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社交力,除了多出门,还有4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多交朋友

导读:社交是每个人都绕不开的话题,培养孩子社交能力,最常见的说法就是:带孩子多出门,多见人,这只是其中一种办法。培养社交能力的底层逻辑,父母要知晓。


文/37度暖爸


文文,4岁了,作为一个小男生,妈妈实在是为了他的社交能力发愁:见人不说话,也不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到了淘气堡之类的游乐场所,其他小朋友稍微有争抢行为,文文只会哭着喊妈妈。妈妈说:“这孩子要是长大了,怎么在社会上生存?难道就这么一个人?”

培养孩子社交力,除了多出门,还有4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多交朋友

分析完文文的情况,我认为造成这样现象的因素有两方面:

第一,孩子在依恋关系中感受到的安全程度不够高,对于在陌生环境的探索欲无法被激活,交往系统也无法激活。

第二,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论述7岁前的孩子是处于“自我中心”状态,而这种状态是儿童的正常现象。也就是说,7岁以前的孩子,完全以我的感受、喜欢、需要为基础,不考虑客观环境和他人感受。

培养孩子社交力,除了多出门,还有4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多交朋友

类似于文文的情况,父母除了多带孩子出门,还能做些什么呢?

第一,可以邀请同龄小朋友到家里来玩。首先,自己的家,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熟悉的环境,相对来说感受到的安全程度更高。其次,家中的玩具,儿童书籍,可以分享给小伙伴,孩子能获得一种分享的快乐。更容易激活孩子的交往欲望,促进孩子们之间的友情发展。

同时,父母也可以准备一些孩子爱吃的小零食、饮料、糕点、水果等,希望小朋友还可以到家里来玩,逐渐培养起自己孩子对于陌生人交往中的安全感和交往欲望。

培养孩子社交力,除了多出门,还有4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多交朋友

第二,父母不要规则感太强,容易给孩子造成过于“死板、教条、被束缚”的感受。当孩子在外面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时,会将父母带给自己的规则感投射给其他小朋友。如果他让其他小朋友感受到了约束,不舒服,那么谁还愿意和他玩呢?

父母能做的,就是淡化自己的边界、框架、规则。过分强调孩子听话、乖巧其实也是强调规则感的体现,不利于孩子交友。

培养孩子社交力,除了多出门,还有4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多交朋友

第三,包容大度,父母少参与或不参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活动。例如:孩子们在玩耍时,因为玩具、游乐器械、或是游戏规则,引起了争执,即使面红耳赤,父母也只是看着微微一笑就好。孩子的问题,孩子自己解决,家长帮忙,可能越帮越忙。

我记得,有位幼儿园大班的学生,孩子被小朋友欺负了,妈妈看到就说了对方孩子几句。恰巧,对方妈妈也看到了,以为是对方妈妈欺负自己的孩子。由舌战,升级至肢体冲突,双方叫来自己的老公,进而发展到喊朋友来助阵。结果,全部以寻衅滋事罪,进了派出所。第二天,爸爸顶着乌眼青来送孩子时,妈妈不好意思,主动和我讲起了这件事。

然而,双方父母还不依不饶地较劲时,孩子却和好如初了!后来,经由幼儿园老师调解,双方才善罢甘休,实在是得不偿失!

培养孩子社交力,除了多出门,还有4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多交朋友

对于孩子的冲突、矛盾,父母大度一点,只要没有威胁到孩子的安全,就留给孩子们自己解决吧。即使发生了肢体接触,如果对方孩子不是恶意的,家长也要淡然处之。

第四,家长别拿孩子作比较,有攀比之心。一旦有了攀比之心,孩子肯定不喜欢和“比自己优秀的人”交朋友。因为和他做朋友,而被父母拿来比较,显得自己“无能”,谁会喜欢这种感觉呢?无论对方的孩子是否比自己的孩子优秀,家长都应该保持平常心,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当下是否优秀,也不能用来衡量一生。

第五,对于稍微大一点的孩子(7岁后)也可以给一点零用钱,可以让孩子主动请小朋友吃小零食或是喝饮料。这些支出,是亲社会行为的支出,是建立友情的必要支出。

培养孩子社交力,除了多出门,还有4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多交朋友

社交力的确是非常重要!当孩子步入社会,决定其一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往往不是智商,而是他的交际圈的数量和质量。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曾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提到:生命意义的标志在于:可以与他人分享,且得到绝大多数人认可。生命的意义在于乐于关注他人,渴望成为社会大家庭的一员,为人类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作为群居性动物,是需要群体认同,需要融入群体的,也就是说,需要融入社会。其实,针对孩子交朋友这个话题,根据孩子当下的情况,可以制定出很多办法。只要你懂得培养孩子社交力的底层逻辑,你也能自己培养出擅长社交的孩子。

培养孩子社交力,除了多出门,还有4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多交朋友

孩子交友能力弱,不外乎几个原因:怯懦、自卑、规则感太强其他小朋友不喜欢、自我中心严重不考虑他人感受、不喜欢被比较等方面《儿童社交能力养成课》主要就是帮助孩子“去中心化”,即:消除自我中心状态,引导孩子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提高对他人情绪感知度和敏感度。

书中详细描述了生活中常见的28个社交情境,并按照儿童的学习特点,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所编写。《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感官感知、直接操作、亲身体验为主的。这说明了幼儿的学习特点是具体的、以自己生活经验为基础的。

由此可见,父母的说教孩子听不进去,是有原因的,具体的故事化场景,拟人化的动物描写,简洁的语言,才是孩子喜欢的方式。

培养孩子社交力,除了多出门,还有4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多交朋友

这本书的内容对于绝大多数父母来说,都能做到,很简单,但你如果认为这本书很简单那就错了。每个故事后的问题思考、测试、与生活结合以及去中心化的引导,才是这本书的灵魂。你可以教会孩子社交礼仪,但你可以每天给孩子编故事吗?要知道故事和枯燥的道理比起来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你可以给孩子讲故事,但你可以延伸出对于故事的思考、测试以及与生活相结合的去中心化训练吗?儿童社交能力培养的根本是弱化自我中心,培养同理心,学会站在别人视角考虑。

培养孩子社交力,除了多出门,还有4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多交朋友

培养孩子社交力,除了多出门,还有4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多交朋友

给孩子做去中心化的练习,交给这本书帮你解决吧,每天的工作让身体已经很累,何必让灵魂也得不到放松?只需要很少的钱,就可以借助知识的力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钱花在脖子以上的地方叫做投资,花在脖子以下的地方叫做消费!这本书活动价现在只需要¥25.8,链接如下:

儿童社交能力培养 ¥25.8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社交   孩子   交朋友   支出   小朋友   家长   父母   规则   自我   能力   妈妈   儿童   喜欢   社会   故事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