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说教育“内卷”,说孩子累,这个过程,家长做了什么呢

四川一小学生,说着“我太累了”,然后跳楼了。

这样的呼声,能够撼动多少人心?至少在读到这条新闻时,相信有孩子的父母,都觉得可惜。

可也只是听听,听别人的是故事,而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才是事故。

听得某年的高考前,一个朋友的孩子每天早起6点出门,晚上10点睡觉。当时隔壁学校的同学,上着上着晚自习,突然就晕倒了,送到了医院,是脑出血。

这件事吓坏了很多的家长,每天不再逼着孩子多学,而是劝着孩子早点睡。可事情过去了半个月,又回到了加量加价的高三生活。

痛苦,感动,都只是一瞬间。而持续的焦虑,则是无尽的。

都在说教育“内卷”,说孩子累,这个过程,家长做了什么呢

有人说,这个时代,最好赚的钱,就是父母的钱。因为父母舍得给孩子花钱,特别是对于孩子的学习,更那是投入不底线。

但,这样的投入,却是要求回报的。

教育不像是炒股,有赔有赚;教育的投入,是需要100%赚回来的。

一、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成为了投资的理由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多父母给孩子投资的理由。孩子要比自己强,至少要和自己差不多,这是很多家长心底的声音。

自己现在的境遇,是什么标准才能实现的?孩子努力的目标就是这样。

于是乎,孩子的未来,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是为了实现家长的目标。

曾经有孩子说,我妈说了,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不要和她一样过日子。可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日子挺好的。

成年人的压力,掉进的坑,都成为了孩子要避开的理由。孩子,你要成为一个不经受挫折就可以生活的人。

你现在是站在我的肩膀上在努力,那未来,就要比我过的好。

爱之深,才会为之谋划。这是没错。只是这样的谋划,真的是孩子负担的起吗?

把一年的工资,眉头都不皱的就报了辅导班,别人家孩子进入了30分,我只进步了5分,这样的结果,有多少家长承受的起呢?

每一次的投入,都有着预期的回报;每一笔的钱,都是有其结果的。背负着这样的希望 ,孩子的压力可想而知。

都在说教育“内卷”,说孩子累,这个过程,家长做了什么呢

你不是为了自己而学,而是为了我们一家人而学;

二、教育中的剧场效应,愈演愈烈

剧场效应,顾名思义,指的是本应坐着的剧场中,有人站起来,发现看的清楚,于是就站着看了。而周围的人,发现他站起来了,自己也跟着站起来了,于是大家都站起来了。而这样的结果,就是站起来,大家一样还是互相挡着,还不如坐在座位上看的清楚。

但当大家都站起来了,谁都不愿意或者没法坐下了。

有人说现在一年级不提前学知识,老师根本就不教。一个班中,有一半学的,一半没学的,老师要照顾到整体,不能不教没学的,还要保证学过的感觉有兴趣,也是有难度的挑战。

你不提前学,我提前学了,我的成绩比你好,于是你也要提前学。

大家都争相恐后的往前奔。你数学学了20以内,我就学到50以内;你学了自然拼读,我就考PET,孩子在一年级,就要完成三年级的知识。

时间是有限的,再聪明的孩子,没有时间为基础,学习也是很难实现突破的。

于是时间被学习占满,孩子们没有了童年,还能觉得幸福吗?

三、当孩子感觉不到幸福的时候,你说的幸福他还会信吗?

幼儿园的孩子准备上小学,身边的人对他说:上小学了,小夹板就套上喽

小学的孩子准备上中学,身边的人对他说:等上了初中,兴趣班就停了吧,学习的时间还不够呢

等到了初中准备上高中时,身边的人说:没有好高中,怎么考好大学?中考一定要拼

到了高中,面临大学,身边的人说:上了大学就好了,就解放 了

孩子信吗?有些孩子为什么在大学里不愿意毕业,因为大学真的是挺幸福的时候,有人给生活费,生活可以自主,愿意工作就去找工作,不愿意找工作,就继续读研。

从小到大,家长说着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我好好学习了,可没有好工作,真的行吗?

现在的孩子是会算帐的,大人的生活幸福与否,他们是用眼看的,不是只听说的;算算小学,中学,高中,大学,一下子16年就过去了;而看看身边爸爸妈妈的日子,哪有幸福的滋味?

我为什么要长大?真的不上学就好了吗?

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幸福,童年的游戏,长大了就不会玩了;童年的快乐,不是长大了多赚钱就可以换回来的。

小时候平时吃的不好,但过年的时候孩子们都是高兴的,因为有盼着;

现在的孩子,对未来有盼着吗?

没有盼着,对未来没有希望,他还只是个孩子啊

都在说教育“内卷”,说孩子累,这个过程,家长做了什么呢

四、家长累,孩子累,都是一家人,何苦自己人为难自己人

有人说,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普通人。这个普通人,有时不是相对于别人,而是相对于家长而说的。父母是学霸,高管,孩子只是普通工人,也是一种生活。

孩子可能会青出于蓝,但同样也可能是降级。这都只是概率。

刚刚看新闻,北京的初中生一共有10门课要学习,这还不算艺术和社会实践,如果加上那就是12科。如果每科都只有20分钟的作业,那孩子至少也要3个多小时才能做完吧。

教育孩子要全面发展,更要有自己的方向才是。

都在说教育“内卷”,说孩子累,这个过程,家长做了什么呢

五、有时间折腾孩子,不如花自己折腾自己吧

如果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大多数企业家,或者说成功人士,对于孩子相对更重视孩子的个性和心理发展。因为对他们来说,财富,工作,发展,这些都是在他们可控的范围之内的。可控的,是安全的,有兜底的;不可控的,是应该关注和培养的。

而大多数的普通人,自己可控的就是时间和自己的判断,于是引导着孩子的生活,计划着孩子的作息。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些人出生就在罗马;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

不去罗马,去北京可好?去天津能行?

985,211有自己的归宿;普通大学也有自己的市场,中职,技校,一样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这世界上,并不只有一种人生,但首先人要对生活有希望,那才是人生。

都在说教育“内卷”,说孩子累,这个过程,家长做了什么呢

当孩子不易,做父母难。这压力山大的生活中,谁都不容易。多些互相体谅。让家庭有爱,给彼此温暖,即使日子普通,那也是一种幸福。

我是悠悠妈,40+创业宝妈,儿童心理教育从业者。有时放过孩子,也是放过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家长   孩子   罗马   普通人   剧场   可控   童年   父母   压力   理由   身边   过程   未来   幸福   时间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