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西游记》之宝象国

荐读:《西游记》之宝象国

当初,四大名著中最不看好的就是《西游记》,总认为它只不过是骗人的神话罢了。怎比得上“红楼”“三国”?谁知年且40岁时捧起它,竟越读越有味道了。

读到现在,我觉得最妙的是第28-31回宝象国。前边第27回写的是“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三藏的因善而愚赶走行者。可纵放心猿使他内心烦闷,山间散步时被一座放光的宝塔诱惑自己走进妖洞。因为心迷,妖洞竟然也可以看做佛地。魔在心中,不用妖来,自己也可以送到妖的嘴边。任人说他万遍,不如亲身体验一次。你看那放光的是宝塔,你认定那塔下是寺院是宝地,你就自己试一试。

更妙的是,黄袍怪将唐僧变为猛虎,僧还是虎,妖还是僧,都只是表象,都只是自己的心在作怪,其实都是空。正应了前文“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至此,唐僧该明白了!到乌鸡国吴作者又让他变换方式复习一次,青狮在和行者的争斗中变作了唐僧,更加明白的告诉他:妖和人的区别不在表象。

行者走了,八戒做了大徒弟。老大原来并不像他曾经看到的、想到的那么简单。别说捉妖,就连化斋对他而言也那么困难。

荐读:《西游记》之宝象国

如果黄袍怪只是摄取公主、贪吃唐僧,那么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妖怪。然而黄袍怪和其他吃唐僧的妖怪又有不同,在他眼里唐僧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百花羞的一声“黄袍郎”,可以令他从阵前回洞;她编一个故事,他就可以马上放唐僧西行。众妖日思夜想的长生不老,比不上洞内的片刻温存。黄袍怪,奎木狼,不是因为在上界犯错造贬,不是谁的家童或坐骑走失,不是奉谁的旨意报什么私仇……都不是,只为百花羞——批香殿的侍女。为了她,他可以从神仙做到妖怪。奎木狼的心中立着一位侍女,在黄袍怪看来,那位侍女就是百花羞;在百花羞心中,除了黄袍怪还有宝象国。谁是妖?妖是谁?心。这和唐僧的“妖”、八戒的“妖”又有何分别?

我的妖是什么?偏见。不是吗?我们不是和故事中的这些人物一样,只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吗?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摸象的盲人。就像我们的教学,我自认为这道题或者知识点这样反复讲、反复练孩子们早该会了,可是偏偏有一部分就是不能掌握。我很着急,很无奈,有时候真想把他们头顶揭开直接倒进去。只能说,我非鱼,我不知孩子的苦。我没有找对帮助孩子的路子。有时候,中等生或者下等生做老师也是有好处的,他们可以和这些慢孩子更能有效地沟通(哈,也可能又是偏见)。这个我是有亲身体验的,当初学习朗诵,起初也遇到几位网络名家,蒹葭苍苍、天街小雨等,但就是不入门,任凭老师怎么教、怎么骂(当初我是脸皮最厚的,一般学员都受不了)就是不“懂”,如果我是这些老师,真的能被活活气死。但是,等遇到左旗老师,一切问题都没有了,之前的朋友都说我大变了。不是老师不好,这些老师都带了很多了不得的学生,我之前学不会,是师生之间的“路”没打通,沟通都是无效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应该千变万化。

荐读:《西游记》之宝象国

怎么能做到这点呢?除掉自己心中那个“我认为”。其他事情也是一样。例如,一位很固执的独身主义者极大可能是对婚姻有偏见,偏见的根源可能是家庭或者亲友的不幸婚姻或者婚姻中的不好。只看到不好,便放弃了。其实伟大的秘密都很简单,我们每个人都像是要过河的那匹小马,他人的话只是参考而已,重要的是自己的亲身实践。当你拒绝踏入婚姻这条河的时候,失去的不仅仅是磨面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你放弃了这条很重要的人生之河,放弃了成长的机会。

我们经常说眼见为实,其实有时候眼见也不为实。你的心决定你的眼,而你的行动或许会改变你的心。

荐读:《西游记》之宝象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西游记   百花   唐僧   侍女   宝塔   表象   妖怪   偏见   行者   当初   不好   心中   婚姻   老师   孩子   黄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