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孩子选童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忽视了这一点

如何帮孩子选童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忽视了这一点

01

早上看到一条新闻,安徽某县的一名高考状元离家出走17年至今未归。很长的一篇文章看下来,个人认为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不容忽视。这个孩子——现在也不是孩子了(将近40岁吧),太听话了。高考志愿竟然听从了父母的安排,前提是违背了自己的心愿。或许这样的情况有很多,但是这位状元随后还遭遇了女友分手以及没有争取到交换生名额,然后就做了“逃兵”。17年杳无音信。

由此想到了教育中存在的两个问题:孩子的自我认同和情绪管理(尤其是负面情绪)。其实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幼年通过绘本故事来解决,只是我们很少有人关注。

如何帮孩子选童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忽视了这一点

02

我们选择童书的目的大致是增加孩子的识字量、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想象力、表达力、交际力等。还有一些习惯,如阅读、倾听、思考等等。很少有人注意到孩子的心理发展,以及与之相应的需要面对的问题。在不同的年龄段,孩子会遇到不同的成长烦恼,怎么样避免说教无痕的帮助孩子平稳的解决问题是我们大人要解决的问题。而孩子们的这些问题,优秀的童书都可以解决。

03

自我认同的问题,我们可以来读一个绘本故事《糟糕,身上长条纹了》。

如何帮孩子选童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忽视了这一点

图片来自网络

封面很吸引人。一位躺在床上的小女孩,口里含着体温计,手里握着插有一根吸管的杯子,但是双眼却无助而呆滞地望着天花板。最令人吃惊的是,这孩子浑身长满了五彩斑斓的条纹,包括头部。这是怎么回事呢?是自己的涂鸦?或者是别人的恶作剧?还是另有原因?

女孩儿名叫卡米拉,很喜欢吃青豆,但是她从来不吃青豆,因为她的家人和朋友都不吃,她想和大家一样。

“想和大家一样”,为什会这样?

想想,从小到大,我们听到的最多的应该是这句话:大家都这样,你为什么要和别人不一样呢?

开学的第一天,她比平常更焦虑。可见,这个孩子是一直处于焦虑之中的。这一天,她一连试了四十二套衣服,还是找不到真正合适自己的那一套。“没有一套看起来是对的”,是因为她不知道哪一套才能符合大家的口味。她在乎的是大家。然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她的身上长满了彩色条纹。她这时才意识到自己病了。什么病?医生没见过。

佩服作者的才思,接下来的故事更神奇。

学校里,等待她的是一场灾难。同学的嘲笑可想而知,更为意想不到的是。她身上的条纹会跟着同学的呼喊作出相应的变化。“紫色圆点”“棋盘方格”……卡米拉的病症越来越形象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然后卡米拉迎来一堆医生,他们毫无头绪,只留下一堆药丸。吃了药的卡米拉第二天早上,变形为巨无霸彩色胶囊。

时态的发展越来越轰动,电视台每个频道的记者都在报道“不可思议的变色龙小孩的奇异案例”。

自然环境治疗家来了,随着她的指引“与你的房间合二为一”,卡米拉真的做到了。身体融进了墙壁,两幅画是她的眼睛,鼻子是一个橱柜,床是她的眼睛……

读到这里,我的内心不由得陷入了深深的恐惧,到底谁才能救这个可怜的孩子?

父母、医生、老师、同学,竟没有一个可以!记者只把这个当做新闻,社会把她当做新闻,这个救赎者该是何方神圣呢?

