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些零食在摧毁孩子,当妈的你还在天天买

前几天丁香医生发表了一篇文章,大意讲:

糖,是有毒的。

纪录片《糖:新一代健康杀手》里,

一个2岁的女孩因天天喝可乐,

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拔了6颗蛀牙,

然而手术后,仍然还有严重的牙齿畸形。

为什么这些零食在摧毁孩子,当妈的你还在天天买


而我想说,除了常说的肥胖、糖尿病和蛀牙以外,

还有一种慢性毒性叫做——

糖,是让人上瘾的。

比如作为一个爱美的中年已婚妇女,

明明是我先囔囔着发誓“戒糖戒糖”,

要老公和儿子陪我一起和它断绝来往。

但是当可乐、巧克力、甜点出现在眼前的时候,

我又表现得十分扭捏了:告诉自己“就吃一口”

然后两口、三口、四五口停不下来...

像一个明明放了狠话要分手

却又念念不忘前任的苦情女。


所以在夜深人静之时,我开始反思:

作为一个“糖上瘾”症的成年人,

我常不负责任的认为这一定是我妈的锅。

因为上一辈的人知道不能给2岁的孩子抽烟喝酒,

却很少意识到要少给点饮料和糖。

如果孩子们对糖产生了依赖,

将来不仅皮肤更容易长痘、老化更快,

还对很多慢性疾病都有潜在的影响。

所以我绝对不能在背后推波助澜,

让儿子也从小对、糖、上、头。


为什么这些零食在摧毁孩子,当妈的你还在天天买


我们到底需不需要糖分?


于是起床打开了电脑,在百度搜索栏输入:

我们的身体到底需不需要糖?

得出的答案是

需要,但又完全不需要。


为什么这些零食在摧毁孩子,当妈的你还在天天买


瑞士洛桑大学的生理学家Luc Tappy说过:

“没有必需脂肪,你没法维持生命,

没有蛋白质也不行,

如果不获取某些碳水化合物就很难获得足够的能量,

但是没有糖却没问题。

这是一种完全不必要的食物。”

从这段话来看,

人其实需要一部分碳水化合物中的葡萄糖,

但我们不需要游离糖和超标的果糖。

这么解释起来有点麻烦,

不如直接告诉大家,孩子们到底可以吃多少糖?


由于食品标签上不会区分自然糖还是添加糖,

所以我们日常计算饮食中的糖分非常困难,

只能比较笼统的给出一个控制范围,

比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来说:




为什么这些零食在摧毁孩子,当妈的你还在天天买


1岁以内的宝宝,不可以吃糖;

1~2岁的宝宝,每天可以吃5~10g糖;

2~3岁的宝宝,每天可以吃7.5~12.5g糖;

4~5岁的宝宝,每天可以吃10~25g糖;

成年人每天最多不超过吃50g糖。

为什么这些零食在摧毁孩子,当妈的你还在天天买


让孩子少吃糖,

道理我们都懂,做起来却很难。

因为除了控制明显的糖分食物以外,

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常吃到的加工食物,

吃起来不甜,看起来也和糖没有关系,

但几乎全部含大量的糖——

(有些含糖食物,仅仅是为了让口感更好,

以及用糖分来代替更昂贵的配料。)


为什么这些零食在摧毁孩子,当妈的你还在天天买


有多少你不知道的“含糖”食物?


水果


大家都觉得吃水果对身体好,

水果里的糖能整出什么幺蛾子,应该不碍事吧。

但其实水果含很多果糖,

它是所有天然糖中甜度最高的一个。

特别是越成熟的水果,吃着口味好,含糖量就更高了。



所以,虽然中国营养学会告诉大家,

要“每天吃一斤蔬菜半斤果”,

但水果也并不是越多越好,

特别是对于孩子们,吃水果也要适量,

(水果吃多了,还容易导致孩子贫血)

建议选一些成熟度稍微低点的水果。

并且,根据含糖量和GI值来看,

孩子们对不同水果的摄入量也有应该不同:

比如西瓜虽然含有维生素C,

还含有大量水分能够消暑解渴,

但孩子每天只能吃一小牙。


为什么这些零食在摧毁孩子,当妈的你还在天天买


还有草莓3~5个;葡萄5~8颗;樱桃5~8个;

荔枝2~3个;杨梅2~3个;

火龙果1/8个;菠萝1/8个。

而香蕉、苹果、甜瓜、梨和桃子,

再好吃每天也只能吃半个哦。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添加辅食,

肠胃和牙齿还不够成熟,却想尝试一下果泥,

大家不要为了图方便,每次都做一大锅的分量:

如果反复的从冰箱里取出放回,很容易变质;

等到孩子慢慢有了一点咀嚼能力,

大家可以把水果切成小块来代替果泥了。



鲜榨纯果汁



高糖饮品是孩子们糖分摄入的头号来源。

比如碳酸饮料,比如鲜榨纯果汁——

特别是当宝宝不爱吃水果,

大人们很可能会选择把水果榨成汁,

却得到了更高浓缩的游离糖——

对孩子来说,喝下一杯鲜榨果汁中的糖分,

差不多能几十克的游离糖,

取中间数相当于放了8块方糖,一杯下去就超标!

