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羁绊:用心理学改写人生脚本》:观我的原生家庭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说:每个人穷尽一生,都是在极力整合自己的童年时期形成的性格。原生家庭中的关系就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土壤,他们从前影响你,现在也会,或许以后还会继续影响你 ,除非到觉察到一切,想办法改变自己。


《原生家庭的羁绊:用心理学改写人生脚本》:观我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貌似是每个人都逃不过的坎,想要改变人生的轨迹,只能尽力摆脱,《原生家庭的羁绊:用心理学改写人生脚本》一书中从原生家庭入手,分析了和父母的关系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的,其中起作用的就是潜意识,也就是人生脚本,只有当潜意识被觉察到,得以意识化,命运才能被改写。同时书中作者相先生结合心理咨询经验和自身的原生家庭经历给我们提供了摆脱原生家庭的四个方法。

按照书中的步骤,我也来梳理下自己的原生家庭,当然追溯的原因并不是为了责怪,而是为了找到原因,进而摆脱:

什么时候第一次真正觉察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呢,大概是从恋爱开始的。

在找伴侣的时候其实我给对方设定了标准:诚实,不能欺骗我,同时不能抽烟、打牌。为什么会有这个设定,其实要从我父亲说起,父亲很喜欢打牌,每次他去打牌,我妈妈就会让我去找他回来,去找人的时候免不了会受到邻居小孩的欺负,毕竟我个又小又瘦弱,大人也时不时地逗逗我,这些我早已习惯,可是至今想想仍然害怕的就是我妈妈的脸色,如果我没找回我爸,那么我妈就会摆着一张臭脸,还要忍受她的怒气。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经常和父亲约定让他不要去打牌,甚至白纸黑字签字画押,可是父亲每一次都失信,这让我很大程度上对男性产生不信任感,直至上高中,我看到男生都是很厌恶的表情。

另外父母争吵最多的就是抽烟,父亲每天早上一起来就喜欢抽烟,妈妈总是很生气,于是一天就从争吵开始,吵累了,我就成为传声筒,时不时要接收妈妈这边的怒气。

于是潜意识里我认为伴侣要诚实,即使是让我不高兴的事情也让诚实地说出来,另外不能有抽烟打牌的恶习,因为我害怕以后会为这争吵不休。

所幸上大学遇到现在的伴侣,他也符合我设定的标准。

第二次真正觉察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

忘了是因为什么事情孩子惹到我了,我当时很生气,有那么一刻,我觉得好像我成了我妈,我最害怕我妈的臭脸,现在却让我的孩子也看到,当时的我觉得真是不可思议。

最近一次回家,我才知道我妈的臭脸大概是我摆脱不了的阴影,我会特别关注她的心情变化,可是女人的心情有时候真的好想天气难以捉摸,一会天晴一会下雨,只要她摆出臭脸,我依然会害怕同时也很厌恶。

于是我多方面看育儿书,想要一个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和孩子的矛盾,也会和有经验的妈妈取经。虽然现在还是会发脾气,但是也会在控制不住的时候告诉孩子:我们先彼此冷静下。

其实原生家庭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影响,比如吃饭快慢,出门习惯等等,我现在也不能说完全摆脱了原生家庭,但是至少让原生家庭对我影响小了一点,书中的四种方法其实也正是我用的方法:

1、和原生家庭分离

其实与原生家庭分离,最重要的心理层面,但是想要心理层面实现真正的分离,还是需要现实层面的支持,比如和父母分开住。

刚毕业的时候为了省房租,我和父母住在一起,每天还是像小时候一样小心翼翼地看着父母的脸色,上班本来很累了,回来还要在忍受他们争吵,于是找了个由头搬出去住了。

父母刚开始不愿意,说住在一起可以相互照顾,他们年龄大了等等之类的,我说交通通讯很方便,有什么事情可以随时联系,再说现在住的地方离公司近之类的,后来趁父亲不在家的时候我搬走了。

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不是很自私,父母的顾忌也不是没有道理,可是想想每天的争吵,自私就自私吧,人的一生是为自己活的。

