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奠宙数学教育随想集》有感

本文为“第三届数学文化征文比赛

读《张奠宙数学教育随想集》有感

作者: 唐晓鲁

作品编号:049

读《张奠宙数学教育随想集》有感

这本随想集,收录了张奠宙教授的一些随笔散文,初读时就喜欢上了这样的小文,理学与文学兼具,哲学与理性并存。同时,这本书也带给了我很多感悟和启发。

读“数学高考时间是否可延长为3小时”,张教授说:我们不期望高考制度有大的变革,但是在命题内容和考试时间上,应该运用新的思维,数学高考延长为3小时如何?“双基”毕竟是基础,不能变成速算比赛,给考生以思考的时间吧!看到这段话,我想不仅仅是高考,还有我们最根本的数学课堂,回想自己的数学课堂,每堂课上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吗?是不是只要优生思考出来就可以了?如果一味追求高效课堂,每节课全是冷冰冰的文字和数字,学生会喜欢吗?有挑战的欲望吗?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高效与深度思考的关系,值得我去探索。

读到让“开放题教学”成为“家常菜”,这对于我又是一个冲击,反思我们的数学课本和课堂教学,这种开放题基本没有,张教授举了一道开放题,试比较下列两个单项式的异同:,这样的开放题,答案很多,却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穷尽了的标准答案。试想这样的一道开放题拿到小学课堂中来,让学生尽情讨论,我想会出现各种五花八门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都给予肯定,这对于小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培养都大有裨益。

其次,辩到最后,他们会恍然大悟数学不全是明确的标准答案,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正确答案,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信,更能锻炼学生的审辩式思维,进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读“数学文化就要‘文而化之’”,这篇文章是张教授于2007年发表的,虽然十多年过去了,但这篇文章依然值得我们去思考。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所谓文化,按照于丹的说法,“文化是一个流动、生长的形态,重要的是‘文而化之’,进入人的内心世界”。数学文化何尝不是如此?数学是人创造的,必然打上社会的烙印。数学是人们观察世界的一种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很强的人文特征。在形式化了的数学背后,有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朴素无华的思想方法,乃至引人深思的人生故事。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朴素无华的思想方法,引人深思的人生故事体现出来了吗?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过程,朴素无华的思想方法,可能有体现,但引人深思的人生故事基本没有,可能还是觉得人生故事更多还是语文和思品课的任务,数学课不涉及,这是值得反思的地方,细细想来,引人深思的人生故事,比如老一辈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的故事,对于学生来生多么具有激励作用,那么数学课的育人价值不就潜移默化的体现了吗?

“要讲课,还要读书”一文,道出了我们青年教师成长的途径,不仅要实践,还要多读书,不仅包括教育理念方面的,还包括数学的、科学的、人文的。张教授说:“仅靠教学理念和课堂模式的变更就能成为名师,就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乃是神话。中学数学教育界那些世人公认的名师,哪个不是数学底蕴深厚、科学知识广博的读书人?”这让我想到了华应龙老师,每听他的课,都会被深深折服,他的数学课总是充满了诗情画意,总是那么具有文化气息。

除此之外,这本随想集还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和深思的地方,也将会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一一实践。读此书,也能感受到张教授的文字功底之深和知识视野之阔,如:“从北洋水师战败想到应试教育的危害”“《道德经与自然数》”“清代考据文化对现代数学教育的影响”等等,我想这也是我应该向张教授学习的。

最后引用张教授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认真读点书,将实践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恐怕不是多余的话”。

相关链接>>

相聚于网络,相知因数学,相交为征文——第三届数学文化征文活动通知

第三届数学文化征文比赛评委简介

第二届数学文化征文比赛通知

第一届数学文化征文活动文章集锦

已发文章>>

001 莱布尼茨、二进制和伏羲卦图

002 美学视角下的数学教学 —— 读《数学的美与理》有感

003 数学基础与黎曼猜想 ——《数学简史:确定性的消失》读后思考

004 数学与文化并重 知识与兴趣同行 ——“算筹记数”教学思考

005 数学是多维度的艺术——读《数学家的眼光》有感

006 从掷骰子到阿尔法狗:趣谈概率

007 中学数学中分类思想的教学与拓展

008 守门的秘密

009 探数学文化,启数学之美——以高中数学《割圆术》为例

010 基于数学史视角的高中数学教学思考

011 我是怎样读《几何原本》的

012 相映成趣的两座数学桥

013 HPM视角下的数学概念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

014 极限定义新讲:动态定义与静态定义

015 把握思想方法,自主提升数学素养 ——读《让知识自然生长》有感

016 读北大张顺燕教授《数学的源与流》的几点收获

017 中国古代数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

018 数学阅读锦上添花,实践成果领航数坛新征程

019 提高概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020 温故建构新知 论证生成巧思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探究

021 读《学好数学并不难》有感

022 体验经典证法 渗透数学文化 ——以“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为例

023 数学文化 文化数学 ——融合数学文化的中考试题的品析与启示

024 善用数学文化 灵动数学课堂 优化育人途径

025 基于数学文化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026 数学中的美—— 读《数学文化中的美育渗透》有感

027 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028 海伦公式

029 《镜花缘》中的数学“缘”

030 基于认知发展的数学理解教学 ——读《数学教学心理学》所思所行

031 做一位有文化的数学教师 ——读《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所感

032 向下扎根,追寻成长

033 运用读思达进行中考文化类试题解题策略研究 ——以2021福建、北京中考试题为例

034 2021年中考中的传统文化试题

035 数学文化阅读课——《圆周率的历史》

036 小学低年段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思考 ——读张齐华老师《用文化润泽数学课堂》有感

037 五光十色的数学之《数学及其历史》观后有感

038 小折纸,有大历史 ——可以写入教材的“一刀剪”最大精确五角星折法

039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数学文化情境试题的考查研究 ——兼评2020年高考数学文化试题

040 浅谈《怎样解题》对教学的指导

041 如何让数学文化浸润常态化课堂教学——读顾亚龙《以文“化”人》专著有感

042 中学教材和中考命题中的数学文化探析

043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自信

044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策略

045 第二章 探索图形的规律——火柴棍里的数学文化课堂实录

046 浅谈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047 核心素养视角下数学活动的实施策略探究

048 基于数学史视角的初中数学教学思考——读《数学文化漫谈》有感

读《张奠宙数学教育随想集》有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朴素无华   数学   引人深思   生动活泼   数学课   随想   视角   试题   课堂   思维   教授   思想   方法   人生   故事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