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个字,90%的人终其一生都做不到,能做到的都不是一般人

这2个字,90%的人终其一生都做不到,能做到的都不是一般人

有很多事情,不可以就是不可以,这不是敢不敢的问题,跟会不会也没有关系,而是能不能。


人生在世,想必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理想,就是成为一个对社会、对时代有影响力的、响当当的“人物”,而不是得过且过混完一生。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其为人物?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人物?身为普通人的你我,又该如何做呢?

1.什么是“人物”


“人”加上一个“物”字,叫“人物”。

人本来就是物的一种,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人物是人和物两个字连在一起,就告诉我们,既然生而为人,就要超然物外,而不是被物所困。

满脑子都是物,那就叫作物化人生。物化人生是中华文化里面最忌讳的一件事情。如果那样,人跟禽兽就没有分别了。

孔子讲过一句话,“鸟兽不可与同群”。

比如,现在很多人喜欢养狗,这不是坏事情,可是养狗养到什么程度呢?出国去旅游,刚到机场就开始想念狗,不停地打电话,问狗怎么样了。

在飞机上别人都在讲别的,他也在想狗怎么样了。好不容易到了巴黎,他一心一意就想这狗怎么样了,那你还有你吗?

还有些人,明明跟父母在一起走,却抱着狗,而不去拉父母。大家一想就知道这过分了。

“鸟兽不可与同群”,鸟兽就是鸟兽,人就是人。我们中华文化里,孟子曾提出四个字,叫作“人禽之辨”,这四个字很重要。

人只要活着就要使自己跟禽兽有距离,我们中国人讲禽也很好,讲兽还是很好,但是如果讲禽兽就很可怕。

当一个人被人家骂“禽兽不如”时,这个人就完了,就活得一点儿价值都没有了。

我们绝不能禽兽不如,但是现在有很多观念,就与这个基本原则产生了偏差。

现在很多年轻男女在公众场合做出很亲密的行为,然后问我,这样有什么不对?我说当然不对。

他说电影上有很多这样的画面,我说那是电影。他就说外国人在我们中国的街道上也搂搂抱抱,我说那是外国人。

他就很不服气。我告诉他,西方人把男女之间的亲密行为当作动物性的行为,我们中国人已经将男女之间的亲密行为从动物性提升为文化性的行为了,这是中国人很自豪的一点。

有很多事情,不可以就是不可以,这不是敢不敢的问题,跟会不会也没有关系,而是能不能。

一个人只要不要脸,什么事不敢做呢?这是本能,怎么不会呢?

像这种事情,跟敢不敢、会不会完全没有关系,关键是能不能,应不应该。不应该做的事,再简单也不能做。

所以说,要成为赤裸裸的人很容易,因为我们生下来就是一个赤裸裸的人。

要成为物也很容易,只需要跟禽兽一样就可以了,但是要成为“人物”那就非常不容易了。

2.成为人物的3个标准


问题来了,作为一个人,怎样才能够成为人物?中国人的标准有三个。

历来流传下来的人物没有一个是道德修养不好的,他可以很穷,可以很潦倒,也可以一无所成。

比如颜回,就是一无所成。颜回来不及有成就走了,他三十几岁就走了,但是他留名了,道德修养没有人赶得过他。

比如,孔明在三国时代树立了一个标准,对当代有重大的影响。

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自己的原则,但是也可以很圆通,该放曹操的时候他就放,而且他考虑得很周密,让关公去放,因为关公欠曹操一个人情,让他放曹操一马,就把人情抵掉了,以后关公也比较好做人。而且终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关羽也是一样,明明军令状都写了,放了曹操回去要没命了,但还是放,了不起就在这里了。其心诚志坚的忠义形象,在三国时代人人敬服。这样的例子太多。

所谓人物对后代都有着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我们随便举例就好了。

孔子、老子,一个圣人,一个神人,几千年来,不仅影响着我们中华民族后代的子子孙孙,还声名远播全世界,成为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标志性代表,世界文化名人。

这就是成一个响当当的大人物的三个标准,可见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人顶多成为一个小人物。


3.每个人只有一个目标


既然成为人物这么难,是不是我们就要放弃?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又该如何做呢?

其实,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而已,做中国人很单纯,因为大道至简。大道为什么至简?就是因为它非常单纯。

我们一生一世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要不断地提升品德修养,仅此而已。

不管有钱还是没钱,都不要忘记提升品德修养,得意或委屈也不要忘记提升品德修养,就是这么单纯。

所以孔子觉得很容易,老子也觉得很容易,那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很难呢?

其实不难,只是我们受西方的影响太大,老喜欢钻牛角尖,把自己搞得晕头转向。

具体怎么做?

每一个人要先看看自己有几斤几两重,在这个大环境里面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然后去切实做好。

要知道,该做的没有做不对,不该做的做了也不对。

但是,有一点一定要记住,一个人,不管你是男是女,都只有一个目的,既然身为人,就要好好做人,随时随地提升品德修养,最后检验的标准是问心无愧。

别人不了解我、误会我、冤枉我,是别人的事,我都无所谓。

就像孔子在路上走,想找个渡口找不到,子路就去问旁边的人渡口在哪里。

那个人问子路车上那个人是谁,子路说是孔夫子。那个人说你去问孔子就好了,他什么都知道,你问我干什么?

后来再问第二个,第二个问你是谁?子路说我是子路,孔夫子的学生。对方说你是孔夫子的学生,你应该什么都知道,你问我干吗?你自己去找。

碰到这样的情况,你能怎么样?你跟他有什么好生气的?人,只要做好自己就好了。


总之,人物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但即使成不了流芳后世的人物,也要规规矩矩做人,实实在在做事,先把自己修养好,不枉来活一次,也为后世造就一个高的起点。

我们用一句话总结:你这一生不管做什么,不管在哪里,只要把它当作过程、手段,而不把它当作目的,努力做好每一件该做的事。

那么,第一步,你就成功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孔夫子   孔子   目的   鸟兽   渡口   品德   禽兽   后代   修养   道德修养   亲密   事情   中国人   人物   标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