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自信

本文为“第三届数学文化征文比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自信

作者: 黄红梅

作品编号:043

摘要: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是当代各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数学作为基础性学科,在其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是非常必要的。初中数学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兴趣等合理渗透传统文化内容,借由传统文化的强大魅力,深化数学教学内容、丰富数学教学形式,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心、自豪感。

关键词:初中数学;文化自信;传统文化

引言

文化是以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绵发展的核心,尤其是在当代网络化社会背景下,来不同国家的文化不断传入中国,这在一定程度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冲击。此时,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承担起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将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学习中启迪学生心灵,使学生能够深刻、全面了解本民族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逐渐提升中学生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与复兴提供支持。

1 文化自信与数学教育概述

文化自信就是一种自信,但是这种自信更具基础性、更加广泛、更加深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拥有5000多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容、形式也在不断丰富。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是当代中学教育的根本任务。

在数学学科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数学家也做出了杰出贡献,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小故事,恰恰可以反映出数学学科的魅力,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包容性、丰富性。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其中的文化素材,能够将数学知识点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让数学课堂变得更有魅力。

2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策略

2.1 预习渗透,营造数学文化氛围

预习对于数学知识学习来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师在学生预习时,给与学生一些方向和专业个性的设计指导,尤其是要做好文化的渗透,给与学生更多的学习力量,使得学生能够产生文化自信。初中数学教师在渗透文化时,一定要对文化充分解读和展示,使得学生可以充分掌握数学文化的相关知识,如数学故事、数学历史等。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题目,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中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文化氛围。由于初中学生的思维比较跳跃,对一些数学现象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学习心理,为学生搭建一些探究数学知识和文化的机会,不断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

比如:教师在带着学生学习《勾股定理》的内容时,教师在学生预习阶段,可以给其布置一个信息收集的任务:让学生利用互联网以及一些资料,收集一些勾股定理的推理方法和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中展示。学生在课堂中会展示出多种不同的信息。有的学生讲述我国勾股定理的起源,西周时期有个叫商高的人,其在《周脾算经》中提到过“勾三股四玄五”,这个定理也被称为“商高定理”,并且我国勾股定理的出现比欧洲要早很多年。有的学生展示的则是勾股定理的推演方式,如“邹元治证明”、“欧几里证明”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将勾股定理内容推演出来。教师在学生展示之后,应该给与客观的评价,让学生们对勾股定理的相关资料以及背后的文化有所理解和掌握。学生依靠自身的敏感性,通过自身的收集,从文化中汲取一些能量,同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渐形成数学文化意识,产生文化自信。教师利用这种任务导向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不仅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还能较好的实现文化渗透,让学生爱上数学文化。互联网在课堂中的融入,激活了数学课堂,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意义十分明显。

2.2 巧用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数学精神

我国数学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有很多的名人,其中吴文俊就是一位十分伟大数学家。吴文俊早期主要是进行拓扑学研究,但是到了70 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吴受到古代数学算法化思想的启发,开始转向几何定理数学证明研究,其提出的证明方法,被国内外所推崇,这是初等几何定理证明历史的创新,这种创新方法叫做“数学机械化”。这种证明方式能够针对要解决的问题给出一种算法和程序,然后接着这个算法或者程序进行计算推演之后,就可以得到一个结果。如果是计算题,最终能够得到一个数值或者是表达式;如果是证明题,最后能够得到证明的结论。吴提出的证明方法将几何公理、数学和坐标系统进行结合,以计算机为基础,得到证明的定理。有人称吴的证明方法给几何机器证明领域带来了光明。吴文俊站在数学科学的前沿,一直坚持研究和探索,一路以来收获了一系列的成就,尤其是在拓扑学、数学机械化领域,更是突破了历史,为国家和民族赢得荣誉。

比如:教师在带着学生学习数学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时,如果只是给学生解释这一思想的表层含义,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但是如果通过一个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效果就会更好。教师可以通过导入曹冲称象的故事:曹冲小的时候,十分聪明,其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和成人差不多。孙权给曹操送来一只十分大的象,曹操问大家怎么样能够知道象的重量,大臣们都没有好的办法。曹冲提出一个想法,现将象放到船上,然后在给船做个标记,之后再用其他的实物装到船上,之后再计算实物的重量,就可以知道象的重量。曹操安按照这个方法,就把大象的重量称出来了。而这里曹冲使用的就是一种数学方法,等量替换。这种数学方法在数学中经常被用到,这是需要学生内化到大脑中的一种思维。教师利用传统文化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吸引学生,同时能够逐渐给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构建良好的数学思维。

再如:教师在带着学生学习图形的对称、旋转等知识时,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一些古代的建筑图片、京剧脸谱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图片,吸引学生目光的同时,能够让学生欣赏和理解对称美,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又对古代建筑、文化的底蕴进行欣赏。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的内容中都具有数学的对称美,如太极图,就是两个对称的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将对称统一的和谐美充分的展示出来。数学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量,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得学生更爱传统文化,产生文化自豪感,更喜欢学习数学知识。

