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错了!孩子的这些“坏习惯”其实都是好事啊

请记住育儿届的这句真理:

孩子越大越不好带啊!!


比如这段时间他培养了一个新爱好:

训练他爹妈的行动迅速度和弯腰承受力。

听起来专业又有趣?

不用羡慕,他只是迷上了乱扔东西。


最近我们家的常见景象就是这样的:

一个小孩在前面“嘻嘻嘻嘻”扔遍全世界,

一个大人在后面边深呼吸边在全世界弯腰。


搞错了!孩子的这些“坏习惯”其实都是好事啊


两秒钟之前你递给了他一个勺子想让他吃饭,

两秒之后他就潇洒的晃晃悠悠把手一撒。

你能干什么?

只能深吸一口气默念不生气帮他把勺子捡起来。

然而两秒钟后那把勺子就又回到了地上......

老母亲瞬间两眼一黑。


再一睁眼就是熊孩子一张大脸立马凑到你眼前,

上面笑嘻嘻的写着一行字:

妈妈,快和我来玩吧。


搞错了!孩子的这些“坏习惯”其实都是好事啊


小孩的年龄有多大,都不如他气人的本领大。


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大丈夫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因为他以后会为了自家幼崽折断了腰,

该省的时候就赶快省省吧!!




不过唯一值得庆幸的是,

因为这件事崩溃的不止我一个......


在跟朋友抱怨的时候我发现,

很多熊孩子都经历过这个阶段。

有朋友甚至忧心忡忡的怀疑,

他是不是有什么性格缺陷才会这样啊?


是啊,孩子爱扔东西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本想寻找答案解救自己,

但了解着了解着我突然发现.....

好像哪里搞错了?



1


爱扔东西可能并不是个“坏习惯”


没错,虽然崩溃,

我却发现我好像误会孩子了,

这还是个好事?


先品品“孩子越大越不好带”这句话,

意味着有一些行为和习惯,

是孩子有了一定的年龄之后才会去做的,

为什么会这样?

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小时候还没能力去让你崩溃。

比如当他们还不会走的时候,

自然也没能力通过上蹿下跳来祸害家里。

于是这就能侧面告诉大家

当孩子出现某些行为习惯的时候,

先别急着否定和焦虑,

因为这也许就代表着他们长大了。


了解之后我发现爱扔东西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

因为当他们开始抓起东西丢到地上的时候,

有一个最基本的信号:

他们可以自如的运用自己的手指了,

还具备了抓握能力还有手眼协调能力,

这样才能准确的拿起你的勺,

然后手一撒就扔下去。


是不是这么一说反而想给孩子鼓掌,

夸他们好棒棒!


搞错了!孩子的这些“坏习惯”其实都是好事啊


不要说这是爹妈自欺欺人心态好,

因为扔东西这个动作,

对于孩子来说的意义可不止于此:


