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穰孩子输在起跑点上?右脑开发纯属谎言?

很多市面上的幼教团体宣称,大脑只被利用10%,其余的90%尚未开发,还有许多针对右脑开发的课程宣称,因为我们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右边有利手,所以大量使用的是左脑,為了积极开发右脑的创作力,要求孩子左手写字,或者将右眼掩盖起来,只用左眼看看黑板学习,强迫右脑去发生事物连结,这些方法靠普吗?有科学依据吗?以下我们一起来聊一聊.

别穰孩子输在起跑点上?右脑开发纯属谎言?

别穰孩子输在起跑点上?右脑开发纯属谎言?

别穰孩子输在起跑点上?右脑开发纯属谎言?

别穰孩子输在起跑点上?右脑开发纯属谎言?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点上这句话,根据考察是因为20世纪初,在美国一个教育博览会的推广宣传词,本身并没有科学依据,但是这句话被以讹传讹地流传了下来,甚至现在这个观念深深地烙印在许多父母心中.而且就像雪球效应一般的越滚越大,父母争先恐后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报了许多才艺班与培训班,以为这样是为了孩子好,却从来没有人深思,"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点上"这句话有科学根据吗??

过去因为我们无法看见大脑内部运作的情形,于是许多研究都是等到人们死去之后,透过解剖大脑才能一探究竟,可惜的是,大脑一旦死亡后缺血缺氧,大脑所有的活动也就停止了,我们根本无从得知大脑是如何作用的.进入20世纪中期,由于发明了功能性的核磁共振检查技术,让我们可以看见活生生的大脑运行轨迹,这时才开启了脑神经科学家重新再一次认识大脑的结构与功能,甚至有机会根据科学证据去推翻以前对于大脑的谬论.人的大脑约1.4千克,只占我们体重的2%,但是却使用了我们身体能量的20%,大约是400千卡,因此当大脑使用了身体上20%的能量时,是不可能只供应10%脑细胞运作的,所有的脑细胞都会参与其中,大量複杂的神经元活动彼此之间交相作用,才可能让人类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大脑神经元坚守的是"用进废退原则",常用的区域会因而增大,长久不用的区域则会减少并挪为他用,大脑的资源非常有限,决不会留下90%的区域不用,相反的是,大脑中的每个区域都会互相争夺能量资源,完全推翻了,大脑当中有90%未开发的错误观念.

别穰孩子输在起跑点上?右脑开发纯属谎言?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点上:

有一种草原田鼠,住在丘陵区的是一夫多妻制,而住在草原区的则是一夫一妻制,实验者将这两种田鼠利用核磁共振扫描后发现,一夫多妻制的田鼠,由于需要记住每个妻子洞穴的位置,这群田鼠大脑海马迴的后端显得比较肥大,而一夫一妻制的田鼠则显示出来较小的海马迴后端,我们看到大脑的资源会因为环境的需求而改变资源的分配.还有一个有趣的实验:在沙滩筑窝的海鸥能清楚辨识自己的蛋,如果将其他海鸥的蛋或圆形的东西放进窝裡,海鸥就会将之推出.如果是筑窝在悬崖上的海鸥,由于无须担心发生混淆,没有发展出来这种辨识能力,所以将乒乓球放入鸟窝中,海鸥也会将其孵化,同样的物种在不同的环境中却发展出不一样的能力,这说明了动物除了受基因影响之外,最重要的还是环境因素的干扰.

别穰孩子输在起跑点上?右脑开发纯属谎言?


那么现在家长们十分热衷一些大脑开发,早教之类的宣传活动,产生一种普遍的共识,:关于学习这件事,应该是越早开始越好,尤其是当看见别人家小孩上了早教班之后领先了自己的孩子,就开始焦虑,万一孩子输在起跑点了怎么办,通常我们家长都会有从众的心理,别人有的我们也必须要有,于是就形成了一窝蜂早教班的成立与竞争了.事实上,在学习上面没有所谓的输在起跑点这件事上,透过目前科学家提出的理论中发现,大脑神经元终身都有学习能力,也可以因为需求和环境被改变,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动机.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不同的基因与天性,有些人很早就学会走路,但是有些孩子就是需要两岁之后才发展出走路的行为,我们可以说这两个孩子的学习能力是相同的吗?孩子出生之后,就需要与这个环境互相融合,包含语言能力的发展,都需要多重感官的刺激与整合,有些孩子的大脑神经元因为基因较为活跃,所以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快,有些孩子大脑神经元就是连接得比较慢,出现行为能力的速度较缓,这些差异本来就是生物基因中的差别,许多孩子在出生后三岁之内所学习的技能,对于长大后并没有帮助,甚至与那些没有接受早教的孩子比较之后,也看不出来统计学上的差异,反之有些孩子因为发展较慢,但是如果在短时间给予太多刺激或教学内容,可能加大孩子的挫折感与不自信,其实孩子最需要的是玩,没有压力地去探索这个世界,我觉得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别穰孩子输在起跑点上?右脑开发纯属谎言?


