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输知识的结果赢了,虽然在升学方面占便宜,在素质上却输得精光

前段时间我在给小学一位三年级的学生上了开学科技第四课:学习“缩一缩”的创新方法。首先,我给学生列了几个除法算式:36÷4=9,56 ÷7=8,72÷8=9……并告诉他这是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学习了除法有什么用呢?学了除法并不是在日常生活中交换商品算账才有用,“除法”在创新教育中就是“缩一缩”的创新方法。我向他展示了压缩饼干、浓缩果汁、袖珍词典、袖珍收音机;把伞柄由一节改为两节、三节,可以收缩;把篮球架缩一缩,变成升降式篮球架,既适合成年人使用,又适合小学生使用等,告诉他这些都是用“除法(缩一缩)”发明创造的新事物,可以在生活(到市场)中去交换变钱。

灌输知识的结果赢了,虽然在升学方面占便宜,在素质上却输得精光

然后,我采取讲故事的方式,首先给他讲了1947年美国人比斯特发明了隐形眼镜,这一项发明得益于他儿子的恶作剧。一天,比斯特正聚精会神地读书报,突然鼻梁上的眼镜被调皮的小儿子打落在地。比斯特正要发火,小儿子却拾起碎镜片,贴在眼前大叫起来。比斯特拿过镜片,果然看到了地上爬行的蚂蚁,分灵机一动,既然碎镜片可以脱离镜架看东西,把它装在眼球上,看东西不是更方便了吗?就这样,隐形眼镜发明了的故事。眼镜好比是“除数”,隐形眼镜好比是“商”,中间被缩小的这个我们不知道的数就好比是“被除数”,从眼镜发展到隐形眼镜,缩小的是眼镜的体积。其次,还以同样的方法讲了由可口可乐、王老吉等易拉罐到火锅油罐,由钟到手表等发明案例,这些都是除法即“缩一缩”的创新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灌输知识的结果赢了,虽然在升学方面占便宜,在素质上却输得精光

这堂课,我的教学设想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一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学习知识的积极性。通过除法是基础,掌握除法的知识,就可以通过“缩一缩”的创新方法创造商品到市场上去交换变钱,告诉他没有无用的知识,只有不爱学习的学生。这就是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之一。二是虽然这不一定符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是想潜移默化地告诉他:人的创新能力不是由知识单方面决定的,而是由知识量和创造性共同决定的。“36÷4=9,56 ÷7=8,72÷8=9……”是知识,“缩一缩”的创新方法就是培养创造性的内容之一,这正是现行教育的短板:灌输知识的结果赢了,也只不过是在升学方面占了便宜而已,在素质上却输得尽光。

灌输知识的结果赢了,虽然在升学方面占便宜,在素质上却输得精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被除数   可口可乐   除数   压缩饼干   知识   除法   篮球架   小儿子   隐形眼镜   袖珍   镜片   创造性   眼镜   素质   方法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