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来说,江南七怪的打骂和老顽童的“玩”哪个更有效?

对孩子来说,江南七怪的打骂和老顽童的“玩”哪个更有效?

彻底喜欢老顽童,我想应该是因为他的童心未泯。无论何时,做老师就应该有一颗至真至纯之心。老顽童的内心是毫无杂念的,王重阳的话他是言听计从,但他又像孩子似的轻信人。不然任凭黄夫人如何聪明周伯通也不会亲手毁了九阴真经。

老顽童没有争权夺利之心,但却有着对武学的痴迷之心。他的这种痴迷纯属自然,是属于天性,也是属于真正的热爱。可以说,武学就是他生命的全部。用他自己的话来讲:钻研武功自有无穷乐趣,一个人生在世上, ,又有什么更有趣的事好干?天下玩意虽多,可是玩得久了,终究没味。只有武功,才越玩越有趣。

这么大的全真教他丝毫不贪恋,一门心思只是爱武学。

他被困桃花岛15年,并没有丝毫的苦恼,反而利用难得的好时光自创了左右搏击术。在他身上呈现的是生命应有的积极状态。

在此之前,郭靖还从未听人讲过武功是有趣的事情,拿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可不觉得练武有什么好玩,生平练武实是是吃足了苦头,只是从小便咬紧了牙关苦挨,从来不肯贪懒而已。

就是之前遇到神丐洪七公,郭靖也是用苦练的办法,更不必说跟随七怪时时遭受责骂了。

郭靖遇到周伯通貌似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原来练武还可以是有趣的事呢!

如果一位老师不能真正地热爱知识、被知识的魅力所吸引,从而对知识孜孜不断地追求,而是视学习为一件苦差事,可想而知他的学生就算比郭靖聪明,也不会比郭靖快乐。因为老师本身传递给学生的就是无奈。

同样是郭靖,为什么遇见老顽童之后整个学习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兄弟,你心地忠厚,胸襟博大,只可惜我师哥已经逝世。否则他见到你一定喜欢,他那一身盖世武功,必定可以尽数传给你了。

别的老师都能发现郭靖的傻和笨,在老顽童眼里郭靖身上全是优点,不是郭靖变了,是老师的视角不同。一位老师如果不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并找到施教的切入点应该不算是成功吧。

老顽童开课,自己先玩左右搏击术,郭靖看出了问题。

大哥,你右手这招为什么不用足了?

老顽童没有任何解释,先让郭靖试试。先试用足了力气的一掌,再试没用足力气的一掌。结果郭靖怔怔的发呆。

老顽童这才解释以虚击实、以不足胜有余的妙旨。又请郭靖和他拆招,然后又说:

好兄弟,我不能叫你白摔了,我把甩你的这一记手法说给你听。

老顽童就这样在玩中传授给了郭靖至高的武功,就连郭靖也觉得武功好玩了。并不是郭靖从此不用练习了,他还是照样需要几十遍的练习,变了的是心境。他此时是享受到了武学的乐趣,深深的被武学的魅力所吸引。

老顽童授课真的是从郭靖的问题开始,从疑惑处出发又不急于解释,而是请郭靖先体验。用足了力气的一掌没有击倒郭靖,郭靖反而没用足力气的一掌击倒了。你说郭靖能不想知道原因吗?等到非说不可时才讲,是老顽童的高妙之处。真的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啊!

等到欧阳锋、黄药师、洪七公三人筝、箫、啸相斗时,傻郭靖竟能悟出门道,不得不说郭靖的巨大进步是因为他真的遇上了大师。

郭靖是如何学会悟的呢?

悟,应该说是很难言说的,也可以说是很难教的。老顽童只是把自己的切身经历用故事讲述出来,尤其是他的左右搏击术每一招都是有来头的。全真道家的心法,通过拳法演练应该是促成郭靖顿悟的一个很有利的外因。或者说,是老顽童给了郭靖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全新的视角。这是很不简单的,并不是随便一位老师都可以有这种视野和意识的。

很早之前,听同学讲射雕故事,她看的是电视。她说在郭靖在黄药师的考场上有一场之所以胜出,是因为郭靖不懂音律才不被黄老邪的玉萧声所伤。看过原著之后,我才真的明白此时的郭靖早已远非欧阳克所能比,他甚至可以举起鞋子拍打和黄老邪的箫声过招。他飞跃式的进步令黄、洪、欧阳三大家都震惊。

或许大家还记得郭靖后来上华山遇到古藤,竟然有了自创拳招儿的想法。如果不是当时他心中有结,自创应该是分分钟的事儿。从苦学到创造,郭靖的学习能力已登峰造极。

对孩子来说,江南七怪的打骂和老顽童的“玩”哪个更有效?

真正的教育就是让受教者感觉不到它在受教育,大道无痕。

怎样才能做到无痕呢?

首先,老师要热爱知识,不以学习为苦,也就是要会学习,因学习而快乐,要能够切实感受到知识的魅力,然后才能够不断地沉浸在学习之中。

其次,教师应该最大化的去掉功利之心,全身心的投入到自身学习和教学工作中。当你为饭碗担心时,你眼中、心中也只有一碗饭,也就只追求一碗饭。当你的视野超越了这碗饭,也就不会再为一碗饭而担心了。教师不断学习的过程,也是自身价值不断提升的过程。一个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身的老师,真的没有必要担心自己的饭碗,或者他也并不愿被这一碗饭困死。这个愿和之前所提的是两种境界。担心是因为害怕和恐惧,是因为自己没能力、不自信;没必要,是体现的是一种生命状态,我不认为这是一种束缚,而是修炼自己的绝佳机会;愿是一种对自己能力的坚信,也是一种自由:我可以留在此地,也可以随时离开,全凭我自己而不是受制于人。桃花岛的15年之于周伯通,那不是不自由,倒反是自创的好机会。

也就是说,教师应该自己首先过幸福,应有幸福的能力,然后用积极的正能量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再者,会教的老师从来都是寓教于乐。充分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选择适当的契机和适合的教学方法,在游戏或活动中完成教学,孩子们在快乐中收获知识。

对孩子来说,江南七怪的打骂和老顽童的“玩”哪个更有效?

例如,一年级的小朋友上课专注力差,就算你喊破嗓子也无济于事,因为这是他们现阶段的身心特点。选择顺应,课中做会儿手指操就能很好地调节。授课中可以将知识点编成儿歌,孩子们更易于接受,也会感到很快乐。

今天和两位同事在群里讨论学习是苦还是乐的问题,正好可以用老顽童的授课故事做答案。

学习是苦还是乐关键在自己的心态,如果能够变苦为乐,我想没有人拒绝。关键是我们首先要相信学习是可以快乐的,只不过想快乐学习首先教师自己得有那个能力。如果教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干货,这里指自己的课程或者教学法,说什么也是白搭。快乐简单也复杂。

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学校是乐园而非监狱,学习是探索而非忍受,未来是希望而不是被命运摆布。

——干国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0

标签:武功   孩子   江南   力气   有趣   担心   身上   状态   能力   魅力   老师   生命   教师   故事   知识   快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