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教养法:教你如何把“熊”行为变成好行为

种下一种观念,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疫情期间,对于父母而言,最大的考验莫过于如何和自己的熊孩子相处。以我家为例,前段时间大白忍不住吵小白发火了,眼看就要动手。之前巴不得整天挂在嘴边亲个没完,现在一让他看孩子,立马坐在电脑前装作忙起来,用他的话说:完全不知道这个小家伙在想什么。他甚至打算把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理念运用到小白身上,我是坚决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的,根据个人心理学的解释,孩子的任何一种行为包括怪异行为背后都是有解释的。我询问事情的经过,原来是小白喜欢捡东西扔东西,给他的玩具不要,非要去捡地上的纸、头发等,给他捡起来的玩具,告诉他不许再扔了,他当着你的面笑嘻嘻的不到一秒钟再次扔掉,弄的大白满肚子火气。

小白的这种行为相信很多父母也在自己家孩子身上见到过,大家想过原因吗,有的父母一味地认为是孩子太淘气,其实很多孩子在0-2岁的时候就会经历手部敏感期,喜欢抓东西,捡东西,扔东西,他们用这种行为来探索和学习世界。

蒙台梭利博士说,孩子是「感官的探索者」

《捕捉儿童敏感期》中对敏感期的解释是:敏感期,指的是0-6岁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儿童正是依靠一个又一个的敏感期来自我成长的。

优雅教养法:教你如何把“熊”行为变成好行为

既然敏感期对于孩子这么重要,那难道我们就放任他们在家胡乱的扔东西吗,当然不是,相反父母可以利用每个阶段的敏感期来培养孩子好的行为。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是由实战派育儿专家伊丽莎白·克拉里40年育儿经验总结的一套优雅教养法,以三角凳理论为基础,融合行为修正、交互分析以及阿德勒-戴克斯法等多种心理学策略,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帮孩子养成好习惯,让孩子变得更积极,更独立,更有幸福感。


优雅教养法:教你如何把“熊”行为变成好行为


书提供的是理论,理论必须得到实践的印证,根据书里面培训新行为的章节内容,我让小白在手部敏感期学会了扔垃圾,现在每天早上我换掉尿不湿,小白自发的捡起来拿到厕所扔掉 ,可能有些宝妈觉得这没有什么难的,但是对于我来说能让他长期自主的去做一件事情就是值得鼓励的事,同时家人看到他的行为也慢慢开始支持我的育儿理念。现在我结合培养小白扔垃圾的过程来分享下书中的优雅教养法。


一、育儿理念

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准则之一,是一个人只能改变自己。当你在改变自己时,同时会改变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而他人也必然会对此做出回应。

小白睡觉的时候我有时默默的看着他,想着十几年后他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同时也想着千万不要像我和大白一样没啥成就,也不会讨人喜欢。这种想法相信很多父母都会有过,有这个想法的父母和我一样犯了个认知错误,其实孩子的表现其实很大程度上和父母相关,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我们往往越不希望孩子和我们一样,结果孩子的表现和我们越来越像。为什么呢,因为儿童教育本来是一门通过改变自身行为来更大概率地使孩子表现良好的艺术。父母自身行为没有改变,以为把孩子包装的完美无瑕就是完美了,其实这是自欺欺人罢了。

对于养育孩子首先父母需要有正确的理念认识,《与打骂溺爱说拜拜》中提供了三角凳原理,它把儿童教育比喻成三角凳,凳子要立稳,需要有三条腿支撑,这三条腿从父母的角度来展开:

①对自身价值观的了解

换句话说就是你看重孩子什么,当我们明确了自己的价值观,才能更好的为孩子设定目标,同时也让日后的行为和想法保持一致,孩子也能很好模仿。

比如你看重孩子独立,那么在幼儿期可以培养收拾孩子收拾玩具,整理书籍的习惯。

②对孩子合理的期待

有个词叫焦虑型父母,对于孩子,父母总是很焦虑:怎么还不会走路啊,别人都开口说话了,怎么还不会蹲下来拉粑粑,别人都自己脱裤子尿尿了。我也焦虑过,小白的玩伴中有个弟弟,一岁就开始跑,小的台阶也下的很稳,很多父母都羡慕,我也不例外,回头看看小白,走路还没走的稳当,我开始焦虑:是不是营养不够啊,问问别人吃的啥,是不是有啥玩具辅助的,我得问问,是不是小白发育落后啊,体检的时候得问问医生……

