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揭露美帝强盗嘴脸


以史为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揭露美帝强盗嘴脸

我们中华民族最大的优势就是文化,现在有些人一提到文化就想到物质文明,这是我们应该反省的地方。

「曾仕强每日箴言」

|深度阅读需19分钟,受益终生|

以史为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揭露美帝强盗嘴脸

中国自古以来,爱好和平,友睦邻邦,王道风范深入周边国家人民心中,也为将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基础。

能诠释这一意义的,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定南方的故事,就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希望美国和西方一些国家都能领悟其中的意义,不要再鼠目寸光,横行霸道,及时悬崖勒马,才能让全人类未来和平共处,长久发展。


1

要收服人心,不要收买人心


建兴三年,蜀国边境的蛮王孟获联合建宁太守雍闿起兵犯境。诸葛亮得知消息后,上奏朝廷,决定亲率大军前去平定叛乱。


诸葛亮亲率大军到达云南后,驻扎在永昌城中。一夜,随行而来的大将马谡,来到诸葛亮帐中,诸葛亮便趁机询问马谡对此次交战有何高见,马谡说擒拿孟获容易,让孟获心服很难。


马谡说的这一点让诸葛亮非常欣赏,因为诸葛亮知道,要打孟获太容易了,一个礼拜就能把他打下来,可是要想让孟获心服口服却不太容易。


就算打赢了他,蜀军一退,他又要反叛了,这样害得自己疲于奔命不说,还会影响蜀国的北伐大计。


但是现代的西方国家就没有诸葛亮的这种想法,他们认为我比你强我就要打你,还要把你打得不能翻身,却没有想到这样一来,双方扯多少年都扯不完。


其实诸葛亮一开始就想去感化孟获,而不是强行地去压制;要让他们心服口服,而不是存心要把他们打得很惨。


随后,两军交战,孟获派出的两员大将战败被俘,诸葛亮亲自为他们松绑,并热情地款待他们。


这种事情如果是曹操来做,我们就会说曹操是想收买人心,可是由诸葛亮来做,我们就会说诸葛亮是想收服人心。


一个是收买,一个是收服,不同的人来做,我们给予的评价也不一样。想收买人心的人所做的事情并非出于真心诚意,而是为自己接下来的为非作歹做掩护。


可是诸葛亮没有这种想法,他收服人心的出发点是想大家好好相处,彼此谅解,并不是自己要从中获得什么利益。


因此,诸葛亮死后,孟获那边的人不但痛哭不已,而且还替他造庙。这些都不是诸葛亮想要的,一个人不想要而自然获得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的。


如果诸葛亮勉强他们一定要这样做,那他死后孟获那边的人肯定是高兴而不是悲伤,这其中的道理非常值得我们用心体会。商品详情


以史为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揭露美帝强盗嘴脸


2

七擒七纵,以诚感人


诸葛亮宴请完孟获手下的两员大将,便送上厚礼,放他们回去了。不久后,蜀军与孟获再次交战,诸葛亮略施小计,便生擒了孟获及其部众。


其实诸葛亮不仅放走了孟获,还释放了随同孟获被擒的士兵,并且赠送他们酒食米粮。


这样就是马谡所讲的要收服人心,而不是要侵略这块土地,把孟获这些人打死,你怎么知道除去了孟获,不会来个比他更坏的人呢?况且这些人很自然地让孟获来领导,一定有原因,外来人最好不要随便介入或者评判这些事情。


现在很多西方国家都不懂这些,老是用自己的标准来说别人不对。你怎么知道撤了这个领导人,换下一个领导人就不会乱呢?诸葛亮那么早以前就看懂了这些,这是西方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都应该好好学习的。


诸葛亮善待士兵,还送他们粮食,士兵们感动之余,一定会慢慢地传出去,说诸葛亮多好,不是来打他们的,而是来照顾他们的。


一个是侵略人家,一个是教化人家,这是西方跟我们最大的不同。


诸葛亮善待孟获,但孟获并不领情,回到山寨就开始谋划反叛了。但这次依然以失败告终,孟获的将领趁孟获酒醉,把他捆绑起来送给诸葛亮。


诸葛亮还是以礼相待,因为他根本就无心杀孟获,而是想收服他,否则第一次就杀了。


他第一次抓到孟获后笑笑,孟获不知道是真是假,第二次也很热情,孟获还不知道是真是假,诸葛亮就这样捉了放,放了再捉,孟获使出各种招数,诸葛亮逐一破解,总共七次擒得孟获,七次都无条件释放了。


