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也不玩了”,娃遇到困难就逃避,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冠军思维

昨天,小乐给3岁的儿子买了一套拼图。小家伙表示很喜欢,躲进卧室一个人开始拼。不到10分钟,他就拿着拼好的狮子图案给小乐看,小乐向他竖起大拇指,夸奖道:“我儿子就是聪明,这么快就拼好了,一会儿给你做红烧肉吃!”

“我再也不玩了”,娃遇到困难就逃避,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冠军思维

谁知,又过了30分钟,儿子迟迟没有出来。小乐担心的向卧室走去,刚走到门口,便看到儿子生气的把拼图零片使劲摔在地上,嘴里嘟囔着:“什么破拼图,一点都不好玩,我再也不玩了!”原来,儿子刚才拼那张图时,只剩下两片却怎么也拼不起来。儿子感觉有难度,干脆放弃了。

还有一次,小乐和儿子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儿子连输几把后,非说小乐耍赖,就跑去找爸爸玩这个游戏了。小乐通过观察发现,儿子多次上演类似的戏码,拼命想赢却一点也输不起。

其实,像小乐儿子这样遇到困难就逃避的人,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他们缺乏从错误中学习的冠军思维。

什么是冠军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其著作《终身成长》中,把人的思维模式分为两种:固定型和成长型。

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每个人的天赋和才能是固定不变的,他们根本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一旦事情发展不顺利,他们会充满无力感。而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则认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来获取基本能力,得以改变和成长。事情发展不顺利时,他们也能满怀热情地提升自我。

因为不少体育赛事冠军,就是通过成长型思维模式不断学习、调整策略、完善自己,进而取得胜利。所以,成长型思维模式又被称为“冠军思维”。

孩子们如果具备冠军思维,将能够理性地看待成功和失败,客观地面对困难和问题,更好地实现自我成长。所以,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冠军思维。

“我再也不玩了”,娃遇到困难就逃避,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冠军思维

缺乏冠军思维对孩子的危害

对孩子们而言,不能采用冠军思维,就只能采用固定型思维模式。这很可能对孩子们造成下列影响:

具备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们大多认为,成功可以凸显自己的优秀。比起努力,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天赋和才能躺赢。他们觉得努力是在否定自己的才能,对努力充满不屑和鄙视。

有一个15岁的孩子,他以年级前十的成绩升入高中。但是,随着学业负担加重、难度增加,他逐渐跟不上老师的步伐。他以为自己基础不错、头脑又聪明,肯定能够很快赶上大家。所以,他没有积极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也没有认真分析自己为什么跟不上学习进度,反而不懂装懂,只挑简单的题来做,遇到难题就乱写一通。

期末考试成绩下来后,他退步很明显。班主任找他来谈心,他却依然我行我素,不肯努力学习,令班主任惋惜不已。

作曲家莫扎特曾说:“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没有努力加持,他的天赋很快被挥霍一空,根本支撑不了他走向最后的成功。一些孩子仅凭小聪明,可能暂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如果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下课后不好好复习,基础知识没记牢,孩子很难取得长足的进步。更可怕的是,他做其他事情也会三分钟热度,只想收获、不肯付出,很可能一事无成。

自我认知是指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缺乏冠军思维的孩子,不能动态、全面地认识自我,自我认知往往具有片面性。

他们常常以某次测试的结果,作为标准评价自己。如果成绩理想,就自认为高人一等,觉得他人都不如自己优秀。严重的话,还可能发展为蔑视、嘲笑甚至欺凌他人。如果成绩糟糕,他们会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认为自己能力不行,根本没有办法改变现状。为了维持自身的完美、聪明形象,他们有时甚至逃避测试。