书中给我们说明其实每个孩子学习能力不同,完善技能的时间也不同,当我们焦虑时候,可以看看下面这张儿童技能发育表,对话入座,来看看自己家的孩子发育情况:


优雅教养法:教你如何把“熊”行为变成好行为

当我们了解孩子每个阶段的发育情况,在设定期望的就更加合理化了,比如孩子两岁半左右才开始可以在父母的照看下穿衣服,你就不要想着让孩子一岁半就开始自己穿衣服。

③对自我需求的尊重

换句话说有了孩子也不能忽略自己需求,很多妈妈有孩子后就不打扮自己,总说没时间,整天顶着鸡窝头心情糟糟的,当我们自身状态不佳的时候,面对孩子也很难保持好的心情。书中借用时间轮来重新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让自己适时的抽离开父母的身份。当然我们在处理琐事的时候也可以利用一些技巧,比如多线作业等。


优雅教养法:教你如何把“熊”行为变成好行为


总结一下就是父母应该明确自己的价值观,知道自己真正看重孩子什么,然后结合孩子发育的特点来制定合理化的期望,同时为了更好促进亲子互动,父母应该留有一部分时间来关注自己,这样可以以最佳的状态来与孩子交流。


二、培养新行为的技巧

理念有了,接下来就是实践的技巧了,为了把书中的道理说的更加清楚明白,我结合教小白扔尿不湿的动作来讲解:


1、能力评估

在培养一个行为的时候我们首先得评估下孩子现阶段的发育水平是否可以做的到,和我们自己的价值观是否相符。结合三角凳理论我分析了下:我的期望是小白可以独立,所以我培养小白自己扔尿不湿的习惯,在现阶段小白可以独立行走,而且可以听懂简单指令,所以可以让其操作扔东西,同时他自己会扔垃圾,就不用每次我去捡他丢在地上的纸之类的物品,我可以省下时间去做别的事情。

综合以上,小白是可以完成自己扔尿不湿这一系列动作的。


2、制定计划

很多人往往没干成事情就是没有勇气踏出第一步,在孩子教育上也是一样,不要害怕失败,只有失败了才能总结经验。

计划包括把技能分解成若干小步骤、怎么向孩子解释这些步骤(如亲身示范或发简单指令),以及怎样强化孩子学习每一个步骤。把计划过程分解成若干步骤以后,让孩子从第一个步骤开始,一步一步完成,直到最后一个步骤结束 ;也可以反过来让孩子从最后一个步骤开始,然后逐渐增加步骤,直到第一个步骤结束。在培养一种全新的技能,不仅要强化孩子每个步骤的每一次成功,也要鼓励孩子每个步骤的每一次尝试。

我制定的初步计划是:

我的计划可能比较简单,通过分解一系列动作或者说倒推的方式来完善整个计划,当然制定计划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任务的挑战性,还有每次预设完成后我们该如何强化。


3、亲身示范

在小白还小点的时候,每天换下尿不湿,我会牵着他,让他看着我把尿不湿丢到厕所去,边做的时候边告诉他:我要去厕所扔尿不湿了,你牵着我去厕所吧等等。这样他熟悉了厕所的位置以及对捡尿不湿这个动作。


4、调整环境

有的时候我们希望孩子去做一些事,但是总担心磕着碰着,最后干脆不让孩子干任何事,其实我们可以调整环境来促进我们的目地。调整环境的方式有三种,可以结合自己的目的来调整:


优雅教养法:教你如何把“熊”行为变成好行为

考虑孩子小,自己去厕所肯定不放心的,所以我在厕所的进口处放了垃圾桶,每次我扔尿不湿的时候会告诉小白扔到这个垃圾桶就好。


5、避免冲突

我们在培养孩子新行为的时候,必须双方的状态好,这样你不会因为孩子的一些失误大发雷霆,孩子心情好也会很乐意的去按照你说的做,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如何避免冲突,书中给我们几个技巧:


优雅教养法:教你如何把“熊”行为变成好行为


早上醒来,小白有时心情不好,因为很多时间是尿憋醒的,一醒来就尿在尿不湿里了,因为小白还是在喜欢人抱抱的阶段,所以我会把他抱在怀里讲会故事或唱首儿歌等,然后在帮他把尿不湿拿掉,拿尿不湿的时候小白总是扭来扭去不配合,我边解尿不湿边说:是不是觉得很不舒服,才不让妈妈动你的,放心解下来就舒服了,你看上面是不是有很多尿尿……

结合书中的理念和我们平时和孩子沟通方式,我整理了几个常见误区:

①选择问题

你早餐吃什么

你早餐吃粥还是吃面条呢

很多父母强调民主,觉得要给孩子选择权,于是用第一种问法,可是当孩子回答出不满意的答复的时候,很多父母就直接驳回,然后斥责一番,最后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了。

如果让孩子自由选择,他也许会有许多让你猝不及防的想法,若是给孩子有限的选择,就可以限制可接受的范围,比如第二种问法,直接把早餐限定在粥和面条这两种。当然孩子并不是会一直按照我们套路来,他有可能同时拒绝两个选项。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引导孩子选择,文中给出的例子很容易理解:当你这样问 :“你想穿红色睡衣呢,还是蓝色睡衣?”若他的回答是“我不穿!”那么你应该换种提问方式来引导 :“是你自己选择呢,还是我来替你选择?”如果她还是说“不要!”那么你可以这样说 :“看来你是想让我帮你挑选今晚穿的睡衣了。”

②倾听的方法

我们在帮孩子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侧重于事情本身,却忽略了孩子的心情,其实如果孩子遇到问题 , 父母积极倾听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能够帮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认真倾听时,有些父母会发表自己观点,但是最佳的方法是做一个好的听众,不要参与其中——既不要提问,也不要提供解决方法。鼓励孩子自己弄清问题,摸索解决办法。若孩子要求帮助,你也是可以提供的,但是绝不能主动去帮助。

③重复指令问题

巴顿 • 怀特著作《人生最初的三年》中提到,那些“有出息的孩子”的父母几乎不会重复自己的要求。如果说了第一遍而孩子没有行动,父母就会起身“帮助”孩子一起完成。经常重复命令,会让孩子以为,父母说一遍的话只是说说而已,说两三遍才是真正希望他按要求做的。

这个观点我当初看到很是吃惊,回想生活中我们往往喜欢重复的唠叨,但是实际上即使他耳朵听出来茧还是没有执行,所以重复说≠他会做,按照书中的观点我在大白身上实施了一下:大白每次吃完果酱都不盖盖子,即使我每次提前提醒他,这很让我恼火,最后还是我把盖子盖好,今天场景又重现了,我把他拽到餐桌边看着果酱瓶,也不说唠叨,他自己盖上盖子。我及时夸赞强化其行为:虽然平时老忘,今天干的不错,不用我唠叨。


6、正面强化

当孩子出现好的新行为,我们应及时正面强化,我们可以借助食物、玩具、表扬来辅助操作。比如我问小白厕所在哪,小白就走向厕所,我会及时的表扬:小白找到厕所了,真棒。有时也会奖励些小饼干。当然我们在使用正强化这一方法时,父母必须明确对孩子的期望(有具体的行为界定),判断孩子的行为是否适应年龄阶段(检查发育水平),并且留心观察孩子表现理想行为的次数。

