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说了不做”,我该怎么去教育他?

孩子总是“说了不做”,我该怎么去教育他?

说了不做,其实不仅仅是养儿育女过程中常见的挑战。在我们成人的世界里,我们不也是每天都会遇见“说了不做“,承诺了又找理由不去落实的人和事吗?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都要扪心自问,在孩子”说了不做“的具体问题上,我们通常设定的教育目标是什么呢?是让孩子更多的遵守承诺即可,还是孩子一丁点的食言都不可以有,事事都必须”说一不二“。


自然,让孩子更多的遵守承诺,是最佳的教育目标。而那种让孩子像样板间一样处处完美的人设,实在不适合应用在儿童教育上。明确了目标这一点,我们再来具体说说,“说了不做“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可以督促孩子对自己的承诺更加负起责任。


说,是结果;做,是过程。结果看起来简单,就是设想的一个终点;而过程却总是千变万化、难以把握。无论在成人还是孩子的世界里,结果都只是一个心心念念的目标,是理想,是意图,或者是为了满足他人期待而设下的远景。而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却是需要具备诸多能力的。因而,我们可以分别从目标和能力这两方面,来分析看看,孩子为什么会“说了不做”。


先说目标。通常情况下,于一个孩子而言,目标的设定并非易事。真正符合自己能力范畴的目标设定,需要很多次经验的积累,如果再加上去预计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数,就更需要孩子的人生阅历了。而这些,通常是大人有,孩子没有。那么,我们的孩子是如何设置自己的目标的呢?


模仿!人类一生的学习,都是在基于模仿的。莱特兄弟造飞机,是模仿鸟的飞行;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是模仿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孩子设定目标,一定也离不开从成人身上的模仿。想想,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是如何帮助孩子制定目标的?有没有经常按照自己的经验和阅历,为孩子设定对他来说较难的目标?


孩子总是“说了不做”,我该怎么去教育他?


一旦父母经常设定的目标,孩子通过努力很难达成,那么孩子在未来进行目标设定的时候,也不再参考自己的能力范畴,而只参考父母的期待,这就使“说”的目标,和“做”的过程,决裂了。时间久了,孩子会不会成为一个“说话不算话”“说的好听却从来不做”的人呢?对他未来的工作、人际、生活等,又会造成多么大的影响呢?所以说,父母以身作则,在设定目标方面,也是要深思熟虑的。


再说过程,也就是孩子能力的培养。每一份能力的形成和增进,都是需要花时间训练的。可是现代生活确实太紧迫了,父母们常常没有太多时间经历去陪伴孩子,一点一滴的教。尤其是孩子进入学校后,似乎很多事情都是学校直接教就可以了,父母更容易成为甩手掌柜。可是完成自己目标的能力,具备多少,可以如何应用这些能力,没有身为父母的引导和教化,孩子如何去积累总结,更了解自己呢?


举个例子,孩子说30分钟写完数学作业。这时候父母就需要提醒孩子,统计好这次要写多少道题,看好表,从第一题直到做完,一共花了多长时间,然后自我评估一下题目难度,这样,孩子才真正清楚了,自己完成这些题目,到底具有怎样的能力。


下一次,当孩子同等时间未能完成同等题量时,我们又要和孩子好好探讨一下,中间的原因在哪里,有哪些变数是未来我们需要考虑在计划范围内的。


总之,想让孩子“说到做到“,父母一定要把握好“目标”和“过程”的相辅相乘性,切莫无形的将其绝裂。

孩子总是“说了不做”,我该怎么去教育他?

孩子总是“说了不做”,我该怎么去教育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甩手掌柜   孩子   变数   阅历   范畴   题目   成人   父母   期待   目标   过程   能力   未来   经验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