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的本质是电场,这一科学解释从何而来?

光合作用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太阳辐射能是通过电子传递和诱导共振的方式来实现的。电子有基态和激发态,其中能量最低的态叫基态,而能量最高的态叫激发态。学界认为基态和激发态都可以进光合作用,我认为,只有激发态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为,基态只能保持光电子自身的存在,而没有能力去实现CO2固定。太阳能的辐射是一束以光波进行的光能量子流,辐射能的能量是以hν为单位进行的。

氧的本质是电场,这一科学解释从何而来?

光是一种电磁波,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波长是400~700之间。所以,一般植物可在摄氏10度-35度之间进行。温度太低,光电效应低于脱出功,释放不出光电子;而温度太高,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根据光化学定律,一个分子至少吸收一个量子(hν)后,才能开始反应,所以说,光合作用的光电子,只能是处于激发态的光电子,而不可能是处于基态的光电子。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比率,因光波波长不同而变化。每同化一个CO2,大约需要8~12个量子。

在光合作用的光电效应中,是吸收大于辐射,否则,无法说明112千卡的能量是从何而来。这就是说,在无机物,特别是在金属上的光电效应的吸收和辐射是大体相等的,吸收多少光量子,就辐射多少光量子,它不固定和储存能量子。然而,有机物就不同了,特别是植物的叶子,它可以固定和储存能量子,而它固定和储存的能量是从那里来呢?就是光电效应中吸收的能量大于释放的能量。

氧的本质是电场,这一科学解释从何而来?

把二者之差作为光合作用的CO2固定量。由此说明,一切有机物都是黑体物质,因为,物理实验已经证明,如果一个物体能全部吸收投射到它上面的各种频率的辐射而无反射,这种物体就称为黑体。而有机物,特别是植物就是这样的物质。原因是植物含有CO2和H2O,而这两种物质都含有O,说明O是形成黑体物质的主要原因,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一切含O化合物都是黑体物质。所以,吸收与辐射的能量相等的物体,必然是缺O物质。金属就是缺O物质,一切无机物都是缺O物质,所以,一切无机物都能进行光电效应,但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这就是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唯一区别,也是形成生命的最基本的原因。至于含O物质为什么能聚集能量,因为,O本质上是由电子构成的。

氧的本质是电场,这一科学解释从何而来?

其实,植物也不是都能进行光电效应为基础的光合作用。实验证明,在光电效应中,入射光是可见光或紫外线,所以,康普顿效应不显著,这说明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都与温度有关。入射波波长为λ0=400nm时,观察不到康普顿散射,而这正好是光合作用的辐射波长,这说明光电效应是有机物,即黑体物质在光合作用时的光效应,而康普康效应是有机物,即黑体物质在不能进行光电效应时的光效应。

上述事实说明,地球上的一切能量都是来自于太阳能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无机物没有积累光量子的能力,所以,无机物不会生长,甚至可以说无机物只有质量而没有能量,当然,在外力的推动下它有动量,但在没有外力推动的情况下,它是不会运动的,是永恒静止的,这是牛顿第一定律告许我们的。但有机物就不同了,它可以自己生长发育,甚至开花、结果,树木可以几十年不死,几百年不死,甚至数千年不死。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它不断通过光合作用接受太阳的光能量子。动物的生存是靠吃进去并消化了由光能量为基础的光合作用转化成的植物的果实,其实,一切能够燃烧放出光和热,并能转化成能量的东西都是太阳光能量的长期积累,如煤碳、石油、天然气等等,只不过积累的时间长短不同,途径不同,结构不同罢了。当然,植物也不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当温度太低或太高时,植物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为,入射光的频率小于V0,电子不具有足够的速度以逸出,因而就不会产生光电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激发态   辐射能   光量子   光电效应   无机物   电场   光能   光合作用   有机物   黑体   量子   光电子   效应   能量   本质   物质   植物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