很多父母在进行证明强化的时候会使用到表扬,但是大家会正确的表扬吗,大家估计很疑虑,表扬谁不会:你真棒,你真好看。其实这些都是无效的表扬,有效的表扬应该是表扬具体的事物,这样孩子能够明确自己具体什么行为是好的,比如我很高兴你把外套挂起来。这样孩子就知道自己挂外套的行为是好的行为,下次也会挂外套。

那是不是每次出现好的行为都表扬呢,当然不是,当我们频繁使用表扬这个强化物的时候,孩子也会厌倦,所以我们也需要时不时的更换强化物。

一种行为每发生一次就强化一次,那么这种行为很快就能学会。但就同一行为而言,如若不加以强化,忘得也是最快的。快速习得新行为和强化记忆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新行为每出现一次就强化一次,一直到孩子完全学会,然后慢慢减少强化的频率,直到最后一月一次就可以了。

在小白能自主的捡起尿不湿的时候我就开始减少表扬他的次数。

但是要注意的是第一个次我们不正面强化的时候,最好装作没看见或者干其他事,观察孩子的情绪,若孩子很沮丧,下次再出现这个行为一定要及时强化。


7、减少不良行为

培养新行为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不良行为,比如小白会把尿不湿丢在床上。德瑞克斯(Dreikurs)在他的著作《孩子 :挑战》 一书中曾提到儿童不良行为的 4 个动机 :对关注的期盼、对权力的渴望、对报复的欲望以及怯懦的展示。当出现不良行为,我们可以针对动机采取逻辑后果法、隔离反省法、注意力转移法、忽视法等方法。


优雅教养法:教你如何把“熊”行为变成好行为

当小白把尿不湿丢在床上,一般是他希望我能够关注他,这个时候我一般会忽视他,对他置之不理,让他觉得没意思后再辅助他听从指令把尿不湿拿下来,如果他大闹,就用其他东西间接吸引注意力,比如我很高兴的玩积木,也不看他,用我的热情和兴趣吸引他过来主动参与。

这几天小白经常把乐高往地上砸,我明确告诉过他不能这样,结果越说越砸,第一次砸完后我告诉他:小白,把积木捡起来,否则我就把它们收拾起来,两天内你不能玩了。小白没有听从,我直接把积木收拾好放到他看不见的地方,这种方法就是逻辑后果法。逻辑结果是指在父母的干涉下,孩子行为产生的结果,只要行为一发生就必须兑现该行为引发的后果。小白继续扔积木,就触发他不能玩积木的后果。

在实施逻辑后果法的时候,我们要避免三个常见的错误:

① 选择在逻辑上与问题并不相关的后果 ;(与事件有关联)

②选择自己并不能真正接受的后果 ;(想好再说)

③ 因孩子发脾气或承诺以后好好表现而改变主意,不按自己说的去做。(坚定信念)


8、重新学习新习惯

有时候,孩子会忘记以前成功完成的动作,这时候可以用“重新正确完成”和“反复习得”的方法唤醒他们的记忆。当你确定孩子忘记了,应立刻走到孩子身边,搂着他带他回到“犯错”的地方,让他重新正确完成忘了做的事情。你要一边走,一边向他解释。

小白前几天就忘了扔尿不湿了,起因是爸爸在客厅打电话,小白好奇直接跑出去了,等小白玩完,我把小白牵着去房间:呀,小白,怎么尿不湿没扔啊,你帮帮我吧。小白立马捡起尿不湿丢到厕所。

小白一周左右完全可以自己扔尿不湿,但还是需要时不时的提醒,二周不到可以自主的去做这件事,通过书中的优雅教养法,我成功的把小白扔东西的熊行为变为好的习惯。


有人说养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但是我觉得养育孩子是给父母重新成长的一次机会。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很多人把自己的不成功等负面情况归咎于自己的原生家庭,现在我们是孩子原生家庭,为了给孩子创造温暖和爱的氛围,请学习下这套优雅教养法,让孩子远离打骂与溺爱,远离原生家庭的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大白   积木   教养   指令   焦虑   厕所   步骤   优雅   敏感   后果   父母   习惯   动作   东西   孩子   时间   计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