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做四维导图就Out了吗?


不会做四维导图就Out了吗?

不会做思维导图的人不是好员工,不是好学生,不是好老师,不是好家长……总之不会做思维导图你就是out了!

这个某广告里的宣传语。以前我很鄙视这一观点,觉得思维导图不就是我们常说的列提纲? 揪中心思想、抓主要问题、取关键词,然后一层一层分解下去。这有什么难的?!可是当自己真正做的时候,才发现“会做”跟“做好”是两码事。

晚上加班回来,问儿子还有多少作业没有完成,他说剩下要用手机做的英语听力,还有语文第六单元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现在连小学生都要求做思维导图了!他问我什么是思维导图,要怎样做。我不敢说我没研究过思维导图,虽然耳朵里每天充斥着无数个“思维导图”,无论是广告宣传还是工作环境,大家都对思维导图趋之若鹜,但我真是很排斥这种大家都追捧的形式主义。仿佛在很多人眼里,思维导图是多么牛掰的一个技能,掌握了思维导图就掌控了一切。


不会做四维导图就Out了吗?


记得好几年前,“思维导图”的概念刚出来时,有一次工作例会上,一位中层管理人员在讲报告时得意地说:“我今天的报告将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给大家讲解,因为我现在已经习惯了用思维导图梳理工作,所以将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一层一层分析。”随着那一个个树状结构的展开,在座的人都表露出欣赏的目光,毕竟在大家都讲PPT的时候,有人能够跳出思维局限,用不一样的方式呈现也算是一种创新。

后来,市面上有了很多思维导图的工具和课程,小至幼儿园的孩子,大至上班族,都在灌输思维导图的理念,连学而思也开设了思维导图的课程。我没有给儿子报过学而思的课程,至今买的唯一一门课就是他上幼儿园大班时,有课程顾问推销,花了几十元买了几节思维导图试听课。当时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想跟孩子一起看看思维导图有多神秘,老师会怎么讲解。结果后来因为时间冲突,两三年过去了也一直没有上。其实,我想还是源于自己心理上在排斥随大流。

其实,思维导图并不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鲜事物,而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由拥有全世界最高IQ的东尼·博赞(Tony Buzan)先生创建并发展,他的力推及相关书籍的问世让思维导图逐渐成为一种全球现象。1997年,台湾师范大学的孙易新博士将思维导图引入了华人世界,并逐步在企业界和教育界得到了推广。

随着相关学术研究的发展,思维导图的类型和表达形式依然越来越丰富多样,除了树状图还有鱼骨图、气泡图、组织结构图等等。网络上辅助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也琳琅满目。可以说,我们现在多了很多工具的应用选择,呈现出来的结果更加赏心悦目。故而,即使在学校,“列提纲”的说法也早已out了,“思维导图”成了老师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不会做四维导图就Out了吗?

之前有点矫情,觉得大家是在炒概念,你学我学大家都学,一股跟风的架势,我偏不跟,我就想保持最纯粹原始的状态,对这种如火如荼的概念产生了一种自然的抵触心理。如今,当孩子也要用,也在用,当我尝试着打开自己固执的心去了解它,才发现其美妙之处。

所以,为人父母,当我们能用心对待,才能真真地感觉到自己是在跟孩子一起成长。还不赶快去学思维导图?再不学你就out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上个世纪   鱼骨   树状   提纲   思维   儿子   形式   概念   课程   老师   方式   孩子   工具   报告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