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人(连载)

村里的小学就建在大队隔壁,是一层二层小楼。楼房算不上有多么精美,但至少还是能住人的。明儿从小学一到三年级都在这里上学。这所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同一个大队,但是属于不同的村庄。有的姓黄,有的姓刘,有的姓张。很神奇,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什么姓氏都有。其实中国人祖上说不定都阔过,很多名人的后代后来都随着时代的变迁、朝代的更迭散落各地。即使祖上再怎么辉煌也如过往云烟了。

(三)

要说让明儿印象最深刻的记忆那就是这所学校的学习与生活了。村学校的校长是一位中年男人,在乡里也算是比较知名的人物。听说他年轻的时候是打罗的。(在明儿家乡,打罗就是小混混的意思)不知道后来怎么的,他就成了小学的校长了。校长一脸凶相,学生们都很怕他。而明儿性格又内向,因此更加害怕他。

学校的校规非常严格。每天早晨都有晨读。那所学校的老师至今都不知道是从哪儿过来的。有一次,明儿上学迟到了,是一个早上,那位数学女老师就让明儿跪在凳子上,跪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这就是这所学校的校规,非常之严格。但是那个时候的父母都是支持这种做法的,他们都非常传统,对老师也都非常敬重。不像现在的学校,把学生都当做宝贝一样的,动也动不得。

明儿的语文老师是一位老先生。老先生非常瘦小,但是非常有精神,也非常严厉。他总是一板正经,翘着个二郎腿坐在讲台前。老先生就像是古代的私塾先生一样严厉。说句实话,在九十年代的中国农村,许多古代留下来的风俗都保留的很好,就像是没有发生过变化一样。这位老先生不会讲普通话,但是他会教拼音,教书写,然后用家乡话带着大家一起朗诵。直到现在,明儿对这位老先生都非常记忆深刻。跟我谈起这位老先生的时候,他的眼里总是充满着怀念。不知道那位老先生最后怎么样了,或许过去这么多年了,他已经仙逝了吧。但是无论如何,这是人生的启蒙教师,永远不该忘记。

在九十年代的中国农村,小孩子上学只能去村里的小学,更好的小学在乡中心小学,再更好的就是再县城的学校。明儿只是在村小学读书。

那个时候,明儿上学也只是步行。没有自行车,只能步行。学校的课桌也需要自己订做。是一块很重的木质桌子。你还要找师傅来做。每学期放假后,你要把桌子搬回家去。明儿很多次一个人把那么重的桌子从几里外的学校搬回家。这是九十年代农村小孩的真实写照。虽然不比西北地区那些穷苦孩子那样苦难,但是也是很苦的。学校里有食堂,但是没有菜。食堂需要每家人自己拿大米去,每天定量给你打饭。菜需要自己从家里带过来,一般都用那种老干妈类似的罐头,里面装一些腌菜什么的。中午放学的时候你是不能回家的,就睡在教室里。用自己从家里带来的蛇皮袋做睡袋。

(四)

村里的小学位于几个村庄的交汇处,交通条件还是非常方便的。学校外面有一个小卖部,里面有各种小吃、学习用品。这里也是学生们最爱的地方。下课以后就直奔这里。那个时候这里一根冰棒才一毛钱,一根雪糕就五毛钱。明儿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中午的时候吃上一个冰棒了。有时候他会和一些小伙伴们在一起吃,把几根冰棒放到一个碗里。那是他童年最深刻的记忆。对的,这就是九十年代中国农村孩子的生活,不知道各位读者有没有感同身受,有没有经历过。

明儿的数学老师是一位非常干练的女教师。女老师非常严格,她教授算法的时候,会出题让学生一个个上去做,如果错了就用尺子狠狠滴拍手掌,因此学生都怕她怕的要死。但是从另一方面讲,这位老师也是非常负责任的。明儿对那位女老师的印象也就这些了,不知道她现在过得怎么样,二十多年过去了,希望她一切都好吧。

与明儿一起来上学的还有村里的其他几个小伙伴们,明儿是他们几个里面最内向弱小的,因此也没有少受他们的欺负。不过他还是不得不跟他们一起上学放学,依附于他们。

学校里最有趣的事情就是课间活动了,那时候明儿会玩一种“袍子”的游戏。就是几个人站在一起,然后一起转圈,最右边的人会随着飞起来,现在明儿也记不清楚到底怎么玩的了,反正当时确实很有趣儿。

(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小卖部   西北地区   冰棒   校规   祖上   明儿   老先生   村里   女老师   校长   桌子   老师   小学   学校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