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力量》:如何科学地理解“习惯”

每年到了跨年之际,我们都会满怀着新的希望,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在自己希望改进的方向上做得更好。

于是,我们会在这个期间订下各种新年期望或愿望清单,减肥20斤、读50本书、每周跑10公里、学会一门新语言或新技能等。

我们希望新的一年能够把这些清单里的内容实现,在实现的过程中把过程凝结成日常习惯。

可是,绝大部分时候,在新一年的第1个月结束期间,最多在新一年的第1个季度结束期间,我们就会选择放弃,或者遗忘这份清单。

等来年的跨年,才又会重新想起这份被遗忘的清单。

这是99%的人新年愿望清单的生命循环周期。

悲壮且悲凉,一种掉到坑里的绝望。

为什么新年清单目标如此难实现呢?

因为我们没有养成实现目标的习惯。

没有做到既坚持,又努力。

怎么办呢?我们该如何跟好的习惯做朋友呢?

1、习惯如何养成

我们从小就知道,要达成某种目标,要坚持,要努力,要养成习惯。

可是不管是老师还是父母,他们都没有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养成一个好习惯?

养成习惯这件事情,好像既简单又困难。

简单是因为很多“坏习惯”似乎不用学习,我们很快就养成了。

比如业余时间刷抖音等,每天必须刷,一刷就是几个小时停不下来。

困难是因为很多我们认为的“好习惯”,一旦我们认真起来,想去养成,却变得无比艰难。

习惯力量的规律是怎么样运行的?

我们大脑有两个部位,一个叫新皮质,另外一个叫基底核

新皮质在大脑中负责的是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和记忆活动。

从习惯的角度看,新皮质负责习惯养成之前的工作,包括考虑这个事要不要做、怎么做更合适、用什么方式来做。

简单来说就是它要把新接触的一件事给熟悉了,一旦熟悉了,新皮质就会转一道手,交给基底核来接管。

基底核适合做成熟的事务性工作。

基底核工作的时候不需要消耗太多意志力,好比是一部自动运行的机器。

新皮质工作的时候则需要消耗大量的意志力,好比是一部需要人工操作的机器。

有驾驶者的人都有类似的体验,刚上路的新手注意力全在开车这一件事上,起个步、变个道、打个转向灯都要纠结个老半天,这阶段就是新皮质在发挥作用。

等你成了老司机,开车养成了习惯,怎么起步、怎么变道、怎么打转向灯,这一套动作完全成为了下意识的动作,靠基底核的能力就完全可以胜任。

那么接下来你完全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启动你的新皮质想一些其他方面的事情,比如想想去哪个高速服务区休息,去景点的路线应该如何规划等。

如果要把一个习惯移交给基底核,新皮质必须做到一件事,那就是得让基底核弄明白到底怎么去使用这个习惯。

所以,新皮质在对一个习惯进行打包的时候是有技巧的,它重点记录三件事,也就所谓的“习惯三要素”。

第一个习惯要素,线索。

在什么时间、什么环境,什么状况下,你需要使用这个习惯。

第二个习惯要素,行为。

这个习惯要执行具体的操作步骤是什么。

第三个习惯要素,奖赏。

做完之后你会得到什么好处。

奖赏决定了你是不是有足够的动力来长期使用这个习惯。

所以,习惯养成的过程,就是一个新皮质不断学习各种习惯,把三个要素进行打包,连接习惯回路,成熟后,把它交付给基底核使用的过程。

2、如何设计习惯回路

我们基本从脑科学的角度,破解了习惯形成的秘密,那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迪呢?

要形成习惯,首先要收集齐习惯的三要素,这是习惯形成的充分条件。

三要素缺一不可,缺了一项就不能形成习惯回路,回路上存在断点,习惯就不能达成。

比如简单地刷牙为例。

线索:早上起床、晚上睡觉前。

行为:去洗漱间,拿起杯子装满水,在牙刷上挤好牙膏,上下左右刷3-4分钟,漱口清理口腔、重新摆好杯子牙刷、离开洗漱间。

奖赏:口气清晰、感觉牙齿干净了、可以开始启动吃早饭或睡觉的流程。

整个刷牙的习惯回路是通透的,没有断点。

那么习惯回路到底要怎么设计?

以往我们养成习惯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经常只盯着行为这个要素,要养成阅读的习惯、要养成跑步的习惯。

但事实上,对于习惯养成来说,行为很可能恰恰是三要素当中最不重要的那个。

关键在于你能不能给这个行为找到合适的线索和奖赏。

还是拿刷牙来说,在上午或者下午,没有刷牙的线索,你就不会在这个期间想要去刷牙。

线索从哪儿找?

我们总结出了五种基本线索。

第一种是时间,第二种,地点。

这两种很好理解,习惯往往是和时间、地点绑定在一起的。

第三种是情绪状态。

早上起来情绪好做什么事情,中午吃完饭情绪不是很集中做什么事情,晚上下了班情绪又好了做什么事情,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安排。

第四种是其他人。什么是其他人,其他人都做这个事情,能直接对你产生影响。

比如大家只要进了图书馆,大家都在看书,你除了读书就不好意思做其他事情了。

第五种叫做之前发生了什么。刚刚发生了点什么事,经常能提醒你该干点什么了。

比如中午吃完午饭,这时候就会提醒自己是不是该午睡一会儿了。

这就是五大类线索,时间、地点、情绪状态、其他人和刚刚发生的事情。

奖赏怎么设计?

奖赏的具体形式有很多种,大概可以分为这么两大类。

一类是你的这个行为本身可以带来的奖赏,我们可以称之为自然奖赏。

比如跑步可以让我们的身体产生大量的内啡肽,这种物质带给你内心的宁静,这是自然奖赏。

当然,除了自然奖赏之外,还可以设计人为的奖励规则,完成了目标就可以得到规则规定内的奖赏。

我们用脑科学解释了习惯是如何运行的,了解了构成习惯回路的三要素,也知道了如何设计线索和奖赏,有了科学的习惯框架,接下来就要我们不断的去实践它,在实践中反复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习惯   基底   皮质   回路   线索   要素   清单   情绪   事情   三要素   力量   过程   目标   简单   时间   科学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