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外玩时受欺负了,要不要和对方家长吵起来呢?

孩子在外玩时受欺负了,要不要和对方家长吵起来呢?

01家长的处事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之间的“战争”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上演,很多家长都经常为此发愁。

一位妈妈说,我今天和小区里一个熊孩子家长,准确说是他奶奶吵起来了,她总是护犊子。小区里的孩子他哪个都欺负过,他奶奶就站在一边得意洋洋的样子。这次我是没忍住和她吵起来了。我很自责,觉得自己没有保护好孩子。

正常情况下,自己的孩子受欺负了,大人肯定会非常难受,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加入到孩子的战争中。孩子越小,这种反应越厉害。甚至也不乏这样的例子,自家孩子在学校受欺负了,家长第一时间冲到学校打骂对方孩子。

对这种处理方式,我只能说:可以理解,但不赞同。

家长的处事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上文中的妈妈处理事情有点欠妥,显然是她在忍无可忍的前提下和对方孩子的奶奶吵起来了。为什么?因为自己的孩子和小区里其他孩子屡次受欺负。这次没忍住,显然这位妈妈已经忍了好多次了。我不禁要问一声:为什么之前要忍呢?

欺负人的孩子显然是在家里非常娇惯,尤其是奶奶带的娃,一般情况下确实是这样。先评说在家里应不应该娇惯的,但是在公共场合对自己的孩子欺负小伙伴持纵容态度,显然是不合理的。遇到这种自家孩子被人欺负的情况,我们大部分家长都会选择忍。表面看起来,好像我们很有涵养,但依我看,我们和故事里的奶奶没什么区别。因为忍耐,也是一种变相的纵容。为什么小区了的孩子都被他欺负过?就是因为大家的忍耐,也等于说那个孩子敢于频繁的欺负孩子们,也有大家的功劳。

孩子在外玩时受欺负了,要不要和对方家长吵起来呢?

02既然这样,为什么也不赞成打或者吵呢?

前几天看到一位一个故事,一位爸爸带的孩子被一位妈妈带的孩子欺负了,那位妈妈也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这位爸爸不干了,采取了吼叫的方式——当然是对那位妈妈。他说,他不稀罕对方的道歉,他就是要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愤怒。也就是说,即使对方道歉了,他也不接受,他就是要发怒。目的是让对方不敢再欺负自己的孩子。

当大人在争吵的时候,孩子在做什么?

既然是需要家长陪护,孩子肯定不够大。先不说大人之间的打骂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心理伤害,单说这种大人这种处事方式会怎样影响孩子。

大人的一言一行,在无形中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遇到事情你选择争吵或者出手的方式,就是在用行动告诉孩子怎样解决麻烦。不要小看每一次你认为很小的事件,因为孩子还小,几乎没有什么阅历,他们真的会认为这是处理麻烦的最佳方式。还有一种情况,孩子会被吓到,严重的可能会自闭。他们会以为自己是大人之间冲突的罪魁祸首。

男士向女士发飙,我很不赞同,不管你孩子受到多大委屈;一位年轻的妈妈和一位奶奶吵架,我也不赞同。即使是调换过来,我还是不赞同。

孩子在外玩时受欺负了,要不要和对方家长吵起来呢?

03孩子的健康成长始终应该摆在第一位

如果是我,我也会很愤怒,我也不保证自己不会发飙。但是,情绪过后,我会选择更理智的方法。

我们一般不要插手,而是观察孩子的行为。孩子受欺负一般会有自己的应对方式,如果孩子选择了你不认可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启发性提问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处理方式。切记:最好的办法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引导孩子学会自己处理问题。

有一次宝宝上滑梯,遇到了一位“大侠”:“你得给我钱,我才让你过。”宝宝被吓愣了,我也有点吃惊。这位“大侠”乌贼花脸的,个头又大,真的让人有点害怕。但我马上就反应过来了:“宝宝,把你手里的票给哥哥,我们有票,你忘了?”宝宝恍然大悟,比划着往“大侠”的手里放了点东西,“大侠”乐开了花,之后和宝宝成了好朋友。

当然这件事在程度上不能和大家遇到的受欺负事件想比,但是可以给大家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孩子之间没有仇恨,年龄越小越是如此,有时候大人没必要过激反应。

如果遇到很特殊的孩子,类似小霸王的。自己的孩子没办法和对方正常相处,我们必须首先选择保证孩子的安全——身体和心理。如果家长需要和对方理论,也要先稳定自己的情绪,避免争吵。因为一般争吵不能实质性解决问题,只会恶化双方的关系!

我们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不是发泄怒气和不满。所以,我们要选择有效沟通。

第一件事里的妈妈,其实在孩子第一次受到欺负时,就该选择有效沟通。也可以选择和小区里的妈妈们一起和那位孩子的家长(如若奶奶不好沟通,可以选择找孩子的父母)沟通。沟通实在无效,人家就是不讲理,我们还可以选择回避,但不是长时间的忍受。

第二件事里的爸爸,我个人认为缺乏理智。对方道歉了,就应该接受。一个不会选择原谅的人,内心也不会多么快乐。如果真的因为不原谅别人、对女士发飙而获取快乐,我想这位爸爸还不及那位起初纵容孩子的妈妈。

(以上两件事显然是孩子没受到多大的外伤,如果真受伤了恐怕大家也就顾不得吵架了。)

作为父母,我们最忌讳的就是自己的短视。表面看来,我们貌似暂时取得了胜利,其实不恰当的处事方式给孩子造成的影响常常令人意想不到。

有的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自闭了或者性格暴躁了等等,万万想不到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自己的“功劳”。

04不一样的妈妈,不一样的女儿

刚刚听到的一件真实的事情。

小伙伴一起玩,因为两个小男孩调皮(当然不是故意的),两个女孩子同时受了一点皮外伤。

第一位女孩的妈妈教孩子选择了原谅,并鼓励孩子坚强,自己带孩子去社区医院擦药。第二位妈妈选择了抱怨,自己的孩子哇哇大哭,一直大声喊疼。

我不讲两个孩子的发展朝向,想必大家也能预测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小霸王   家长   孩子   外伤   在外   自闭   功劳   大侠   奶奶   理智   大人   爸爸   事情   妈妈   宝宝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