诸葛亮最后一次释放孟获,还送了一些粮食和衣服给孟获的军士,告诉他们回家好好过日子,不要老想打仗。


一经战乱,军士死的死,伤的伤,日子很不好过,所以都发自内心地请求孟获不要再打了。


孟获可能也觉得这样打下去对不起自己的部队,心也开始软化了,只不过以他的个性,要他马上表示投降恐怕还做不到。


孟获一定也没有想到,连妻子祝融夫人也劝他投降。他周围的人一开始都跟他站在一起,要共同对付诸葛亮,现在一层一层地剥掉了。商品详情


此时孟获可能觉得自己慢慢变得孤单了,渐渐脱离群众了,于是开始反省自己是不是做得太过分了。这些都是诸葛亮想要达到的效果,现在逐渐在兑现。


可见,很多事情刚开始好像没有效,但随着力道加强,就开始产生作用了。


孟获表面上还是很坚强,认为诸葛亮每次都引他上当,这样的胜利是不光明的,所以始终不认输,语气还是很硬,说一句“我不投降“就走了。


他没想到的是,诸葛亮叫人送干粮给他,告诉他好走,好好去找一个地方。这么一来,孟获最后的一道防线就崩溃了。


如果孟获被诸葛亮追赶、辱骂,他还会抵抗,而诸葛亮却完全尊重他的选择,他真正地被感动了,觉得自己太不像话了,做人不能这样。


所以后来他跟诸葛亮讲,虽然自己没有经过什么教化,但是心也是肉长的,自己如果再不投降就是无耻。


孟获此次投降是真心的,而且是长远的。


孟获投降,率众把土地献给诸葛亮,他是诚心诚意要投诚的,从此归顺蜀国。如果诸葛亮接受,就表示南川成了蜀国的殖民地,那跟外国侵略并无二样。


然而,诸葛亮原封不动地还给孟获,说仍旧由他来管,所有的人民和财产蜀国都不会动。


孟获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又恳求诸葛亮指派官员来治理此地,诸葛亮说一切照旧,这次来是为了修好,不是来占领土地、统治人民的。


诸葛亮用实际行动,使得所有南中人民永远感谢他的好意。


从那以后,诸葛亮不再担心南方作乱,从而可以一心一意地完成北伐使命。


他千里迢迢来到这不毛之地,历经千辛万苦,用无比的忍耐,最终获得了非常显著的胜利,而这种胜利并不是带回什么有形的东西,而是带来无形的、长远的和平,这才是老百姓最大的福气,这才是真正的胜利的战争。商品详情


以史为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揭露美帝强盗嘴脸


3

中华民族最大的优势就是文化

怀有仁德之心


诸葛亮平定南中没有带回任何奴隶,没有掠夺任何财产,也没有指派一名官员,反而使得南中人民自愿归并到蜀国,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


中华民族不靠侵略来扩大版图,只是把自己的德行修得非常好,使得四方的人闻风而来,自愿归属到我们的版图里,这种状况是世界上非常少有的。


孟获所代表的南方少数民族文化不如我们中原发达,当时如果没有诸葛亮去攻打孟获,西南的开发又要推迟若干年了。这一点我们要非常感谢诸葛亮。


诸葛亮开拓西南,并不是去侵略少数民族,而是用自己的文化去吸引他们,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归顺我们,这才是我们爱好和平的表现。商品详情


还有我国的东北一带,也不是靠打仗得来的,靠打仗会死伤很多,而且还不一定会成功,而靠先进的文化就不一样。


我们知道,满清入关之后,前几位皇帝都非常热情地主动汉化,就是因为中原的文化先进,否则要中原人主动去汉化满人,谈何容易?


我们中华民族最大的优势就是文化,现在有些人一提到文化就想到物质文明,这是我们应该反省的地方。


文化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我们胜过世界其他民族的,是非物质的文明。虽然近四百年来我们在物质文明上输给西方,但我们还有更好的非物质文明值得好好发扬。


诸葛亮当时就是利用文化上的优势去跟孟获互动,这个跟打孙吴和曹魏是不一样的。


有人说我们中国人对自己人比较严苛,对外国人比较宽松,其实这才是一个文化大国应有的心态,但是千万要记住,只有自己的文化优势还在的时候才可以这样做,否则就是懦弱的表现。


诸葛亮现在不是懦弱,也不是怕死,他有文化上的优势,知道自己这样做对方不会说他是懦弱,好像自己打不过别人,想要别人手下留情一样。商品详情


诸葛亮打败他们轻而易举,但为了固本安边,助推和平,他仍这样热情又耐心地说服,表现出来的就是修养与仁德。

以史为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揭露美帝强盗嘴脸

总之,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也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有关中国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刷新了全球对中国的认知。


可美国还在做着霸权主义的幻梦,试图搅局南海,威胁中国,不过是强弩之末。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越来越多的国家都看清了美国的强盗嘴脸,特别是弱小国家再不愿为其当棋子,当炮灰,避而远之,以免引火烧身。


世界全球化,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人类是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唯有相互支持,团结合作,才是战胜危机的人间正道”。


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为了自身前途,真应该好好学习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诚挚发心,和中国一道,求同存异,与各国人民和平共处,长久发展,才是未来人类的福祉。


但如果美国一意孤行,横行霸道,正如国防部发言人任国强大校说:“美方在南海“兴风作浪”,只会让中方更加坚定地“乘风破浪”。


以史为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揭露美帝强盗嘴脸

本文策划:贾欧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

以史为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揭露美帝强盗嘴脸

✪·好书推荐

曾仕强教授教科书式解读

通过易经看三国的人物、谋略与智慧

点击下图了解

曾仕强论三国智慧(套装共2册) ¥50.8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南中   仁德   蜀国   人心   物质文明   美国   嘴脸   强盗   演义   中国   中华民族   热情   和平   事情   优势   详情   故事   商品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