右脑开发是个谎言:

右脑开发在早教界是一个神话,许多的机构都尝试去说服家长们,让孩子去做右脑开发的课程,事实上科学中并没有右脑开发这个观念,更没有证据显示需要特别强调右脑开发.幼儿的脑是同步发展的,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右脑启动,再接着引导左脑发育,脑的可塑性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强,有一个特别的例子与大家分享,19世纪曾经发生一个小女孩出生的时候并没有发育出右脑,也就是大脑皮质区只有一半,很多科学家以及医生都认为这个小女孩无法活下去,但是神奇的是,这个小女孩还是跟其他孩子一样有着正常的智力与生活能力,直到长大之后也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由此可知,我们的大脑皮质可塑性非常强,即使缺少了另一半,但是透过环境与需求的刺激,大脑也演化出所需要的一切神经元细胞.

别穰孩子输在起跑点上?右脑开发纯属谎言?


我们有所谓的优势大脑,左优势大脑趋向于掌管语言,数字,逻辑,分析与推理,而右优势大脑趋向掌管音乐,空间,想像,几何与综合等能力,但是别忘了,右脑与左脑中间是一个拥有百万神经元纤维的胼胝体,只要这个结构运作正常,那么每一个从外界进入大脑的信息,就会快速地在左右大脑之间传递筛检与整合,并不会出现某半边大脑独立作业的情形.这其实说明了一个事实,成人之后的脑梗偏瘫患者,可能在发病之后短时间内会失去半边大脑的功能区域,可是如果透过科学康復训练,我们会发现大脑开始将资源重新分配,将所有的能量集中供应给未受损的半侧大脑神经元,因此重新获得失去的能力,很多患者不清楚这样的大脑运作机制,在脑梗偏瘫之后,就消极治疗,或者选择完全不费力的治疗方式,当大脑没有获得刺激,或者在生活中没有大量的需求,大脑中的重新分配能力将不会启动,因此康复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尽管以上的例子与其他的证据都显示,孩子并不需要做右脑开发的学习,我们只需要关注于孩子正常的发展,并在生活中让孩子获得多重感官刺激,那麽孩子的大脑就会均衡发展,真的不需要强迫孩子去做不擅長的事,比如用左手写字或吃饭,在科学上是个嚴重的误区.

别穰孩子输在起跑点上?右脑开发纯属谎言?

总结:

很多的孩子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无法顺势而为,最大的障碍都是来自于家长错误的观念与从众心态,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性,也具有独一无二的生长顺序,可是现在的医疗或环境,似乎就希望将孩子导入一个标准的模板之中,一旦与别人不同,就开始着急焦虑,并到处求医,真的不需要这样,很多时候都是家长的心态出现偏差了.很多孩子在三岁之前出现类似扁平足的问题,许多儿科医生就开始建议穿矫正鞋或足弓鞋垫,我觉得很可笑,孩子在三岁之前的肌肉骨骼系统发育并不完善,而組成足弓最重要因素就是软组织的能力,此时如果就穿上了矫正鞋,反而抑制了孩子獲得地面反作用力与本体感觉的机会,真是太可惜了,连医生也会发生这样低级的错误,更何况是一般家长呢?我建议将每个孩子都视为独一无二的珍宝,让孩子在一个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中长大,顺其自然的发展不干预,那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了.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或转发出去,我们下次文章更新再见@康復医学黄教授#扁平足#偏瘫#脑梗#如何教育孩子

别穰孩子输在起跑点上?右脑开发纯属谎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右脑   扁平足   孩子   神经元   田鼠   海鸥   基因   证据   谎言   能量   大脑   区域   能力   环境   科学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