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质量参差不齐,优化品质仍需多管齐下

3岁以下婴幼儿是“最柔软的人群”,语言表达和行为能力极其有限,需要精心照料和细致关爱。0~3岁是婴幼儿依恋形成的关键期,婴幼儿与父母亲有着天然的情感和生存纽带,所以自古以来家庭始终是婴幼儿最主要的照料场所。

2019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于如何加强对家庭婴幼儿照护的支持,有明确的指向:全面落实产假政策,鼓励用人单位采取灵活安排工作时间等的积极措施;支持脱产照护婴幼儿的父母重返工作岗位,并为其提供信息服务、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

托育质量参差不齐,优化品质仍需多管齐下

近几年,“70后”“80后”童年记忆里的家长单位托儿所,也在悄然回归。一些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通过新建、租赁等形式,为职工提供一定的托育服务。福建省国资教育托育园,就是一所面向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及省属企业干部职工子女的公办托育园,专为1.5~3周岁的婴幼儿提供全日制照护服务。

在托育服务的选择上,家长普遍倾向于公办的托育服务,一方面,家长对托育服务的硬件与软件条件,如活动设施、环境卫生、教师素质、收费标准、性价比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更愿意选择政府主导或政府支持的公共托育服务;另一方面,制度健全、监管力度较大也是家长倾向公办托育服务的一大原因。

但是,若想从根本上缓解婴幼儿照顾资源不足的现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助力助力,只追求公办托育是远远不够的。

托育质量参差不齐,优化品质仍需多管齐下

托育品质作为衡量托育服务质量好坏的标准,一直以来备受家长的关注。尤其对于非公办托育,他们对于托育品质的需求涉及多方面的考量,尤其关注环境设备、师资质量、保教活动。

例如,在师资质量方面,目前各地托育人员缺乏统一的上岗考核标准,多数人员属于先入职后培训,因此专业性普遍较低;

在环境设备方面,仅有个别城市率先出台了3岁以下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规定了举办场所、建筑设计、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规范;

托育质量参差不齐,优化品质仍需多管齐下

在保教活动方面,教师全凭经验做事的情况也不少见。目前,我国托育服务市场管理标准尚不能覆盖全国各地区,导致托育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因此,要想优化托育服务质量需要多管齐下,从标准制定到过程监管,从质量提升到服务模式确定,都需要在制度的规范下科学运行,才能保障为百姓提供高质量的托育服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幼有所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除了扩大市场供给、发展公共托育以外,还要发展多元化的托育模式,提高托育质量,才能保障为百姓提供满意的托育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品质   质量   多管齐下   参差不齐   助力   服务质量   婴幼儿   师资   场所   家长   百姓   模式   制度   教师   家庭   标准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