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错过秩序敏感期,很难建立规则感?我从心理学角度给你解释

导读:孩子在身体成长、心理发展过程中,会有很多敏感期,当两岁左右宝宝的秩序敏感期遇上了执拗敏感期,父母应对得当,有助于宝宝建立规则感。


文/37度暖爸


工作的第四天,因为部分老师休假还没有回来,加上周一又要有一些新会员入班,我临时在前台帮忙。当我听到门铃响起,去开门,打开一条门缝,门外的宝宝哼哼唧唧地推着门,不让我打开。我知道,这个小家伙是秩序敏感期来临了。我非常好奇,想知道妈妈如何应对,我就顺势又锁上了门。

妈妈一边安慰宝宝,一边抱起宝宝。当宝宝自己再次按响门铃,我打开门时,小家伙才心甘情愿地走进来。妈妈的做法是正确的,不破坏宝宝心中的秩序感,是最好的做法。敏感期为何如此受追捧?秩序敏感期又是什么呢?

为什么错过秩序敏感期,很难建立规则感?我从心理学角度给你解释

孩子成长发育的9大敏感期,是蒙台梭利发现并提出的,后来也有许多心理学家提到关键期一词,其实两者的意思是一样的。是指人类在某个成长阶段,对于特定的刺激较为敏感,这个时期学习效果比更早或更晚都要好。

秩序敏感期一般是出现在2岁左右,在生活中一旦哪件事情形成了秩序,就每天不厌其烦地进行,一个环节也不能错;一个环节也不能漏;先后的顺序也不能打乱;否则就得重来一次。例如:积木的摆放顺序、每天睡前要做的事情……许多事情都可以成为孩子心中的秩序感。

为什么错过秩序敏感期,很难建立规则感?我从心理学角度给你解释

秩序敏感期一般会伴随着执拗敏感期(2.5-4)的到来,所以很多父母认为2岁左右的宝宝也是最难带的时期。但很多父母不知道的是:2岁左右也是人的第一个叛逆期。当秩序敏感期遇上了执拗敏感期,不仅考验父母的耐心,也考验父母的智慧。怎么办才好?先来看看敏感期的心理成因。

为什么错过秩序敏感期,很难建立规则感?我从心理学角度给你解释

根据皮亚杰的认识发生论,孩子经过了感知运动阶段的发展(0-2),已经具备了具体形象思维,可以进行简单的内部思考。孩子在2岁左右的时候,也已经能区分自我和他人,发展出了独立的自我意识。所以,这个时期的宝宝,有着非常强烈的自主行动的意愿,他们非常渴望自己小脑袋里的想法能够通过自己的肢体操作来实现。

所以,孩子表现出了强烈的秩序感和执拗,必须要按照我的想法来,哪怕是重新来一遍!其实,是孩子自己的自主意识萌芽的结果。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在1.5-3岁这个阶段,也是要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与蒙台梭利的敏感期理论不谋而合!

为什么错过秩序敏感期,很难建立规则感?我从心理学角度给你解释

Ok!重点来了:这个时期的孩子,父母怎么培养?培养目标又是什么?

第一,通过了解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内化为孩子自己的行为规范,发展自律性,约束自己的行为;通过吃饭、排便训练,发展出孩子的自主意愿和自控能力。简单地说,培养目标只有一个:帮助孩子发展出自主性。

第二,培养孩子自主性父母需要充分考虑孩子在敏感期的心理需求:

1、不要打破孩子的秩序感

孩子可能会有自己的秩序原则,父母不要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孩子的行为,并且给出“优劣、好坏”的评价,这是大忌!例如:父母着急出门,孩子却要换鞋、整理、锁门……做一系列的事情。明知道孩子做不好,也要让孩子做,而且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帮助孩子一起做。这种存在于孩子内部中的秩序,是自律、自控的萌芽。

为什么错过秩序敏感期,很难建立规则感?我从心理学角度给你解释

2、父母以身作则

自律源自于对于秩序、规则的尊重,人的一生也是不断社会化,融入社会的过程。所以,无论是过马路,还是排队买票,父母要以身作则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帮助孩子完成社会规则内化,有利于孩子规则感的形成。

3、在家中创造有秩序感的环境

当孩子在家对于物品摆放、空间布置、做事的流程有了特别执拗的要求,说明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已经来了。父母能做的,就是尽力配合孩子遵循他自己的秩序;固定的做事流程;不要随意挪动物品摆放。充分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并协助他,创造一个他心中理想化的有秩序的环境。

为什么错过秩序敏感期,很难建立规则感?我从心理学角度给你解释

4、让孩子按自己意愿进食、排便

孩子现在学习的方式就是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来学习,学习内容就是每天的生活内容。埃里克森认为:此时对于孩子的进食、排便行为约束太多,可能会造成孩子的洁癖;过于随意,又可能养出一个邋遢的孩子。

我认为,顺其自然就好,父母可以给孩子做正确的示范,但不可以强调孩子一定要这么做。吃饭、排便也是培养秩序感、自律、自控能力的一种方式,好的习惯,就是孩子自己内化得到的规则。

一日三餐作为一天中重要的活动,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完成。即使他用手抓食物、撒满身、地板、桌子,也要让他自己完成。如果嫌弃孩子“脏”,采用喂食的方式,孩子的自主性肯定得不到发展。

为什么错过秩序敏感期,很难建立规则感?我从心理学角度给你解释

其次是排便训练。孩子正在练习用自己的大脑、意识控制自己的排便,因为不熟练,可能还会出错。要么弄脏了地板,要么弄脏了衣物,没关系!遇到类似情形,父母一定要给予正向积极的回应,而不是指责与呵斥。

指责,会让孩子觉得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产生羞愧感,认为这是一件羞耻的、不好的事情,从心理上排斥排便行为。如果给孩子造成了排便的羞愧感,会发生更令父母头疼的事情:在幼儿园/学校不排便,强忍便意,导致尿裤子,或是造成便秘,甚至身体疾病;已经5、6岁了还尿床,除去身体原因还应该考虑心理因素;做事毫无自主性和主动性,完全靠父母的催促。

为什么错过秩序敏感期,很难建立规则感?我从心理学角度给你解释

我所说的这些现象,都是我接触过的案例,并非危言耸听,当然也不是每个被指责过的孩子都会这样,这是一个概率问题。但我仍然不希望你这么做!

结语:孩子在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有其相应的身体指标和心理发展任务。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不仅身体指标达标,也要让孩子的心理指标合格!这不仅考验父母的耐心,也考验父母的智慧。因为每个孩子都存在个体差异,我只能给出方向,具体方法,还需要父母自己领悟。


@37度暖爸 心理所婚姻家庭与亲子关系在职研,每天分享心理向育儿知识。据不完全统计:关注暖爸的人,99.99%的家庭婚姻更美满,孩子更乖巧。

分享出去,做一个价值的传递者!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秩序   敏感   规则   内化   执拗   自控   意愿   心理学   角度   时期   父母   事情   身体   阶段   宝宝   孩子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