到现在,卡米拉遇到的这些人,都是仅仅关注“条纹”本身,医生只是把此当做生理疾病,没有一个人想着要去关心卡米拉的内心,没有人懂得要去思考“条纹”产生的心理原因。

生活中类似现象比比皆是。孩子死活不肯进教室,我们怎么做?打骂哄劝招招落马。没有人会想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心理、家庭等各方面都在影响着孩子。

一个小老太太用小小青豆成功救治了卡米拉。真正懂得卡米拉内心的老太太,自然能够令故事情节峰回路转,也能改变卡米拉的命运。从那以后,卡米拉尽情地吃着青豆,一点也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了。这时的卡米拉高昂着头,一改之前的焦虑和痛苦,满脸洋溢着自信和快乐。

从在意大家到不在意大家;从不在意自己到在意自己。换句话说,以前在卡米拉眼中只有大家,而现在她的眼中更多的是自己。这是一个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的过程,或者说这是一个由向外寻求自我到向内寻求自我的过程。

04

《生气汤》可以帮助我们管理负面情绪。如何帮孩子选童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忽视了这一点

生活中免不了会和不愉快相遇。

故事中的霍斯这天就遇到了一箩筐的不愉快。

他想不出第三题的答案,他被琳达递情书,他被一只牛踩,放学时他被邻居阿姨接……

该如何面对不愉快?该如何教孩子面对不良情绪?

霍斯气得想打人!他用力踩了一朵花。

一 般情况下人生气之后,会变得很反常。此时,人会被“气”——不愉快所控制。或者说,人的心理会失衡,理性会隐退,感性绝对占据了上风。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见谁谁不顺眼,一个外向的人生了气无异于一枚超级炸弹,一个超级破坏狂。

“破坏”,是在撒气。生气不可避免,撒气也势在必行。关键是“气”要怎样“撒”,这是门很大的学问。对于小孩子来说,这就更难了。

霍斯不知道,幸运的是他有一位好妈妈。面对生气的小孩,大人通常会用“哄”(用孩子喜欢的东西逗她们开心)或者说教等办法,效果往往不理想。霍斯的妈妈采用了煮“生气汤”地办法,帮孩子成功排气。

在妈妈的带领下,霍斯对着汤锅尖叫、吐舌头、敲打…… 直到喷出一口最大的火龙气,然后开心的笑了。这是什么汤?生气汤。把要撒的气煮成汤,真是不错的主意呢!可以想象的出,以后的日子里霍斯们还会想出许多好办法:生气吃、生气跑……

作为成人,我也一直被情绪所困扰。通常情况下,说大人比孩子成熟,是因为我们会“控制”情绪,或者说会“压制”情绪的爆发。我也曾尝试控制坏情绪,短时间内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时间长了,情绪被压制得不能再压制,火山就爆发了,杀伤力更大,破坏性更强。一直在思考,到底该如何管理情绪?

《生气汤》给我们一个很好地思考角度,坏情绪也是自己的一部分,就像代谢物一样自然。我们需要恰当的办法去疏导、采取合理的方式排除体外。学会和不愉快说再见,真是一门大学问。

班里有一位男孩子脾气很暴躁,遇到不开心就骂人或者踹树;有一位女孩子遇到不开心就爬到桌上大哭。一般情况下,孩子们都会采取如此伤他或自伤的消极方式,有些大人不也是一样不知所措吗?

我们都缺乏对情绪的认知,都希望生活中只有快乐没有忧愁。天天快乐,笑口常开:是我们对亲朋美好的祝愿。记得小学课本里有篇课文《小木偶的故事》,只会笑的小木偶遇到了一系列麻烦。故事告诉我们:,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首先应该知道坏情绪对我们来说是很正常的,遇到不好的事情,心情变糟糕是很正常的。《新教育的一年级》里,童喜喜写到,心情就像天气,我们的生活中不只有快乐。所以,我们要学会接纳不愉快,当然我们的不愉快也需要恰当的表达。

霍斯的妈妈很聪明,带孩子煮生气汤,无疑是帮助孩子找到了一种创造性的排气(和不愉快说再见的)方法,变无效的破坏性的排气为有效的排气法。相信大家,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遇到不愉快,压制、克制,只是暂时的,我们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和不愉快说再见的方法,那样我们的心理才会变得积极、乐观,生活才会变得更美好!

个人认为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人格是否健全是我们养育者最应该重视的。好在我们有许多优秀的童书可用,相信大家都会成为智慧型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孩子   都会   青豆   这一点   破坏性   条纹   焦虑   在意   生气   情绪   内心   医生   原因   妈妈   心理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