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月婴儿在妈妈鼓励下爬下床,妈妈在就胆儿大,这是真的吗?

导读:依恋关系类型,不仅影响到孩子的安全感、母子关系、还会影响到孩子的人际交往和探索系统的发展。错过关键期,后期补足将会事倍功半。


文/37度暖爸


先来看个短视频吧:

视频加载中...

视频中的宝宝,9个月大,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爬下了床。那么,宝宝的这个行为说明什么呢?宝宝的这个行为和依恋关系,以及妈妈在场的鼓励有关吗?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吉布森的“视崖实验”。

吉布森等人,为了观察婴儿对于深度的知觉,而设计的一个实验(如下图)。通过母亲在另一端的呼唤,观察婴儿的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当母亲在深渊处呼唤婴儿时,大部分婴儿拒绝通过深渊,说明此时婴儿已经具备了视觉深度的知觉能力。通俗地说:当他们观察到高低落差,可以意识到危险的存在。

9个月婴儿在妈妈鼓励下爬下床,妈妈在就胆儿大,这是真的吗?

说到这里,我想你应该明白了:由于人类对于视觉深度的感知以及对于自我的保护意识,视频中宝宝独自下床这个行为,对于他自己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抛开身体大动作发展以及身体协调性的因素不谈,最重要的就是和妈妈的依恋关系。

安斯沃斯通过陌生情境实验,将婴儿的依恋类型分为四种:

1、安全型依恋

2、不安全依恋—回避型

3、不安全依恋—反抗型

4、不安全依恋—破裂型

9个月婴儿在妈妈鼓励下爬下床,妈妈在就胆儿大,这是真的吗?

我认为:视频中的宝宝应该属于安全型依恋。为什么我这么说?依恋的行为系统包含:依恋行为系统、警觉—恐惧系统、探究行为系统、交往行为系统。如果孩子属于不安全型依恋,那么对于妈妈的信任感不高,那么妈妈的呼唤和鼓励,并不会促使宝宝从心理上克服来自于视觉深度的恐惧。

其次,如果警觉—恐惧系统触发,会抑制另外两个系统:探究和交往的出现。例如:当宝宝身处一个陌生环境,感受到恐惧,就不会引发孩子对于环境的好奇,由于恐惧,对于环境的探究和人际交往会被压制。所以,宝宝的下床行为可以看做是依恋行为系统和探究行为系统的反应。

小结:宝宝下床这个动作看似简单,实质上反映了母子依恋关系的状态,因为宝宝如果做出这个动作需要满足几个条件:安全型依恋、克服对深度的恐惧。

9个月婴儿在妈妈鼓励下爬下床,妈妈在就胆儿大,这是真的吗?

学步儿也是基于对妈妈的信任

很多人都知道宝宝的安全感很重要,安全感是怎么来的?恐怕很多人就说不清了,接下来我就和大家聊一聊孩子依恋行为系统的发展,以及如何建立安全感和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期。

第一,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于照顾者(一般指母亲)对于自己精心的照顾。例如:当我饿了、渴了、尿湿了、无聊了、困了……反正我也不会说话,我不舒服了就用哭声提醒你。当你听到我的哭声是如何反应的?快速且高质量的满足,会让我感觉我值得被照顾,你值得被我信任,我感受到自己是安全的。

什么是高质量的满足?举个例子:

孩子因为尿湿感到不舒服,妈妈能第一时间察觉,给孩子换上新的尿布,并且接收到孩子的消极情绪,并吸收。然后转化为积极情绪传递给孩子。

行为1:愁眉苦脸的妈妈:“妈妈刚躺下,你就尿了,你能不能让妈妈休息一下?”

行为2:微笑且涵容的妈妈:“妈妈知道了,我来给你换一片新的尿不湿,好宝宝,不哭了。”

行为2,就是一个高质量的满足。婴儿虽小,但也可以感知到照顾者的情绪状态,一次判断自己是否是一个值得被照顾的人。也就是说:妈妈在满足婴儿身体需求的同时,良好的面部表情和积极的态度是满足孩子精神需求的保证。

9个月婴儿在妈妈鼓励下爬下床,妈妈在就胆儿大,这是真的吗?

第二,英国心理学家鲍尔比将孩子依恋行为系统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无分化阶段,也叫做前依恋阶段,鲍尔比称之为不分依恋对象的导向和信息阶段(0-3个月)。这个阶段的孩子,没有固定的依恋对象,用笑、哭引起注意,和人交流。

9个月婴儿在妈妈鼓励下爬下床,妈妈在就胆儿大,这是真的吗?

第二阶段:低分化阶段,也叫做依恋建立阶段,鲍尔比称之为指向一个对象已分化的导向和信息阶段(3-6个月)。这个阶段的婴儿,开始和母亲建立依恋关系,对熟悉的人表示友好,喜欢亲近的人。

9个月婴儿在妈妈鼓励下爬下床,妈妈在就胆儿大,这是真的吗?

第三阶段:依恋形成阶段,也叫做依恋明确阶段,鲍尔比称之为运用运动和信号同已识别的对象保持亲近的阶段(6个月-2岁半)。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了明确的依恋对象,表现为开始“黏人”,开始“认生”,并通过自己的行为、语言、表情,明确表示出希望和妈妈保持亲近的意愿。

9个月婴儿在妈妈鼓励下爬下床,妈妈在就胆儿大,这是真的吗?

第四阶段: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2岁半以后)。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意识到妈妈不可能一直陪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过度依恋,反而会令妈妈感觉到不舒服,而自己并不想因此“惹妈妈生气”。这也是为什么幼儿园是3岁入学的原因。

通过鲍尔比对于依恋发展阶段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在0-2.5岁这个阶段内,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期,如果错过,未来补足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结语:依恋关系类型决定孩子是否具备充足的安全感,也影响着孩子探究、人际行为系统的发展。对于宝宝依恋关系的发展,母亲切不可忽视,足够的安全感是孩子在未来建立学习内驱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


@37度暖爸 心理所婚姻家庭与亲子关系在职研,每天分享心理向育儿知识。据不完全统计:关注暖爸的人,99.99%的家庭婚姻更美满,孩子更乖巧。

分享出去,做一个价值的传递者!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婴儿   妈妈   关键期   事倍功半   安全感   深度   恐惧   对象   母亲   阶段   关系   宝宝   孩子   系统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