这是一个对空间认知的开始


有一个词叫做空间敏感期,

意味着这个时期的孩子

会对于空间探索格外有兴趣。

比如你会发现他们热衷于

爬进家里的每一个箱子每一个抽屉,

他们习惯把柜子里的东西一件一件都给你扯出来。

虽然让人看了就两眼发黑,

但这是一个成长必经的过程。


而扔东西也是他们对于空间探索的一种方式,

对大人们来说简简单单的把东西放进去扔出去,

对孩子来说就是对于空间感最初的感受。


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一开始也许是无意识的,

碰掉了桌子上的某个小东西,

但是这个动作却会让物品因此而掉落在地发出声音,

或者会让一个球开始滚动,

这变化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可就是一件有趣的事了。

甚至不只是物品,

他们发现还能让爸爸妈妈们也做出相应的反应,

会去弯腰捡,还会露出一些着急的表情,

于是他会更热衷于这项活动。


而这个有趣的动作在重复几次之后,

孩子就会开始意识到一件事:自己力量的存在。

他会意识到是自己的力量让物品发生了变化,

这就是一种对于因果关系的理解,

是可以提高孩子的逻辑能力的。

他们还会有意识的发现不同的物品掉落之后

会发生什么不同的变化,

有的会滚有的不会,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

所以这简单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

都变成了一个自然的学习和认知过程。


当然

它也会让孩子运动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毕竟这个扔东西的过程中

孩子会不断地运用到自己的手臂、手指,

于是他的上肢力量也会不断得到锻炼,

说起来是不是也能算得上,

一项“室内体育运动”了吧。


最后它还是孩子一种吸引关注

或者发泄情绪的方式


当孩子到了18个月之后,

扔东西对他们来说就不是单纯的探索和认知了。

因为这个时候的他们有了自我意识,

所以会有更多的情绪要表达,

也许是不满也许是兴奋,

他们表达情绪的方式也有很多,

扔东西就成了其中的一种。


当然还有的时候他们扔东西,

是因为感受到了忽略想要引起父母的关注而已。


搞错了!孩子的这些“坏习惯”其实都是好事啊


所以这么看下来我们是不是误会了“扔东西”,

人家本来是个“好人”来的。


但虽说不是什么坏习惯,

孩子乱扔这件事我们也不能完全置之不理,

要不然楼下可能随时都会找上门,

要不然我们也担心他会不会得寸进尺,

甚至因此造成一些想不到的伤害。


搞错了!孩子的这些“坏习惯”其实都是好事啊



2


应该采取怎么的方式对待?



先不要批评和制止。


尤其是在他们月龄还小,

扔东西主要是为了探索和认知的时候,

我们的工作不是纸质,是要进行正确的引导,

对扔的物品一定要做好规定,

什么是可以扔的什么是不可以扔的,

然后可以给他们一些东西进行替代。


比如当他们想扔餐具的时候,

告诉他们餐具是用来吃饭的不可以扔,

然后塞给他们一些小球、玩偶、纸团之类的。


虽然不能态度严厉的批评,

但是要注意对于制定的规矩一定要坚定,

这样才会让孩子明白底线。


以及收拾这件事也建议让孩子一起参与进来,

就算他们年龄小还没有收拾的能力,

也可以让他在旁边陪伴或者拉着他的手一起捡,

让他有扔的自由但也要懂得收拾残局,

否则辛苦的永远都是老母亲。


搞错了!孩子的这些“坏习惯”其实都是好事啊


而当孩子大一些以后

扔东西可能就是因为某些情绪的原因,

那就更不要盲目的去批评了。

先去了解下孩子到底是因为哪件事伤心,

还是因为没有得到爸妈的关注才开始扔东西。

先解决他的情绪问题让他稳定下来,

但也一定要再理性的告知他,

以后不可以因为有情绪而扔东西,

甚至可以适当的制定一些惩罚,

以免他长大养成不好的习惯。


所以这么了解过之后,

面对孩子扔东西时就不要再发脾气批评了,

它反而是孩子成长的表现啊。




不过给“乱扔东西”洗白以后,

我发现被误解的“坏习惯”并不只它一个,

还有一些常出现在大家抱怨清单里的行为,

其实都不能算是坏事,

但孩子甚至因此一直在默默背黑锅。

所以为了被误解的孩子,

不如也来一并为大家“洗白”一下吧:


1

不愿意分享就是自私吗?



不是的,这说明他形成了物权意识。


所谓的物权意识,

就是孩子明白了自己与外界的分隔,

明白了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

这只有孩子自我意识发展以后才会出现,

所以也是一种成长的标志啊!


当他们有物权意识的时候,

自然就会对自己的物品有占有欲和支配欲。

所以不要再说他们自私了,

我们要做的是尊重他的权利,

让他去体会这样感觉之后

能够对自己的物品拥有安全感,

这才是让他们学会分享的第一步,

才能他们以后可以主动的去分享。


否则就算你强制让他们把玩具给别人,

他也根本就不懂分享的意义是什么。


2

吃手是个坏毛病吗?


这个频繁看见大家咨询问题,

也不一定是个坏毛病。

因为对于小宝宝来说可能只是到了口欲期,

吃手是他们在用嘴巴来探索世界,

所以,也是值得高兴的事啊!


除此之外还可能他们吃手是用来缓解情绪的,

比如不安、紧张,

吃手能让他们自己安抚自己。

所以父母们可以多陪伴给他们安全感,

或者可以一起玩一些手部的游戏来转移注意力。


3

总说“不”就是不听话吗?


前两天路上还听到一个妈妈跟孩子吐槽,

“你现在一天能跟我说80次不行!”


这莫非就是让人头疼的叛逆?

不!转折准时来到:

这是他自我意识的大爆发啊!


热衷于说“不”说明他逐渐有了主权意识,

是一个成长过程中的进步,

所以别吐槽了,

我们应该先恭喜。


所以这个特殊的时期,

当大人的自然也就也不要一听孩子的“不行”,

就憋不住火要发脾气了,

毕竟他的本意也不是真的要跟你对着干。


要做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少说“不”字,

采取别的沟通方式,

以及既然他们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那就多让他们有做主的权利,

比如决定今天出门穿什么之类的。


总之记得保护好他们成长中的这些小进步,

不要再误解孩子啦。

版权说明:图片、及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谢谢您的体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习惯   孩子   爹妈   勺子   认知   误解   好事   情绪   批评   意识   物品   东西   能力   自然   方式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