《原生家庭的羁绊:用心理学改写人生脚本》也提到,人要活得自私一点,在各种关系中优先满足自己,先让自己变得充盈和丰富,再去给予别人,这才符合客观规律,即要给予,你自己首先不能匮乏。

只有你真正长大了,才能照顾好身边人,才能给予他人更多付出。

2、找到喜欢做的事情

年幼的时候,父母争吵,我就跑到房间看书,于是父母经常说别人家一本书都没有,我家却有几箱书,成年后,当然更多的是扑在工作上,工作也是自己喜欢的职业,每天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

可是等到我在家照顾孩子的时候,父母又开始说教了,比如妈妈每次打电话就说:不就是带个孩子嘛,你整天有多累啊,干嘛请人做卫生,本来就不赚钱,还浪费钱,你要多做事,不要整天吃饱了睡。。。

我一开始会辩解,后来听多了就不再说话了,本来由于自己没有经济来源,陷入心理内耗当中,妈妈的话语加重了我的心理负担。

在一轮又一轮的心理内耗中,我整天精神萎靡,长时间失眠。在今天4月份参加了喜欢老师的共读营,于是开始写作,随着看书越来越多,自己也从以往的心理内耗中慢慢走出来了,现在妈妈再说这些,我会说:我并不是在家什么事情都没干,我现在在干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有一天它也能给我带来金钱的。

3、建立亲密关系

如果对我帮助最大的那就是现在的伴侣,他符合我设定的标准,也给了我很大的安全感,可是在磨合中,我们也会经常争吵,比如现在相处十年之久,彼此的坏习惯早已暴露无疑。

前段时间吵得特别厉害,甚至让我觉得没有办法和这个人过下去。可是有孩子啊,于是决定再给彼此一次机会,先沟通再看看,即使真的分开至少自己在这段关系中努力过。

晚上趁孩子睡着了,我俩坐在客厅开始沟通,以往总是我先说,但是很多都是指责,然后他反驳,接着双方开始指责,最后啥问题也没解决。

其实这种吵架模式和我父母一样,我也问过妈妈为什么总是想指责,妈妈说这样就能占得上风。于是我也这么做,貌似这样干了,吵架一定会赢。

可是当我准备继续开始这个吵架模式的时候,伴侣说:为什么你总是指责,指责能解决问题吗。我冷静了想了想,好像真的不行,每次看似我吵赢了,但是每次气呼呼的都是我。

伴侣过来拉着我的手说:咱们好好谈一谈,只谈事实,不论情绪。就这样2个小时的沟通完全没有争吵,心平气和的沟通完,问题也解决了,心情也变好了。

4、到三个人以上的竞争关系中

从小大,貌似比较与我们长期相伴,小时候比成绩,比乖巧,长大后,比工作,成婚后,比孩子成绩。

而我在这些比较中,好像从来都是中等水平偏上一点。

小时候上学最怕的就是拿成绩单那天,村里的人没事就会聚在村中看着我们拿成绩单回来,于是一个一个排成队让他们看,看到分数少的,就会讥笑,而我经常就在讥笑名单之中,回到家后,妈妈和哥哥也会嘲笑:是不是学校的奖状不够,忘给你发了,要不要,买一个给你。

于是我越来越害怕去人多的地方,总想把自己隐匿起来。这一直影响到我的工作。

本来工作的性质是需要沟通,需要组织一些活动来增加团队的凝聚力,可是每次部门分布任务的时候,我都选择后勤工作,绝不露面。

后来经理找我沟通问我的想法,我说我害怕干不好,我怕被别人嘲笑。经理说竞争肯定有人干不好,有的人干得好,但是只有竞争才会有进步,否则你只会一直被别人嘲笑。

由于这个过渡,后来公司组织旅游比赛,看谁组织的好,我报名参加,在过程中,我不怕别人的嘲笑,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组织的旅游得到了同事的认可。

这个世上只有极少数人的原生家庭是幸福的,所以不要总是说为什么自己总是不幸。告别过去,一点一点地让伤口愈合,接下来才是你真正的璀璨人生,过往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负,这就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脚本   家庭   人生   内耗   羁绊   理学   层面   伴侣   害怕   用心   父亲   父母   妈妈   关系   组织   孩子   心理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