所以根据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

1岁内的宝宝,禁止喝果汁;

1-2岁每天喝果汁不要超过120ml;

4-6岁每天喝果汁果汁不超过180ml;

7-18的孩子每天不超过240ml。

看着这个可怜的毫升数,

我立马愤怒的在网上给儿子剁手了一个量杯。


为什么这些零食在摧毁孩子,当妈的你还在天天买


并且直接告诉儿子,他已经长大了,

以后吃水果也要控制自己了,

但他是愿意吃水果还是和喝一小杯果汁,

可以自由支配和安排。



儿童酸奶、乳酸菌



儿子特别爱喝酸奶,基本一天一杯不在话下,

碰巧超市里酸奶的花样也不少,

比如老酸奶、水果粒酸奶、儿童酸奶,

进口区还有巧克力豆酸奶、麦片酸奶,

足够让他沉浸在酸奶的海洋当中。

直到有天我看到一则新闻——

高糖饮品不仅包括碳酸饮料和果汁,

还包括看起来非常健康的酸奶和乳酸菌。

对,这则新闻正是BBC干的,

他们曝出了关于英国酸奶的含糖量:

竟然全都是FULL OF SUGAR(全塘)!!!


为什么这些零食在摧毁孩子,当妈的你还在天天买


比如一份普通的300ml的酸奶,

就含有40g的糖,也就是10茶匙的糖分,

果味酸奶、儿童酸奶可能更加超标。

所以...我们用益生菌代替酸奶行不行呢?

这时BBC又出来了:


为什么这些零食在摧毁孩子,当妈的你还在天天买


他们做了一个实验,发现仅仅一小部分人

可以将益生菌定殖在自己的肠道。

对于多数人来说,喝益生菌根本没什么卵用。

而且现在市面上的益生菌饮料

大多加入的也是乳酸菌:

其中每300ml的活性乳酸菌饮品,

含糖量高达45g,也就是放了11茶匙的分量,

这种感觉可能相当于在喝糖水。


但如果你家孩子也跟我家一样,

走到酸奶、乳酸菌货架前开始原地转圈圈耍赖,

也可以适当给他们喝上一点的。

不过建议在购买前对比一下配料表,

尽量选择糖分排位靠后的,

以及碳水化合物少,蛋白质高的。


为什么这些零食在摧毁孩子,当妈的你还在天天买


番茄酱、沙拉酱



在夏天,孩子特别容易没胃口的时候,

大人就爱在菜里加点沙拉酱、番茄酱,

吃起来酸酸甜甜才能唤起他们的食欲。

但其实,挤出来的每一团番茄酱上,

可能都含1茶匙的糖,

等于四分之一是由糖做的。


为什么这些零食在摧毁孩子,当妈的你还在天天买


举个例子来说,

给一份薯条上舀三小勺番茄酱,

其中的糖分已经超过了一个脆皮甜甜圈,

或者半杯哈根达斯冰淇淋。

那么,有没有不含糖(含糖少)的番茄酱呢?

有的——

傻瓜,就是你自己动手做的咯。


把番茄酱换成酸酸甜甜的沙拉酱会不会好一些?

毕竟沙拉酱听起来也要健康很多。

但其实,

几乎所有的沙拉酱本质都是蛋黄酱加一切:

也就是,蛋黄+油+醋+糖。

而市面上最常见的一款沙拉酱中,

据说植物油的含量能达到70%。

那么,有没有不含糖(含糖少)的沙拉酱呢?

有的。

当然还是你自己动手咯。


为什么这些零食在摧毁孩子,当妈的你还在天天买


宝宝食品、婴儿米粉



很多宝宝食品都会标榜营养均衡,

又方便又健康,敢问哪个当妈的不会动心。

但其实,许多宝宝零食和点心的含糖量

占了整份零食和点心的一半以上。

比如,亨氏就曾被澳大利亚消费者协会起诉,

一款婴幼儿果蔬条零食“Little Kids Shredz”,

明明包装上写着“99%为水果或蔬菜”,

实际上,却是每100克平均含有68.7克的糖,

应该被列为“甜点”。

最终,法院判处亨氏支付了225万美元的罚款。


为什么这些零食在摧毁孩子,当妈的你还在天天买


而且连市面上许多标榜这“无糖”的婴儿食品,

仍然有来自蜂蜜、水果的天然糖分。

比如根据北京晨报的一个报道称,

调查了四个品牌的‘可添加辅食’婴幼儿米粉,

其中三个都含有隐形添加糖。

所以,也许此刻你常见的一些婴儿食品,

看似“安全”的婴儿米粉和泥状食物,

实际是给孩子的“糖上瘾”从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什么这些零食在摧毁孩子,当妈的你还在天天买


无论是选婴儿米粉还是宝宝食品,

不要盲目相信包装上的“低糖”“无糖”,

最好多关注一下包装背后的营养成分表,

一般每100g或100ml的食物中

含糖量低于5g才是低糖,低于0.5g才是无糖。

除此之外,看看在配料表中是否有隐形糖的存在。


当然,隐形糖还有很多,

比如妈妈们给宝宝做的烘焙饼干、

比如家常菜里的红烧肉、红烧排骨、鱼香肉丝、

还有夏天里的一碗冰镇绿豆汤...

给孩子烹饪的时候,最好有意识的减少放糖。


//////////


关于糖的争议从未停止过,

但少吃糖的人更健康,也是没错的。

所以我们要给孩子做的,是在标准内少摄入一点。

而真正做到无糖,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禁止孩子吃糖只会增加糖的吸引力,

一家子憋到最后也许直接放一个大招——

默契地打开一罐碳酸饮料来续命,

咕咚咕咚地喝下去,神清气爽,

这叫一夜回到解放前。


为什么这些零食在摧毁孩子,当妈的你还在天天买

版权说明:图片、及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谢谢您的体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碳水化合物   孩子   乳酸菌   茶匙   糖分   番茄酱   米粉   酸奶   果汁   零食   婴儿   饮料   食物   水果   宝宝   含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