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视第一的国产剧,看完又开始教育焦虑了!“鸡娃”父母有多难

最近妈妈群里聊得最多的是一部国产剧,

叫《陪你一起长大》,

是讲四个不同文化和背景的家庭,

怎么为教育小孩操碎一地心的故事。

收视第一的国产剧,看完又开始教育焦虑了!“鸡娃”父母有多难

我也看了几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它把

育儿、幼升小、学区房、教育政策、

全职妈妈、职业女性、二胎...全都涉及了一遍,

太密不透风了,

还戏剧化地添油加醋煽风点火了一把。

每看一集我只觉得:今天的头发又多掉几根。

收视第一的国产剧,看完又开始教育焦虑了!“鸡娃”父母有多难

搞 得 人 真 的 好 焦 虑 。

因为成年人活着实在太不容易了。

不仅面临着职场焦虑、婚姻焦虑、挣钱焦虑,

就连有钱人结了婚生了娃当了爹妈,

妥妥的人生赢家了,

最后还是逃不过养娃的教育焦虑。

就说林芸芸顾家伟他们家,

都住别墅开豪车,养着一个小公主了,

本来应该无忧无虑一点吧,

但越是精英,脸上越是写了三个字:

不能输。

收视第一的国产剧,看完又开始教育焦虑了!“鸡娃”父母有多难

于是给2岁的孩子学英语、芭蕾、钢琴、画画,

如今6岁的年纪,法语也给安排上了,

让小小的身躯、稚嫩的脸庞

深藏功与名。


收视第一的国产剧,看完又开始教育焦虑了!“鸡娃”父母有多难

当然,全部学文科的也不行,

荤素搭配干活不累,

所以精英爹还要亲自上场考核一下:

π=3.1415926后面的十几位是什么呀?

收视第一的国产剧,看完又开始教育焦虑了!“鸡娃”父母有多难

中国家长在教育上有多焦虑?

《2018年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当代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为67点。

前阵子微博上有一条热搜:

#你支持快乐教育还是压力教育?#

话说,没得选啊,

没孩子之前,我也曾理直气壮地认为

只要孩子快乐长大就好。

但真当生了孩子就会发现,

外面的市场竞争实在太强了。

当看见海淀一岁半的小孩会自主阅读;

同龄的孩子学奥数、考钢琴,

英语说得跟母语一样溜;

自己家却只有一个天天拿着玩具追来追去,

拒绝其他智力活动的傻小子时,

我的心情就像

一起入职的同事们,人人皆升职加薪,

只有自己一个人挣着2000块...般沉重。

哪里还能无动于衷。

为了保证孩子将来不吃亏,

我只能去鸡娃,让教育成为了一场“军备竞赛”。

但是,该怎么杀出重围?

前阵子看了清华大学教授刘瑜的一场演讲,

针对“军备竞赛”和“鸡娃焦虑”,

她提出了一个缓解的方法:

我们要坚信自己的孩子会长成一个普通人。

当然,这场演讲的中心思想

不是让大家教孩子怎么安心做一条咸鱼,

而是劝大家在鸡娃之前,

先搞清楚怎么个鸡法,

怎么在市场竞争中杀出一条属于孩子自己的路

才是我们父母最该潜心钻研的。

01

所谓起跑线上,已经有太多人了

教育界有一句流传甚广的最毒迷魂汤: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收视第一的国产剧,看完又开始教育焦虑了!“鸡娃”父母有多难

很多家长“鸡娃”都不是“自主”的,

而是被大环境裹挟。

我们太害怕孩子被

丢在一群魔鬼牛娃中一问三不知,

还瞪着无辜的眼睛看着自己问:

妈妈,他们在说什么呀?

于是我们才被迫,也让孩子被迫

跟着大众的步伐学各种技能,

学钢琴、学围棋、学编程、学体能...