“我再也不玩了”,娃遇到困难就逃避,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冠军思维

如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因为老师新教的舞蹈动作有难度,自己学习起来吃力。所以,上舞蹈课时骗妈妈说肚子疼,试图躲过去。像上文的小乐儿子之所以不想再玩拼图、不和妈妈玩石头、剪刀、布游戏,是因为他已经懂得要呵护自尊,避免让自己当众出丑。

社会心理学家海德在1958年提出归因理论。它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海德认为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两种。

缺乏冠军思维的孩子,把成功完全归咎于自己的能力,不考虑环境和他人的影响。这可能造成孩子缺乏整体意识和团队思维,容易一叶障目。如一个初二的孩子,在英语竞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他便陶醉于自己的成功,无视妈妈天天帮自己锻炼口语的辛苦。

不具备冠军思维的孩子,通常认为是外因导致自己的失败,从不认为自己有过错。他们常常牢骚满腹、嫉妒他人取得的成就,却很少专注于如何提升自我。像上文的小乐儿子,看到妈妈一直胜利,就揣测妈妈作弊,却没有想方设法的提高自己技术。

拥有冠军思维对孩子的帮助

冠军思维因为其发散性、开放性,所以,容易对孩子造成这几方面的影响:

拥有冠军思维的孩子,认为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可以通过后天习得。只要自己努力做事、不断进取,即使遭遇挫折,也可能成功。

“我再也不玩了”,娃遇到困难就逃避,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冠军思维

一位80后宝妈曾分享过自己年少时的经历,一直成绩优异的她却高考失利,她想到去德国留学。可是,她之前从未接触过德语,甚至连一个德语字母都不认识。所以,当同龄孩子忙着在大学里聊天、逛街、谈恋爱时,她却在玩命的学习德语,没有周末、没有聚会甚至没有逛街。每天早上一睁开眼,她要么在学德语,要么在路上听德语磁带。

她仅用了13个月时间,就学完了别人6年的德语教材,德语直接达到研究生水平。她以接近满分成绩,通过了难度系数极大的德福考试,顺利拿到德国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她坦言,自己就是通过努力翻盘的,从来没有太晚的努力。人生所走的每一步弯路,都有意义!这位宝妈无疑就是冠军思维者,用努力写就属于自己的传奇。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个人的成就动机,涉及到对成功的期望和对失败的担心之间的情绪冲突。他提出,一个困难任务取得成功以后所体验到的自豪感,比一个简单任务成功以后所体验到的自豪感更强。

一般情况下,具备冠军思维的孩子,获取成就的动机要大于避免失败的动机,属于高成就动机者。他们喜欢挑战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并从中获取乐趣。

心理学家罗尔·德韦克和同事们曾做过一个实验,让一群4岁孩子自由挑选,他们可以选择再次拼一块简单的拼图,也可以挑战拼一块更难的拼图。其中的冠军思维者,选择难度越来越大的拼图,因为挑战成功就意味着自己能力越来越强,变得越来越聪明。一个小女孩,甚至表达出自己强烈渴望成功的意愿。

拥有冠军思维的孩子认为挫折可以给人动力,能够给人一记警钟,让人反思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他们可以据此调整自己的策略和努力的方向,从而达到崭新高度。

“我再也不玩了”,娃遇到困难就逃避,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冠军思维

电影巨星史泰龙就是一个冠军思维者,他的原生家庭很糟糕,父亲嗜赌,母亲则酗酒,两人经常把史泰龙打得死去活来。他不甘心成为父母那样的人,所以年纪轻轻便闯荡好莱坞,四处求人给自己一次机会,希望能当一名演员,可惜全都被拒绝了。

他没有被挫折击垮,反而不断反省自己。每被拒绝一次,他就检讨自己的不足、学习相关的知识。两年后,他还在好莱坞打零工,从来没有当过一次演员。他决定调整策略,采用迂回战术,先写好剧本,等剧本被导演看上后,再提议当男主角。

导演们大多觉得剧本还不错,只是都不认同他当演员。一位导演被他的执着精神所打动,同意把剧本改编成电视剧,也同意他当男主角。但是,导演提出只能先拍一集看看效果,如果反响平平,便劝说史泰龙不要再做演员梦了。

被拒绝了1000多次后,史泰龙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机遇。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再加上他全身心的投入,第一集便创造了全美最高收视记录的神话。

试想,如果史泰龙不懂得自省,没有及时调整方向,很可能已经淹没在好莱坞大军中,也不会有后来耀眼的银幕生涯。可以说,自省是史泰龙走向成功的利刃。

父母应如何培养孩子的冠军思维?

