了,就开始叫我妹干了。

A:对啊。

B:我不服以后,我就感觉从那以后,我身体就开始出现问题,就没精神了。

心理咨询|你挨过打吗?成年人的崩溃,也许源自小时候一次挨打

A:你看是真的没精神吗?

B:自己装的,哈哈哈。真的从那以后开始,五六年级往后,我身体就急剧往下走。

A:对,就一直在弄个样子给妈妈看,对吧?你看我身体不行,然后妹妹开始了。

B:初中以后,我妹妹就接上了,然后我妹开始干活了。

A:那么大的好处,哪能服啊?然后还得做一个样子,你看我心灰意冷了,对不对?那么大的好处,一定要抱着,不能放了。

B:不想自己干活,就想赖着让我妈干活。太难受了。(承认了)

A:好处该得的也都得到了,让别人干活,你怎么还难受了呢?

B:我感觉好像,自己怎么是这个样子的呢?哎呀,太难受了,感觉好像从一年级就开始抱着好处,就想让我妈给我干了。

A:对,装着装着就成真的了,自己都把自己骗了。一干点活就拉着个脸,然后有好处了,因为第一次得到了,第二次又得到了,第三次又得到了,这种方法好用,对吧?

B:一干活,我的脸就拉到地上了。

A:是真的没有力气,还是要做成这个样子,让他们知道你不能干?

B:不是我真不能干,是我装着那个样子,我装着,把我自己都给骗了。

A:你还想装多久?

B:就感觉,我想抱着那个好处不放。

到这里,她清楚地看到,自己拉着脸,装着心灰意冷的样子,是因为抱着一个很大的好处,不想干活。

第七,可以放下那个好处吗?

A:你想好吗?咱们可以抱着,一辈子抱着好处不放。不就是心灰意冷吗?都想死了,对吧?一定要做出那个样子,让人知道。

B:我怎么是这样子?不过我真放不下好处,我抱得紧紧的。

A:那么大的好处,哪能放?不能放。

B:我就是不想做。

A:我们也可以不做,实际上妈妈没有要求你,对吧?从那开始,妈妈都让妹妹做了。

B:我妈真的是没要求。我妈对我没要求,我还抱着我妈大腿的那种感觉。

A:不抱着哪行啊?不抱着大腿,明天又让干活了怎么办?

B:我感觉,我妈都不理我了,但我还是抱着。

此时,面对这么大的好处,她不想放。于是,咨询师耐心地引导她说:

我们可以允许自己暂时做不到,但是我们从现在开始,先有一个“改”的态度,先从“态度”上立起来,尽量不去耍赖,然后我们再改。

慢慢地,当她接纳暂时做不到的时候,出现了转机,她看到这个好处其实是“假的”。

B:我感觉自己好傻,怎么那么傻,我太傻了,好处都是假的。

A:真的吗?

B:我以为那是好处,其实那是假的。

A:你看你要怎么办?

B:要放下了,我不抱了,才能得到更大的好处。

A:你真的能放下了?你回到内心,慢慢地去感觉一下,真的放下了,那种感觉。

……

慢慢地,她的心回到自己这里,放下了那个好处。

A:你再回到那个场景,去感觉一下,我们该怎么办?

B:我感觉,是我错了确实是我拉着个脸不高兴的。我确实是心不在焉干活的,所以我把碗打碎了。

接着,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她看到了更多的事实:

表面上别人都说我是个懂事的孩子,我真的感觉到,我内心一点都不懂事,不懂得感恩父母,一点都不懂,就觉得父母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

我错了,我一直觉得妈妈打我就是妈妈的错。是我自己不想干活,自己那无赖的样子,还非得说是妈妈的错。妈妈打我,不是因为我摔了几个碗,是因为我的态度,我跟妈妈较劲,这个态度是我错了。妈妈也是普通人,有她自己的情绪,有她自己的方式,她当时这么做了,我也如实接受。

我以前觉得妈妈不爱我,是我自己没有看到。妈妈的爱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妈妈,我错怪你了,怪你打我,对不起。我感觉自己心真的好小,掉在自己那里面,整天不开心,甩脸色给妈妈看。

妈妈,谢谢您,这么多年对我的爱,妈妈我要抱抱你。以前,我想要离你远远的,连一声妈妈我都不想喊,对不起,妈妈。这么多年自己把自己都忽悠了,以假为真了。

第八,全都看懂了,不崩溃了

A:我们再回到那个场景看看好吧,想跟妈妈再说点什么?

B:感觉都不用妈妈教我,因为这个碗我是能刷的。我可以自己主动的,这个暑假碗我都包了。

A:我们也可以有担当,对吧?

B:我感觉到其实妈妈也很不容易,她已经尽力了。我妈妈老是说,她是拿出命在拼,真的是拿命在拼。

A:对,不然她不会一天十几个小时干活,对吧?你再感觉一下心灰意冷、活不起来了那个感觉,你再去感受一下啊。

B:那个崩溃没有了。我突然刚刚就有个念头,自己笑了一下,好像闹个笑话似的那种感觉,不就刷两个碗嘛,被打一顿就不要命啦,真的是做个样子给我妈妈看的

心理咨询|你挨过打吗?成年人的崩溃,也许源自小时候一次挨打

A:我们再回到当下,那个崩溃的感觉,你再看一下,你先生说你,学了这么多年学的什么,你再回到那感觉里。

B:现在感觉,再听我先生那个声音,背后其实他也着急,怎么还没学出来。再加上我最近这个状态,就是他一回来,我脸就拉老长,给他看的。他不在家的时候,我还好,他一回来,我的脸就拉到地上,我就不愿意干活。特别是我们家那个狗,我就不愿意弄狗毛,我脸拉老长。

A:还崩溃吗?

B:感觉没什么好崩溃的,确实是自己没有做好,自己没有力气来做一丁点的事情,都想赖着他。

A:我们先从态度上“立”起来。

B:我就感觉哪怕芝麻大的事,也要自己去做,自己承担。

A:现在感觉怎么样?

B:不崩溃了。

这个案例中,我们清晰地看到父母与孩子沟通的错位。父母不了解孩子的时候,沟通很费劲,“打”孩子的方式也很无奈。我们把吕金龙老师所著的文章——《打开孩子的心扉》分享给大家(下一篇),希望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好心”和“爱心”可以转化为好效果、好成果。

案例编辑整理/张新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小时候   棍子   心灰意冷   心理咨询   成年人   暑假   好处   情绪   样子   态度   不好   事情   父母   妈妈   小时   感觉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