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舍不断理还乱,原生家庭的那些坑,我们要怎么填?

导读:原生家庭好像始终是被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有人抱怨自己出身不好,爹妈太坑;也有人说,应该体谅爹娘的不易,多多理解。到底孰对孰错?我不评论,各位看官,您细品……


文/37度暖爸


前几天,济南大学女生自杀的消息,又将原生家庭这个话题推上了热搜。有人说:是孩子太脆弱,不体谅爹娘的养育之恩和辛苦,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也有人说:这样的爹就不该当爹。我认为:这两个观点都有失公正!我反对原生家庭皆祸害的论调;也讨厌一味要求孩子对于父母“愚孝式”的认同。

割舍不断理还乱,原生家庭的那些坑,我们要怎么填?

原生家庭是指,孩子与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组成的家庭,从孩子角度来看是原生家庭。不可否认,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中每一个与孩子有过深度互动的人,都会在孩子生命中留下烙印。但这不能成为我们发展不好的借口和理由,过分抱怨原生家庭对于自己的影响,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又养育我们成人,他们已经很努力地将他们认为“好的东西”提供给我们。或许表达不当,或许认知概念不同,但绝不能否认他们没有尽心尽力。社会环境的变迁对于人们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

割舍不断理还乱,原生家庭的那些坑,我们要怎么填?

现在90后的父母大概是出生在60、70年代,80后的父母大概是出生在50、60年代。也就是在这几十年间,中国经历了一场巨变:从农业社会,转型到工业社会再跨越到信息社会。

我们的父辈他们所生活的年代,是物质匮乏的年代,当温饱都成了问题,又何谈精神满足?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只有在获得基本的物质满足的基础上,才可能发展出更高的精神需求。所以,这样来看,父母不能理解现在的孩子为什么那么“脆弱”,是因为他们所生活的年代,不足以支撑他们发展出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割舍不断理还乱,原生家庭的那些坑,我们要怎么填?

举个例子:八国联军进北京时,中国老百姓各种帮忙。有人说:他们没有家国情怀,没骨气,是愚昧无知的;也有人说:他们受清廷欺压太久,只希望洋人帮忙出气。我认为:这两种原因都存在!连温饱都不能解决的家庭,又何谈家国情怀?说句俗气一点的话:他顾得上考虑这些吗?

我们常在古装剧里听到这样一句话:乱世出刁民。这是站在统治者角度看待问题,也说明了环境对人有巨大的影响。当温饱都不能被满足,人们可能会出现过激行为,来满足自己和家人的基本物质需求。

割舍不断理还乱,原生家庭的那些坑,我们要怎么填?

我想你看到这里应该明白了:我们的父辈,他们不是不想给,而是不会给,也“给不起”!他们生活的时代,所能提供的物质资源不足以支持发展出更高层次需求,可能他们也没有感受过“爱”是怎样的,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其次,我国是集体主义利益至上,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所以,对于个人的感受也存在忽略或者被压抑。

割舍不断理还乱,原生家庭的那些坑,我们要怎么填?

我这么说,是为了一些“不负责”,甚至是言行过激的父母寻找合理化的理由吗?

不是的!当我们能理解父辈所生活的时代环境,才能更好理解他们为何会这样!我不否认,也有部分父母坚持自己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且开放度够高,有意识地觉察、反省自己,愿意为了孩子的生活质量提高而改变。但在那样的大时代环境下,毕竟是少数。我们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应该更感谢父母的付出和努力,为我们创造出了一个适宜成长的环境;原生家庭环境不好也不应该抱怨。

与其抱怨,不如起而行动为自己负责!我的老师曾经对我们说:“我们可以从原生家庭找问题,但一定不能从原生家庭解决问题!”是啊,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出身、成长环境,但我们成年后,可以选择自己为自己负责。

割舍不断理还乱,原生家庭的那些坑,我们要怎么填?

如果你的原生家庭让你感觉到不舒服,你可以从空间、心理两方面(或受限于条件,在某一方面)与父母保持一定的距离,让自己的世界保持独立、自由。也可以主动学习、寻求帮助,获取自我成长的机会。一味地抱怨父母不够好,是对自己不负责的表现,我们自己的人生应该由我们自己负责,而不是父母,不是吗?

换个角度而言:我们每个人都会为人父、为人母,如果你不想自己的孩子和自己一样,那么对自己负责也也被赋予了对孩子负责的含义。

割舍不断理还乱,原生家庭的那些坑,我们要怎么填?

在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旁,有一段著名的墓志铭,非常喜欢,送给你。如果你正在经历,或曾经有过不那么令人愉快的经历,希望你看完后,能有所得: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们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割舍不断理还乱,原生家庭的那些坑,我们要怎么填?

我也希望,已经为人父母的你能明白:我们无权控制孩子的人生,我们拥有孩子的养育权,并没有所有权。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期望获得尊重、认同、赞扬、肯定,也是每个个体存在的情感需求。

结语:没有完美的父母,只有彼此相容的家庭!没有人愿意被别人改变,因为改变是痛苦的,是需要勇气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然后用言行影响身边的人。


@37度暖爸 心理所婚姻家庭与亲子关系在职研,每天分享心理向育儿知识。据不完全统计:关注暖爸的人,99.99%的家庭婚姻更美满,孩子更乖巧。

分享出去,做一个价值的传递者!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家庭   爹娘   父辈   这个世界   温饱   角度   物质   不好   父母   年代   需求   精神   环境   孩子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