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辅导孩子作业全靠吼,家长学会这3种方法,轻松搞定宝宝作业

6月15日晚上10点半,黑龙江大庆的一位妈妈开始吼式辅导孩子作业,整个小区都能听到她的魔音。“这是小a,你整个大A干啥”,“干啥啥不会”。邻居更是坦言,这位妈妈自入夏以来经常这样辅导作业,虽然很吵但能够理解。

妈妈辅导孩子作业全靠吼,家长学会这3种方法,轻松搞定宝宝作业

网友们对此事的态度也是褒贬不一:

@黛小安娜:看标题我以为我上新闻了,看视频仿佛看到了我寄几,昨晚辅导英语我就把自己嗓子给吼哑了。

@叶叶叶小格05767: 儿子五岁,陪他写数学作业已经要崩溃。

@哈哈娃嗯: 这也太扰民了,而且这样教育孩子也不好。

@chaintosweet: 真没必要用吼的。

@二驴今天努力了嘛: 我觉得这样小孩会恨他妈!

从未辅导过孩子作业的人,大多体会不到这位妈妈的崩溃和无助;只有当妈的人,才会更懂得她的脆弱和憔悴。

1

一向温柔似水的妈妈,在第N遍跟女儿讲解20减8如何计算,而女儿依旧一脸懵圈之后直接暴走。她跳起来大声说:“20—8不会呀,你0不够,你上前借一位。”女儿则无辜的说:“它不借我咋整?”遇上这样逻辑清晰、脑回路奇特的娃,我们究竟是该哭还是该笑?

妈妈辅导孩子作业全靠吼,家长学会这3种方法,轻松搞定宝宝作业

关于这个灵魂拷问,另一位妈妈给出了正确答案,“啥?要是它不借呢。它能不借,借也得借不借也得借!”说着生气的把笔摔在桌子上。

2

妈妈辅导孩子作业太暴躁,换爸爸来,同样是鸡飞狗跳。爸爸口如悬河地为孩子讲解一道试题,孩子还是一脸无辜地凝视着爸爸,脸上似乎明晃晃的写着几个大字“我没听懂”。爸爸在多次努力以后直接认怂道:“我就觉得你是上天派来收拾我的。”

不过,这位爸爸心理承受能力了得,还对儿子口吐芬芳:“比起那些把妈妈气得吐血的别人家孩子,我还算好没被你气成那样,我感谢你大哥,感谢你。”因为一道题而和儿子称兄道弟,不得不说,这道题太过硬核!

妈妈辅导孩子作业全靠吼,家长学会这3种方法,轻松搞定宝宝作业

3

为什么家长一辅导孩子作业就状况百出呢?是因为熊孩子太熊,还是因为家长们太易怒?都不是,很可能是由于“知识的诅咒”。

知识的诅咒是指当你学习到某个知识之后,就无法想象自己不知道它,它就像诅咒一样,让你很难再从不具备这项知识的角度考虑问题。就像家长自己学会了1+1=2之后,就觉得孩子也应该会,很难理解孩子怎么死活学不会!

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里,某期陈伟霆和张钧蜜前来做客,蘑菇屋众人玩起了“开还是关”游戏。何炅老师出题,用手势做出各种动作,然后让其他人猜是开,还是关。

熟悉游戏规则的黄磊和彭昱畅轻松得出正确答案。不会玩的陈伟霆、张钧蜜则抓耳挠腮、各种揣测,始终不得要领,最后差点崩溃。黄磊、彭昱畅则好笑这么简单的玩法(看黄老师的口型是开还是关即可),两人怎么就猜不透?

