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欲?这三种方法值得你学

大约两周前,给我一位好久不联系的朋友打电话,聊天过程中,她告诉我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消息:当地一位45岁的妈妈,因为孩子写作业的问题生气猝死。

我在想:父亲应该怎样跟孩子说,才不会让孩子背负一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亲朋怎么看?这个孩子是从此一蹶不振还是知耻后勇,奋发向上?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欲?这三种方法值得你学

你应该不会忘记,因为陪娃写作业刷爆朋友圈的两件事:一位爸爸拍桌子拍断了手指,而另一位心梗住院做支架。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真的是学龄期亲子关系的真实写照?原来那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哪儿去了?

孩子的学习欲被“磨灭了”

我认为,每一个孩子出生之后,是没有太大差别的,造成后天的不同结果,是养育者,在养育过程中教养方式的差别!

孩子从出生,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

第一个敏感期,用嘴探索能抓到的一切东西,养育者怕不干净,阻止孩子这样做。

一岁左右的时候,手眼脑协调性增加,开始扔东西,探索、感知空间大小。你嫌乱,阻止孩子这样做。

一岁多,会走了,到处乱跑,拿东西,该不该玩的他都想摸一摸,看一看。你怕损坏,阻止孩子这样做。

3-6岁,孩子想要自己做一些事情,来证明自己长大了,证明我可以,你嫌孩子做不好,做的慢,替孩子去做。

……

在这些事情,看起来“挺正常”的事情中,孩子的学习欲被“磨灭了”。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

因为好奇心是孩子学习、探索的源动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欲?这三种方法值得你学

拆表的故事

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小男孩,把妈妈刚买的金表给拆成了零件,妈妈盛怒之下狠狠的打了孩子一顿!

陶行知先生知道后,便带着小男孩去钟表店修表,不仅让孩子观看整个修表的过程。临走时,还买了一个旧钟,给孩子回家拆卸!

孩子高兴地跑到妈妈身边:“伯伯给我买了一个旧钟,让我学拆装呢!”

妈妈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错愕!

陶行知先生说:“你不是问我对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吗?我的办法说是,把孩子和表一起送到钟表铺,请钟表师傅修理。这样修表铺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成了速成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你的孩子好奇心就可得到满足,或者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咧。”

陶先生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孩子拆表是因为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其实就是一种求知欲,

原是有出息的表现。你打了他,不是把他的求知欲打掉了吗?”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欲?这三种方法值得你学

三种方法培养孩子学习欲

孩子做事情的速度和质量,必然是赶不上父母的!可是你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放手,意味着还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和时间,培养孩子学会独立!

“让他自己做?恐怕到12点也做不完作业!”

“等他自己起床、穿衣、洗漱、吃饭早就迟到了!”

这样的情况持续多久了?你的办法有效么?

如果,你生病了,吃药不见效,会不会让医生给你换一种药试试呢?

父母亲要分清楚,哪些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他自己的事情,就需要他自己负责,并承担相应后果!

比如,早晨起床上学,和孩子约定好时间8:00出门,我只叫你一次,如果迟到,那么,你就要接受老师的惩罚!

起床、穿衣、洗漱、吃饭,如果孩子起床晚了,那么穿好衣服,背书包上学就OK了!因为,你自己耽误了时间,所以没时间吃饭了,或者,你选择吃完饭再去,那么就要承担老师的惩罚!你来选择!

写作业也是一样,约定好时间,如果写不完,也不写了!

因为妈妈觉得,你应该有自己休息和玩耍的时间,睡觉时间太晚,不仅影响身体发育,而且对你明天的听课状态也有影响!

与其每天“催催催”,不如让孩子明白这件事情的后果是什么,并承担相应责任!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欲?这三种方法值得你学

当孩子认为遇到的任务难度大于自己的能力时,就会出现畏难情绪!

孩子会觉得:“这太难了!太多了!我做不到!……”

当孩子hold不住的时候,事情的结果小于孩子自己的预期,自信程度受打击,自我效能感就会降低。

因此,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尤其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年提出自我效能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完成某项任务的自信程度。

当孩子遇到一定困难时,父母亲可以给与一定帮助和引导。要学会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完成这项任务的结果。

比如,孩子玩拼图游戏,做到一半实在无法进行,向你抱怨的时候。

你可以说:“你已经很厉害了,已经找到这么多了?没关系,休息一下再继续!你可能是有些累了!”

比如,孩子试卷上的作文题,满分30,只得到了15分。孩子抱怨作文太难。

你可以说:“还好,说明你自己有一些思路和想法。妈妈认为,你并不是不会写,而是欠缺一些方法。如果,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稍微的改进,至少可以拿到25分。”

父母需要注意一点:在对孩子已产生的结果,进行评判的时候,一定是采取积极的态度,并对事实尽可能的客观评价!积极看待,并不是要求父母亲,无限制,甚至是过分夸大!

自我效能感提升,有助于提高孩子在解决问题时的勇气和动力!当孩子面对困难时的态度是积极的,那么至少,他会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消极等待!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同样的事情,父母亲选择角度不同,获得的结果也会不同!

面对拆表的小男孩,妈妈眼中是淘气的,而在陶行知先生眼中却是有出息的表现!

写在最后

没有人可以做100分父母,错过的一些时间,不必因此懊悔,过分担心!活在当下,积极的面对当下所遇到的问题,并从根本上解决!

1.文中第一个案例,来自朋友口述,只是引用做案例!

2.“孩子的任务”,泛指孩子游戏、学习中要完成的内容。

3.引用:陶行知先生《拆表的故事》

4.参考:百度百科--班杜拉自我效能

只要思想不掉队,方法总比困难多!

养育孩子是父母亲的自我修行之路,在养育过程中,你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个旧   作业   求知欲   父母亲   效能   好奇心   困难   事情   父母   自我   东西   妈妈   孩子   时间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