冠军思维是一种利于孩子成长的思维模式,父母可以通过以下手段,使宝宝养成这种新颖的思维方法。

足球教练穆里尼奥,早年执教葡萄牙一支弱队“利亚那”时,常常会出现刚上场就失球的尴尬局面。这时候,他会采用“逆境控制术”扭转困境。用三句话总结就是稳住心态、放慢节奏、最后闪电出击。

首先,他严令球员不要急躁冒进,而是应该调整心态,控制住球,控制住球场局势,不大比分落后于对手。

其次,他命令球员拖慢比赛的节奏,最大限度地保存自身力量,而用频繁的传球消耗对方力量,借此打持久战。

最后,等到对方疲惫不堪时,他就换上精力充沛的新队员。猛然全线出击、加快比赛节奏,尽快结束赛事。

逆境控制术的关键在于稳住心态,不然,很容易焦虑、患得患失,从而失去主动权。孩子们由于心智尚不成熟,经验比较浅薄,所以在遭遇挫折时,很容易被情绪所扰,引出固定型思维模式。

“我再也不玩了”,娃遇到困难就逃避,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冠军思维

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冠军思维,第一位的就是调整孩子的心态,排除各种负面情绪的影响。孩子在平和、冷静的情况下,更能接受父母的建议,意识到自己可以通过努力,从而获取必要的才能。孩子平稳心态后,也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避免陷入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误区。

精神学家艾伦·贝克,认为病人的错误信念,使他们对一些事情容易过度解读,从而产生抑郁、愤怒、不安等消极情绪,进而影响他们的治疗效果和日常生活。贝克为了帮助他们聆听和处理自己的信念,提出了认知疗法。其目的是教会大家控制自己的极端评判行为,让人们变得更加理性。

孩子有时候会产生“我太笨了”、“我不是唱歌的料”等信念,深陷固定型思维模式泥潭。父母可以采用认知疗法,让孩子举出正面或反面的例子。

“我再也不玩了”,娃遇到困难就逃避,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冠军思维

孩子经过思考,回忆起自己比较擅长手工、舞蹈等方面,就不会胡乱给自己贴上“笨蛋”等标签,进而固化自己的人生。孩子还能因此恢复自信心,父母可以借机引导他逐步挑战难度稍大的任务,增强他的技术能力。这样慢慢弱化他原有的思维模式,引入冠军模式。

固定型思维模式和冠军思维,最大的分歧在于能力究竟是一层不变的,还是可以改变的。父母可以通过成长日记等方式记录孩子的成长,让孩子自行观察、分析总结。

如大宝幼儿园有一次要举行系鞋带比赛,她很想赢得比赛,就拜托我教她该怎么系。她刚开始不知道如何打结、如何穿过去,我教了她几次后,她便拿着我的鞋子开始练习。不会的地方就问我。她学会系鞋带后,又觉得我的系法不够美观,自己发明了一种蝴蝶结系法。

系鞋带这项能力,大宝由无到有,可见能力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她通过成长日记,还能够察觉出努力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蝴蝶结系法则是大宝挑战自我、创新精神的展示。这一切都为大宝营造了良好的冠军思维氛围,使大宝能够耳濡目染的接受冠军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贝克   德语   思维   父母   冠军   好莱坞   拼图   认知   难度   儿子   成绩   自我   努力   能力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