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仰的力量


关于信仰的力量

“信仰能使信仰者产生一种有价值的社会影响”,这种实用主义观点被美国本土第一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威廉·詹姆士提出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哪怕是遵从“无信仰主义者”,又何尝不是一种对无信仰的信仰?


活在这个世界上,总需要内心笃定些什么,并在笃定中行动,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信仰指引着每个人的生活意义,对生命价值的趋向。有共同信仰的人产生了一种链接,形成了共同的群体目标,也推动了这种目标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从个体意识的选择到群体价值的实现,从无形的精神信仰到有形的物质获取(这里的物质是广义的物质,而非局限于金钱财物) ,信仰带给人们看不见的,也带来了看得见的影响。


我们深谙近代启蒙思想家卢梭的《忏悔录》,却对古罗马时期哲学家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所知甚少。


奥古斯丁在书中深刻描述了他与罪孽做斗争的画面与心境。在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有一回把邻居花园里的梨摘光了。这其实是一件小事,但却成了困扰他终身的一个事件。一个顽皮的小男孩,也许是一时兴起的行为,却带来了他近乎变态的反省,他永远都不能原谅自己。


当然,这跟他所受的教育也是有关系的。他接受的完全是罗马式的教育(培养雄辩家,基督教成为国教,教会对教育进行干预和监管)。20岁时带着妻儿来到罗马,不久,去了米兰教书。他本来是一个摩尼教徒(认为恶是一种物质的原则),后来在不断的悔恨驱使下,被一位有心计的人领进正统派(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崇尚神秘主义)。最后,他到非洲担任希波地方的兰教,直到去世。


奥古斯丁赞同《旧约》早期提到的: 个人罪孽被看成是整个民族的缺点。他认为恶是一种不良意志的结果。但他后来强烈批判裴拉鸠斯的温和观点—否定原罪说,认为人可以依靠自身的努力获得拯救。最终,奥古斯丁导致裴拉鸠斯被宣判为异端学说。


在奥古斯丁的信仰里,他会为偷摘了梨而忏悔,但导致一个持不同观点的温和教士被驳斥、被处罚却不在他的忏悔行列。他的信仰给了他力量,给了他自己的是非判断标准。可见,信仰是多么强大的一种工具抑或武器。


当然,我们无法轻易地评判: 这种信仰是对的那种信仰是错的,这种信仰是好的那种信仰是坏的。但不可忽视的是,信仰在发生着一些作用,也许这种作用已超乎自己的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奥古斯丁   詹姆士   领进   卢梭   古罗马   正统派   基督教   忏悔录   笃定   罪孽   哲学家   温和   群体   物质   观点   力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