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与信仰的选择 - 被黑暗吞没的牛虻

关于爱与信仰的选择 - 被黑暗吞没的牛虻

这是一部让周国平在17岁时一看就放不下的小说,也是一部令王蒙说如果能写出这样的小说,底下可以什么都不写,更是一部让史铁生从此爱上小说的著作。


单看它的名字就让人好奇,牛虻是什么?为什么叫牛虻?牛虻身上有什么故事?书中的主人公到底是什么形象?


“生得瘦小,像十六世纪人物画里的意大利少年,修长的眉毛、灵敏的嘴角、小巧的手脚,全身处处显得过于精致,轮廓过于清晰。若是静静地坐下来,很可能被人误以为是位穿着男装的窈窕淑女。不过他动作非常灵活,那姿态会使人想到一头被驯服、没有利爪的豹子。”


这是小说开篇主人公—亚瑟十九岁时的形象。


十三年后,当亚瑟萌生过青年羞涩的爱而不得,得知了惊人的生世秘密,经历了爱国热情的背叛与流亡,从一个家境优渥、有教养的少爷变成一个话语中带着尖酸刻薄、眼光中流露出锋利傲慢的坚定革命党人后,谁能想到:这位佝偻着身子、一瘸一拐的人就是曾经那个带着艺术气质而单纯秀气的亚瑟?虽然他眼睛的颜色变了,这也是导致两个爱他的人没有认出他的原因之一。一位是蒙泰里尼—如今的红衣主教,曾经亚瑟的忏祷神父也是其亲生父亲;还有一位是琼玛—亚瑟青年时的暗恋对象,也是有着共同志向的爱国革命党人。但无论岁月怎样折磨得他躯体发生了变化,他的手指依然修长,他依然喜欢在心烦的时候撕纸片,或者面包片,或者花瓣,这一癖好跟蒙泰里尼神父如出一辙。如今人们叫他列瓦雷士,一个如牛虻般的讽刺天才。


关于爱与信仰的选择 - 被黑暗吞没的牛虻



牛虻是一种嗡嗡作响的蝇虫,叮食牛马的血液。但在希腊神话中,牛虻饱含着“嫉妒与复仇”的意味。这无疑喻示着亚瑟对蒙泰里尼神父的深爱。虽爱但更嫉妒,嫉妒他对宗教的虔诚,嫉妒他对教会事务的关心甚于自己,直到被关监狱肉身将死之时仍想得到神父的答案,到底是爱自己多还是爱上帝多,只能二选一。两个人之间死寂般的沉默便是最残忍的答案。牛虻怀着一种绝望的心情走向了处决的刑台。而神父也在痛苦中从红衣主教的位置上跌落下来,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一结局似乎在多年前神父刚得知亚瑟投身于意大利青年党、两人展开谈论时就注定。神父当时沉思:“上帝对我是耐心的,现在终于惩罚我了。‘你在暗中行这事,我却要在以色列众人面前,日光之下报应你。你所得的孩子必定要死。’”


对琼玛呢?嫉妒波拉与琼玛的爱情,时隔多年,波拉死了,亚瑟依然深爱着琼玛。以列瓦雷士的身份来到琼玛身边,处处保护着她,却以恶语伤人,不断冒犯琼玛。曾经因受到打击而落水的青年,如今改头换面鲜活地站在面前。


这张面孔虽算不上赏心悦目,但至少会给人以生动而有力量的感觉。没想到他的外表最显眼之处不过是服饰华丽的倾向,至于神情和态度上潜伏的傲慢,绝不仅仅是一种倾向。此外,他皮肤黝黑,像是黑白种的混血儿。尽管跛脚,但动作像猫一样敏捷。他的整个性格让人很奇怪地联想到一头黑色的美洲豹。”


这是十三年后再次见面时,琼玛对牛虻的初步印象。


当年因误会的一巴掌,亚瑟落水失踪,琼玛无数次地受到良心的谴责。这么多年她已经习惯了,反而,如果告诉她曾经那个人活了下来,并为生存受尽了折磨与侮辱,她的内心会更煎熬。牛虻的出现,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革命活动,让她归于平静的心态又变得波涛汹涌。为了帮助牛虻,琼玛表现出其一贯的积极理智,最终,再一次,琼玛失去了亚瑟。


关于爱与信仰的选择 - 被黑暗吞没的牛虻


在一众革命党人讨论未来的政治活动计划中,大家形成了一致看法:找到一个真正具有讽刺天才的人在报刊上或小册子上发表一些反对当局的文章。琼玛说,(除了佛罗伦萨)雅典也一样,由于臃肿而显得相当呆滞,需要一只牛虻来把它叮醒。而这个人就是列瓦雷士,他成了牛虻最好的代表。


千年前的苏格拉底,这位街头演说家,由于擅长激发出人们自身蕴含的知错和纠错能力,对雅典统治构成了一种威胁。当局以“亵渎神和毒害青年”两项罪名,将这位七十多岁的哲学家送上了法庭。在五百人的法庭上,苏格拉底发表了最后的申辩:如今的雅典如昏睡中的骏马,我就是一只不断叮咬它、使它警醒的牛虻!但雅典“这匹昏睡中的骏马”最终还是将苏格拉底这个充满智慧、奋不顾身的牛虻处死了。这也预示着亚瑟最终的命运。



以蒙泰里尼为代表的封建宗教失去了一只不断批判它的魔鬼般的牛虻,以琼玛为代表的自由革命党失去了一只不断警醒它的勇猛的牛虻。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不仅有信仰的选择和对立,还有亲情和爱情的决裂和挣扎;不仅有肉体的苦难和磨练,还有心性呐喊和改变。


亚瑟曾经对蒙泰里尼神父说:“如果你对一桩事情有了某种体会,那就被它约束住了;如果没有那种体会,那你怎么也受不到束缚。”这句话是在他青年无忧时说的,之后他自己却被束缚得紧紧的。


列瓦雷士和琼玛在街上看杂耍时,他突然激动地伸出双手:“难道你就从来没想过,那个凄惨的小丑也会有个灵魂,一个活生生的、拼命挣扎的灵魂?这个灵魂被锁在那扭曲的躯壳里,还被迫当了奴隶。你对一切都怀着一副好心肠,看到一个人的肉体穿着愚人大衣、挂着当当响的铃子,就生出怜悯之心,可是,你有没有想过,灵魂更凄惨,赤裸裸连一块遮羞布也没有?灵魂冻得瑟瑟发抖,羞耻和悲伤把它压得喘不过气来。


牛虻死了,不能再复活,就如蒙泰里尼神父在悲痛中喊出的:“他为你们而死,自己却被黑暗吞没。”它终于不再叮咬别人的血液,而是倒在了自己的血肉中挣扎和呻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牛虻   优渥   苏格拉底   雅典   红衣主教   爱国   党人   意大利   神父   骏马   凄惨   黑暗   灵魂   代表   青年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