妈妈辅导孩子作业全靠吼,家长学会这3种方法,轻松搞定宝宝作业

这就是知识的诅咒,知识的学习即是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断崖式突飞猛涨的过程。会与不会之间泾渭分明,像高年级孩子辅导低年级孩子写作业时,同样顿胸垂足、恨铁不成钢,完全忘了当年自己是如何的榆木脑袋。

4

妈妈辅导孩子作业全靠吼是病,得治!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优雅的辅导孩子作业,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①采用先易后难法

让孩子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逐渐进入学习状态。如孩子放学回家后,可以按照吃、喝、如厕等顺序,排除学习干扰。接着让孩子把桌子擦干净、学习资料摊开摆好、检查下文具等,再开始做题。同样,家长可以让孩子先做简单的题,不会的题先空着,等到全部做完后再回头啃难题。

孩子做出简单题,很容易产生成就感。这属于一种内部的学习动机,会激励孩子努力学习,也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促使孩子有动力完成作业。

②使用番茄钟法

蕃茄钟法是用计时器定时来进行时间管理的方法,它把工作任务分解成半小时一段,每个半小时里,集中精力学习25分钟,然后休息5分钟。

妈妈辅导孩子作业全靠吼,家长学会这3种方法,轻松搞定宝宝作业

家长辅导孩子作业时,番茄钟究竟设置多长时间?家长需要根据自家孩子的情况而定,如果孩子从10分钟就开始坐立不安,家长完全可以把番茄钟设置成8分钟,保证孩子在这一时间段能够高效学习。

如果孩子成功做到了这一点,家长可以按照效果率给予孩子奖励,节省出来的时间让孩子自由安排。奖励会使孩子出现类似行为的频率大大提高,也就是说孩子在8分钟内注意力将更加集中。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注意力集中时间延长,家长可以循序渐进地增加番茄钟时长。

③巧妙利用间隔效应

家长们通常有这样的体验,我们坐在孩子身边,时时刻刻盯着孩子做作业。孩子做错一点,我们立马逼着孩子改正,以为这样孩子印象深刻,结果,学习效果却不甚理想。

妈妈辅导孩子作业全靠吼,家长学会这3种方法,轻松搞定宝宝作业

我们可以用心理学上的间隔效应来解释这一现象。间隔效应指测试时间与反馈时间的间隔时长,对以后测试结果产生的影响。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Andrew C. Butler和耶鲁大学Henry L. Roediger两位心理学及脑科学教授,曾以48名华盛顿大学生为样本,进行间隔效应实验。

两位教授从GRE、托福和SAT学习指南中,挑出长度相当的12篇文章,作为测试材料和问题。测试时,每篇文章向大学生们呈现50秒。

根据有无测试和反馈,他们将大学生们分成4组:

(1)无测试小组:只需读完文章,无测试无反馈。

(2)有测试无反馈小组:读完文章有测试,但不提供正确答案。

(3)立即反馈小组:读完文章进行相应的测试,且每做一题立马给出正确答案,然后再做下一题。

(4)延迟反馈小组:测试完成后,经过10分钟的干扰,再提供正确答案。

第一次测试完成后,第二天对同一批大学生们再次进行相关测验。实验结果表明:无测试小组正确率最低只有31%,有测试无反馈小组次之仅有51%,立即反馈小组较高为69%,延迟反馈小组最高为72%!可见,家长与其时刻纠正孩子的错误答案,不如等孩子做完作业统一给予反馈。

妈妈辅导孩子作业全靠吼,家长学会这3种方法,轻松搞定宝宝作业

在这次实验的基础上,两位教授将反馈的时间从立刻/10分钟拉长到1天,再次测试的时间也从一天后调整到一周后。

妈妈辅导孩子作业全靠吼,家长学会这3种方法,轻松搞定宝宝作业

结果显示,无测试小组、有测试无反馈小组和立即反馈小组的正确答案占比均小于60%(及格线)。只有延迟反馈小组正确答案占比较高为70%!

所以,对于需要孩子长期记忆的内容来说,间隔效应非常明显,家长应把正确答案延迟反馈给孩子。

总之,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和作业类型,选择合适的反馈方式和时间。

#新作者扶植计划 第二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作业   华盛顿   家长   妈妈   孩子   间隔   番茄   正确答案   效应   反馈   爸爸   小组   轻松   宝宝   测试   时间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