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改变不了趋势,那就试着把应试教育变成快乐教育来努力

对于当下的教育,很多人都在抱怨,说着是素质教育,最终还是要凭成绩来说话。其实无论是哪种教育,最终都要有个衡量指标,而不能只靠自己觉得好,就是真的好了。

为什么教育如此的引人关注?因为教育还是相对公平的,特别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想要改变自己的阶层,除了学习以外,难道就靠嫁个有钱人?或是买彩票发家吗?

教育中,其实可以不焦虑。如果你对教育本身没有太高的目标性,那通过读书,找个普通的工作,还是可以实现的。

教育,最终学的是生存的技能,但生存的目标,却是不同的。

有的人,一天的价值是500元,而有的人,一天的价值则是上万元。这中间的差距,则和一个人的学历能力等众多综合技能相关。

教育带来的改变,不只是在收入上,更是在圈子上。

曾经有统计说,你身边6个人的平均收入,基本上就是你的收入水平。

当你置身于金领时,自然眼界和选择标准是不同的。

而如果你身边都是大几千的人,则也是一样。

同样都是普通文员,IT行业和传统行业差距也是好几倍的。

这就是圈子。

学习最终带来的改变,其实是我们主动选择的。

如果改变不了趋势,那就试着把应试教育变成快乐教育来努力

一、应试教育下,你可以选择不跟风,走自己的路,但作为家长,你hold得住吗?

通常自己做企业的,不太担心孩子的成绩如何。因为最终,孩子不用在外面去竞争 ,而是可以回来接手自己的企业。

如果不好好混,那就只有回家去接班了。外谋出路,家里有退路时,当然不会焦虑。

因为人都有两手准备。

而普通人呢?如果不去外面和千军万马去竞争,那回到家里也只能啃老。而作为老人,还在外面拼命呢,拿什么让啃?于是只有一条路。

记得有个家长说,老师,你不用管我们家孩子。将来她长大了,上不了大学,找不到工作,只要收房租,也比上班强。

是啊,家里有金山银山,当然不发愁。

如果没有退路,唯有努力向前,那就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不要被生活推着走,我要主动向前冲。

二、应试教育是个全局,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因人而异的

当大学变得越来越普及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大家都上大学,我家孩子也要上。大家都去大厂工作,我也不能落后。

但应试教育下,最终的方向却是不同的。有中职,有高中,有高职,有技校,有硕博连读,还有留校,更有普工招聘。

有中考,有高考,有公务员考试,同样也有不要求门槛,只要求体力的工作。人各有不同,总会找到自己的路。

考试,总分都是600分,但是不是都一定要考600分啊?当然不是。考500分有学上,考400分也有学上。

只是最终的发展,是分数+能力+家庭的综合结果。

再高的分数,没有家庭的支持,不一定能上大学,有好工作。那些因家庭原因而辍学的孩子,你能说他们读书都不好吗?

分数不高,能力不强,家庭实力好的,一样会有好单位,有个好收入,这些又是另一种规则。

生活,是个综合答卷。你在你的范围内努力,他在他的范围内耕耘,最后比拼的就是综合的成绩。

如果改变不了趋势,那就试着把应试教育变成快乐教育来努力

三、当教育成为绝大多数人可以努力的范围的时候,那就积极去拼吧

圈子不容易改变,家庭的阶层更是越来越固化,能够实现改变的,就只有了学习。于是在教育上的投入越来越大,对于教育的希望也越来越大。其实,这都是主动选择的结果。

门口的香河肉饼店,一个长辈带着自己还未初中毕业的侄子一起工作。当你在要求上五休二的时候,别人的生活就是一年到头只休过年。

这拼学历吗?不。

很多人都是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就走上了工作的道路。大多数是自己选个小门脸,家里出个第一年房租,然后就一点点做起来了。

他们不考虑退金,不考虑养老,这些都不及当下的生活重要。

养老?等老了再说;生病,等病了再定。

眼下就是每天重复的工作,赚钱,年底一算,扣完各项开支,又可以存下10万了。挺好。

如果孩子是读书的料,不想过父辈的生活,那就自己去努力学习;如果不是,那就按部就班。

我们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生活的并不好,不让孩子重复自己的生活,这是目标。过别人的生活,是方向。

其实,你的生活也是别人所向往的。

四、能够拼出来的,那该拼要拼;真的拼不动的,该放下就要放下

让一只猴子上树,容易;这就是本能;让一个青蛙上树,有难度;但你让一只水母上树,那就是要了它的命。

孩子的学习也是一样,能够上重点,逼一下,就是985,211了。但只是中技的水平,再怎么逼迫,也成不了重点。

并非所有的孩子在压力下都能够反弹 ,天生弹性不够的,压力大了,就垮了,再也弹不起来了。

别人家的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家;不要拿别人家娃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家孩子,量材而用,因人而异很重要。

就像别人家住大house,而自己租房住一样。都知道买房好,但连首付都没有,怎么买?难道要去卖肾?

有时,生活就是需要认命和妥协的。

如果改变不了趋势,那就试着把应试教育变成快乐教育来努力

要么认命,要么拼命,都有得有失。取舍,在自己。

我是悠悠妈,40+创业宝妈,儿童心理教育从业者。生活要有压力,但却要注意度。一边否定,一边还要去做,这种被逼着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通常没有好的结果。让孩子学习,如果注意逃脱不了考试,那就以考试为目标,积极的去面对。

我不得不做,我要做,尽管目标相同,但感受和结果却是大不相同的。主动性,在学习中,真的很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上树   努力   范围内   因人而异   分数   主动   家里   圈子   趋势   压力   成绩   收入   目标   孩子   家庭   快乐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