就跟打斗地主似的,

你出一个对三,我出一个对K,再出一个同花顺,

才能在牌桌上勉强维持平衡,

这种局面正好可以对应现在的一个流行词:

内卷

释义:

最开始由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提出,内卷即“向内演化”,所有无实质意义的消耗都可称为内卷。如今多用于形容高校或职场里的“非自愿”竞争。

当然,这种内卷最伤的一点就是:氪金。

当我还在好不容易下定决心

要给孩子的教育基金多拨一点预算,

身边就开始涌现更多的中产家庭,

不仅有全职妈妈陪伴孩子,

还把大部分家庭收入在教育上倾情而出,

于是当他们家花2万块报兴趣班,

我只花3000块时,

心里就暗戳戳地攀比起来,

忍不住觉得自己报的班不如别人的好,

最后都市教育越来越像消费主义的陷阱。

不过这也证实了一点:

“起跑线”理论其实不怎么站得住脚,

因为现实告诉了我们: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

这怎么比?

收视第一的国产剧,看完又开始教育焦虑了!“鸡娃”父母有多难

当然,就算我们让孩子挤破头赶上了起跑线,

但这条路上也已经有太多人了。

而让孩子往这么多人的地方扎,

学别人学的东西,做别人做的事,

所带来的安全感不叫安全感,

叫做踩踏式的竞争。

收视第一的国产剧,看完又开始教育焦虑了!“鸡娃”父母有多难

02

要做一,不做一万零一

既然想要在鸡娃路上杀出重围,

就要做一,不要做一万零一。

也就是说,

比起和别人家的孩子搞军备竞争,

我们应该多花点心思“另辟蹊径”,比如

——帮孩子发现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为什么家长会教育焦虑?

因为天下父母的目标是一致的:

在传统观点中,

人生的目的是获得更高的学历,更多的技能。

所以大部分家长的鸡娃,

并没有从孩子的兴趣、性格和特点出发,

而是让孩子学人人都在学的东西,

让孩子们从拥有自己的个性,变得迎合大众。

但人生的目的真的就是

爬得越高越好,得到越多越好吗?

刘瑜认为:

人生的目的,其实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收视第一的国产剧,看完又开始教育焦虑了!“鸡娃”父母有多难

03

我们教育孩子的使命是什么?


所以险中求胜的一招就是帮孩子搞清楚:

自己的独特性。

收视第一的国产剧,看完又开始教育焦虑了!“鸡娃”父母有多难

搞清楚——

「我是谁?」

「我最适合干什么?」

「我能干什么?」

「我最喜欢干什么?」

引导孩子发现自我,找到独特的亮点,

让他们去发挥自己的擅长,

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让他们的人生不在流水线上随波逐流,

不再一头扎进红海竞争...

才是这一代家长教育的使命感。

那怎么帮孩子发现自我呢?

当然不能指望坐在屋子里冥思苦想,

突然有一天就顿悟了。

收视第一的国产剧,看完又开始教育焦虑了!“鸡娃”父母有多难

刘瑜说,

每个人的自我都是探索、试错试出来的,

它不是一声惊雷霹出来的。

所以没有一个自我可以在十几二十岁,

甚至三十岁的时候就是一个成品。

至于再往后讲的话,

既然试错,那就肯定会充满了失败,

因为有志者并非事竟成。

所以家长在鸡娃的过程里,

还需要和孩子一起在这个充满成功学的社会中

学会怎么去消化失败。

收视第一的国产剧,看完又开始教育焦虑了!“鸡娃”父母有多难

那最后我们的孩子仍然没有功成名就怎么办?

这就还是回到刚才的那一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位置,

但每个位置都会有它的价值归属和乐趣。

所以说到底呢,

教育观没有绝对的错与对,

只是无论咱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式,

家长最好还是偶尔松弛、自由一点。

毕竟,如果我们坚信自己的孩子会长成一个普通人,

那看完电视里面对大人战战兢兢的精英小孩,

你可能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因为你觉得,还是家里那个拿着玩具

追来追去的小崽子更生动可爱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焦虑   目的   杀出重围   军备   大众   起跑线   小孩   家长   父母   位置   自我   竞争   精英   妈妈   孩子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