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事情不要想敢不敢、会不会,而是你能不能


想事情不要想敢不敢、会不会,而是你能不能

有的民族都有文化,而文化的作用是什么?这点全世界都一样,就是要使人跟禽兽有所区别。

再落后的民族,也知道用几片树叶把自己要紧的地方遮掩起来,而动物不会,直到现在,动物都不会这样做。全世界的人都有责任拉开人跟禽兽的距离,这一点中国人做得最好。从周朝开始,中国人就做得很好了。周武王看到父亲周文王那么了不起,想到自己虽然已经将商纣灭掉了,但这并不算什么,总要留下一点东西来,于是他讲了一句话,流传至今,也使他留名百世。周武王的留名不是因为他的文治武功,而是因为这句话——人为万物之灵

天地之间有万事万物,万事万物跟天地都离不开关系。但是天地间万事万物,以人为代表,这就是我们的文化,目的就在于要拉开人跟禽兽的距离,要不然人没有资格成为万物的代表。但是现在我们做得越来越糟糕。

想事情不要想敢不敢、会不会,而是你能不能

孔子讲过一句话,“鸟兽不可与同群”。我们是人类,我们也不反对爱护动物,但是跟它们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个想法跟西方人是不一样的。西方人爱护动物,爱护到超过人,就过分了。现在中国人也开始了,喜欢养狗,这不是坏事情,可是养狗养到什么程度呢?出国去旅游,刚到机场就开始想念狗,不停地打手机,问狗怎么样了。在飞机上别人都在讲别的,他也在想狗怎么样了。好不容易到了巴黎,他一心一意就想这狗怎么样了,那你出来旅游干什么?

各位一想就知道这过分了。你跟父母在一起走,却抱着狗,而不去搀扶父母。“鸟兽不可与同群”,鸟兽就是鸟兽,人就是人。我们中华文化里,孟子曾提出四个字,叫作“人禽之辨”,这四个字很重要。人只要活着就要使自己跟禽兽有距离,我们中国人讲禽也很好,讲兽还是很好,但是如果讲禽兽就很可怕。当一个人被人家骂“禽兽不如”时,这个人就完了,就活得一点儿价值都没有了。我们绝不能禽兽不如,但是如今我们有很多观念,就与这个基本原则产生了偏差。

想事情不要想敢不敢、会不会,而是你能不能

现在很多年轻男女在公众场合做出很亲密的行为,然后问我,这样有什么不对?我说当然不对。他说电影上有很多这样的画面,我说那是电影。他就说外国人在我们中国的街道上也搂搂抱抱,我说那是外国人。他就很不服气。我告诉他,西方人把男女之间的亲密行为当作动物性的行为,我们中国人已经将男女之间的亲密行为从动物性提升为文化性的行为了,这是中国人很自豪的一点。不可以就是不可以,这不是敢不敢的问题,跟会不会也没有关系,而是能不能的问题。

我们现在想事情不要想你敢不敢,你会不会,而是你能不能。一个人只要不要脸,什么事不敢做呢?这是本能,怎么不会呢?所以像这种事情,跟敢不敢、会不会完全没有关系,关键是能不能,应不应该。

人有食色需求,这是人性。动物也有食色需求,那是动物性。但人会做得体面一点,动物不会,差别就在这里。什么叫体面?就是礼,也是道理的“理”,换句话说,作为人,要有人的样子。

记住:人为万物之灵,人最为天下贵。

中国人,你凭什么不自信 ¥49.8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事情   万物之灵   鸟兽   动物性   体面   禽兽   中国   万物   万事   亲密   距离   中国人   动物   关系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