2.3 妙用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丁谓修皇宫”充分体现了数学的运筹思想。北宋年间,皇宫被大火烧毁了,当时皇帝十分生气,让丁谓限期修复皇宫。这个修复的工程十分大,看起来几乎不能完成,但是丁谓采用系统方法将这个工程在限定的时间里完成了。其在整个工程修复过程中,主要是抓住整体的三个主要因素,分别是建筑材料、交通运输、废物处理,将这三个因素看作是一个整体,进而进行系统的设计和运作。他让人将皇宫门前的道路上取土烧砖,可以解决建筑材料的问题,然后大道就会出现大沟,他将皇宫周边的汴水接通,可以将全国各地和皇城相连,将交通运输的问题也解决了;工程具有充足的建筑材料,修复完毕十分快速,而修复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在填入到大道的沟里,就能够解决建筑废物处理问题,再现平坦的大道。丁谓掌握十分高超的证题思想和转换精神,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学生在听过这个故事之后,对我国的文化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

数学史上的一些测量方法,都是来自于我国古代的测量。在古代测量有:“规、矩、准、绳”,随着朝代更迭,测量方法也逐渐发生变化,开始的用手测量到后来“立表法”、“连索法”。而这些历史都是宝贵的财富,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更是一种民族强大的表现,教师将这些文化逐渐渗透给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著名的数学家刘徽研究出一种十分高明的测量方法—“重差术”,这个方法以现代三角形相似原理和比例线段理论为基础,来进行测量。其中《九章算术》注解序言中说:“凡望极高,测绝深而兼知其远者,必用重差。”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测量的目标比较高,可以采取另外的方法来测量。比如《海岛算经》中一题:今有望海岛,立两表齐高三丈,前后相距千步,令后表与前表三相直;从前表却行一百二十三步,人目著地取望岛峰,亦与表末三合,问岛高及去表各几何? 这些测量方法都是古人智慧的体现,也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的智慧从几千年就已经开始,所以我们应该为我们是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

2.4 实施多元教学方式,创建起传统文化的渗透氛围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创建良好的传统文化渗透氛围,制定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提高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促进教学成果的展现,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采取多元的教学方式,营造出一个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提高文化渗透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微课、情境创设等模式,来强化文化渗透教学成果。

比如:教师在带着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内容时,由于初中学生的空间思维发育还不成熟,空间感比较弱,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构建空间形象,学习起来就会比较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给学生解析一些传统建筑的立体几何知识,从文化的角度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感,进而不断提高文化教学效果。

再如:教师带着学生学习“轴对称”的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如天坛、故宫等建筑、剪纸、中国结等物品,让学生先去了解图案的内容和背景发展,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数字美,在这种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讲授,效果会更好一些。

结束语

文化自信是当代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中学生成长中华民族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前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借由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既可以提高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够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程晓亮,李宣欧,牟欣.传统文化视域下数学教育中的几个问题分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20,34(04):89-93.

[2]吴灿.在数学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3):139-140.

[3]黄述艳. 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与策略[C]. 2018:16-17.

相关链接>>

相聚于网络,相知因数学,相交为征文——第三届数学文化征文活动通知

第三届数学文化征文比赛评委简介

第二届数学文化征文比赛通知

第一届数学文化征文活动文章集锦

已发文章>>

001 莱布尼茨、二进制和伏羲卦图

002 美学视角下的数学教学 —— 读《数学的美与理》有感

003 数学基础与黎曼猜想 ——《数学简史:确定性的消失》读后思考

004 数学与文化并重 知识与兴趣同行 ——“算筹记数”教学思考

005 数学是多维度的艺术——读《数学家的眼光》有感

006 从掷骰子到阿尔法狗:趣谈概率

007 中学数学中分类思想的教学与拓展

008 守门的秘密

009 探数学文化,启数学之美——以高中数学《割圆术》为例

010 基于数学史视角的高中数学教学思考

011 我是怎样读《几何原本》的

012 相映成趣的两座数学桥

013 HPM视角下的数学概念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

014 极限定义新讲:动态定义与静态定义

015 把握思想方法,自主提升数学素养 ——读《让知识自然生长》有感

016 读北大张顺燕教授《数学的源与流》的几点收获

017 中国古代数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

018 数学阅读锦上添花,实践成果领航数坛新征程

019 提高概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020 温故建构新知 论证生成巧思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探究

021 读《学好数学并不难》有感

022 体验经典证法 渗透数学文化 ——以“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为例

023 数学文化 文化数学 ——融合数学文化的中考试题的品析与启示

024 善用数学文化 灵动数学课堂 优化育人途径

025 基于数学文化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026 数学中的美—— 读《数学文化中的美育渗透》有感

027 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028 海伦公式

029 《镜花缘》中的数学“缘”

030 基于认知发展的数学理解教学 ——读《数学教学心理学》所思所行

031 做一位有文化的数学教师 ——读《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所感

032 向下扎根,追寻成长

033 运用读思达进行中考文化类试题解题策略研究 ——以2021福建、北京中考试题为例

034 2021年中考中的传统文化试题

035 数学文化阅读课——《圆周率的历史》

036 小学低年段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思考 ——读张齐华老师《用文化润泽数学课堂》有感

037 五光十色的数学之《数学及其历史》观后有感

038 小折纸,有大历史 ——可以写入教材的“一刀剪”最大精确五角星折法

039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数学文化情境试题的考查研究 ——兼评2020年高考数学文化试题

040 浅谈《怎样解题》对教学的指导

041 如何让数学文化浸润常态化课堂教学——读顾亚龙《以文“化”人》专著有感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勾股定理   自信   自豪感   定理   民族文化   传统文化   几何   中华民族   数学知识   民族   数学   教师   方法   内容   文化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